夏乐:近岸外包谁将是赢家?

本文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在2024年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上的演讲实录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信息更特殊一点,不是一个典型的宏观,或者是金融市场的分析,而是看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或者是如题目所言“近岸外包”,从今天上午的演讲环节里面大家已经开始在讨论这个,大家都知道“近岸外包”,还有“中国+1”可能意味的东西都很相近,背后都可能意味着中国的产业会转移出去。

很感谢之前的几位嘉宾把很多的信息都已经囊括进去了,所以在这里不要说太多。在过去的5年里面,我们看到中国出口占全球市场的份额是在提高的,虽然今天上午廖群博士讲14%,可能未来出口还有向上的空间。我想说的是,就要看中国政府能不能,或者说中国的企业能不能有一些相关的政策对策出来充分开放我们的“一带一路”市场,或者开发更多国家的市场。

现在无论是从美国,还是从欧洲来讲对于中国出口应该说是相当的敏感,大家也看到了最近的一些消息。比如说欧盟要对中国的电动车进行补贴的调查,我们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有新的进展,无论如何对我们出口增长最强劲的部门来讲,都是有一些隐忧的。

除了整个的出口份额之外,上午屈老师也讲中美之间大家用修昔底德陷阱也好,有的是用其他的一些词汇都说双方的竞争已成定局。这里面给大家列出来几项,大家耳熟能详,贸易方向、金融方向、科技领域、地缘政治风险方面的。这些我个人认为可能都是构成了,现在大家在讲近岸外包(Nearshoring),有的叫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去风险(Derisking)、中国+1(China+1),这些题目或者这些名词后面,对应的意义都是差不多的。主要的动力,就是中美之间的竞争局面,在愈演愈烈。尽管从中国的角度尽力的稳定和美国的关系,我想可能美方之间今年有大选的问题,我想对于整个一代的政治家年轻人来讲,美国是没有遇到过像中国这样的冲击,意味着双边的关系应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要摸索磨合,这些都是构成了近岸外包兴起的这种趋向的最重要推动力。

上午的一位嘉宾说到新的目标,以前大家强调的是效率优先,全球化。哪里有效率哪里生产,他们都非常喜欢中国。绝大部分的,我见到很多外企的这些人士,他们都说在中国应该说真的是最有效率的生产地,不论是从基础设施,还有包括其他的产业配套,中国都是最有效率的。奈何现在大家不再兴讲这个了,他说我要兼顾安全与效率,这种所谓全球化的时间可能要让位于现在叫的Slowbalization,全球化的放缓也可以说未来向碎片化区域化进展。对于整个全球经济来讲是有非常大的成本。

两个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对中国来讲,当然大家说东盟已经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传统来看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出现了一些变化非常有趣。今天有一个消息称中国已经不再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好处我们看欧洲,欧洲虽然也是出现了中国对欧洲出口在下降,由于整体欧洲的进口是在萎缩,欧洲处于一个相对来讲衰退或者近似衰退的状态。去年欧洲整个进口是萎缩的,这样的情况下欧洲其实在中国的商品份额基本是保持稳定的,在这边的橙色的这条线。

但是这个变化在欧洲还没有发生,这点等下总结会跟大家再讲一下,对于中国来讲意味着什么。

二、中国之外的哪些经济体可能受益?

我们下一步应该去哪里投?大家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产业链,大家都在讨论我们的产业链往哪边转移,我们现在的产业链是什么样的情况? 我做的研究是利用OECD的TiVA数据库,中国有外贸的模式可以叫大进大出,进口占全球12%,出口占14%。中国在这个里面增加值是多少?以前大家都在讲中国在生产很多T恤衫换美国的波音飞机,但其实只是增加值但是很有限,只不过是一个代工,从增加值的角度可以看出来中国是怎么变化的,中国在这个产业链上的什么位置。在过去十几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进出口增加值自己中国在添加这一部分是不断扩大的,香港大学有一个邓教授做的研究,他发现在其他的国家里面全球化的时候,本身这个国家的增加值基本上是在下降的地为什么下降?原因就是在于越来越多的贸易会稀释你的份额,唯一一个是中国例外,中国越做越大,自己增加值做的还很大,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想象为什么欧洲和美国对中国这么介意。本来这么多人做贸易应该你的份额越做越小,结果你的份额却越做越大。

