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制造业就像游牧业,用更大程度的开放应对脱钩

周其仁:制造业就像游牧业,用更大程度的开放应对脱钩

在很多领域就是要拿更高程度的开放去应对重新封闭,应对脱钩,应对所谓反全球化逆全球化。

 

 

周其仁:制造业就像游牧业,用更大程度的开放应对脱钩

文 | 周其仁

很多年前我在中欧上过几次课程,所以今天有机会再来看到很多校友,再享受一次教学相长还是很高兴的。不过我对你们今天的主题完全没有发言权,因为也没做过研究,也没做过调查,我只能讲我了解的部分来给大家做一个分享。我就检讨我最近做过调查的一个问题。
中国经济的大势大概从2017年就觉得面临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当时中国经济在高速成长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好像被围住了,面临了一种突围的形势。突围形象的看着就是像一个三明治。
三明治的顶端是发达经济体,当然它们的工业化、城市化、科技这个实力都非常强,虽然它的综合要素的成本非常贵,它的社会经济也各面临各自的一些问题,但发达经济体手里有一个在全球看来有非常大竞争力的就是它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全球范围来看的独到性。这并不是说我有你也有,或者我有的比你的好一点,而在很多领域是只有他拥有。我们所有同学都在市场上竞争,应该都了解这种独到性的竞争力。
你看这个地缘政治一起来就面临卡脖子,特朗普那个时候就对一家大公司深圳的中兴下了手,拜登上来对华为下手。这个还是非常踏实的一个挑战,看起来就一些东西不卖给你,但是这个东西不卖给你,你后边的文章都非常难做。
那么如果我们一直在过去全球化环境比较好的情况下,它不是问题,因为我们可以靠中国的所谓当年搭一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用这样的方式来换回非常稀缺的关键的零件、部件、软件等制作的流程。但是地缘政治一起来这个环境变化了,这个挑战就非常大,所以中国经济整体看来,我们的独到性是非常少的。主动性少,你就面临市场竞争,甚至面临非市场竞争的一些压力。
另外一个三明治底部也冒出来很多新的竞争对手,其实这都是广义地讲,都是中国经验。
40年前中国怎么起来的?就是长期的封闭,然后比较贫穷的另一面就是成本很低,工人工资很低,干部工资也很低,工程师的工资也很低。现在中国经过改革开放懂了一个道理,很穷的时候,如果你封闭,你就是关起门来守穷,如果你开放,你这个穷能转化为一种竞争力,因为穷倒过来就是成本低,如果你的产品可以拿出去,比它总有一个相对的市场在等着你。
那么中国开放了40年以后,我们每年高速增长,其实我们的成本的参数也在变化。当年的工人,当年的土地,当年的要素,经过40年高速增长以后,面目全非。更重要的是世界上有很多后起之秀,你看印度就是比中国晚开放了10年,大概是1986年提出“革新开放”,类似改革开放。这些国家开放越晚,它的成本优势就越明显,它从关门受穷变成开门参加全球竞争,后发的优势就更明显。
这样就把中国挤到了中间——上还够不着全球独到性的位置,下面比你便宜的经济体有不少。这样就两头够不着,夹在中间,那需要寻找突围。
这是在2017年做调查以后得出了一些判断。
周其仁:制造业就像游牧业,用更大程度的开放应对脱钩
曾经在深圳改革研究院做过一次讨论,出了一本小书就叫《突围集》,提出突围这么一说。中国都知道升级创新就是往上打,中国很多公司在这个方向上创造了非常有意思的经验。这毕竟跟我们国力跟我们的人均水平其实还是大体相符的,从我们自己来看已经有很多进步了,同时这个领域创新往前打,也遇到很多新的挑战,有很多新的经验需要总结。