我们看一下增加值除了中国之外,外边还有那些对于中国出口的增加值有影响,我们之前从韩国进口芯片、日本进口芯片,组装成iPhone再出口到美国,韩国和日本在整个产业链上都有很多的贡献,食品、饮料、烟草、纺织、制衣、化学与医药等等,在中国的这些出口的产业链上跟中国联系更密切,对于中国贡献更多的仍然是发达国家,韩国、日本、美国,当然在不同的行业里面可能会有区别,整体来讲我们在产业链上依赖最大的也是一些发达国家。我们需要继续扩大我们的产业链,不能轻易的主动性的跟这些发达国家断链。

如果他们要是跟我们去风险、去断链,我们必须要想一些办法,不让他轻易的把我们搞下去。如果真的有些行业要向外转移,哪些国家可能会受益?

列出两个渠道:

第一,直接竞争渠道。什么叫直接竞争渠道?中国出口电视机给美国,墨西哥也出口电视机给美国,这个时候美国不收中国的电视机了,这个时候墨西哥出口的电视机会更多。

第二,产业链渠道。就像刚刚讲的,如果一个国家跟中国是在一条产业链上,这个行业中国不做了,中国被人家去风险了可以转移到这些国家去做。

这两种渠道都会影响到刚刚讲的赢家。

三、结论

直接竞争渠道是在游伴,另外是供应链渠道,大家通常想象的供应链渠道一定是受益的,其实未必是这样。韩国的供应链渠道最大客户也是中国,现在韩国自己出后一部分面板给美国,他的很多面板也是供给中国,这个时候中国要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美国说不进口中国的电视机,韩国要面临一个问题是我怎么才能把这些失去的定单再找到一个新的人来做这件事。

纺织行业排名第一是瑞士,第二是墨西哥。这些是跟中国之间竞争的国家,我总结的是,第一,对于发展中经济体国家,两个渠道都可以令其受益,直接竞争渠道可能受益更快更直接。例如,墨西哥对中国不出口,美国立刻表示墨西哥出口我来做,墨西哥本身就跟中国是在竞市场,这个渠道里面发展中国家可能更快的受益。

第二,对于高收入经济体来讲,当这两个渠道都受到影响的时候就不是一个好事。本身这部分生产环节之所以移到中国是因为已经失去竞争力了,现在中国不能做了还会转移回来吗?转移回来是不那么容易的,很难想象一个5万美元的经济体还用做低端的劳动。的确是这样,当然韩国3.5万美元,也是非常高的。他们面临失去中国这样一个大客户,他们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尽管韩国在这两边既是跟中国直接竞争,同时又是中国很大的供应商,但是我个人认为至少在短期来讲,对于韩国包括中国台湾这样的高收益经济体对他们来讲是很痛苦的,但是对于低收入经济体,不论是跟中国直接进行竞争,还是本身是中国的供应链的一部分,非常有可能像中国一样利用供应链的位置,未来吃下中国的订单。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出现在这边,对他们来讲都是一个相对好的生意。

总结几个国家,显然墨西哥可能是个赢家。我们发现西班牙跟欧洲的G7经济体,例如德国、法国、意大利有很多的贸易,还有东欧的波兰,汽车零配件厂放在波兰,这些都是赢家。

在亚洲像印度、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泰国和马来西亚,他们在一些高附加值的生产线,比如说电子、汽车都是跟中国有这样一定的互补关系。

未来我们给大家找了一下哪些经济体可能会从近岸外包受益,对于中国现在我觉得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面临这种近岸外包越来越成趋势的情况下,中国该怎么办?通过政府是去鼓励自己的企业走出去,还是说设定一定的限制,不让自己的产业过快、过早走出去,希望大家能够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洞见。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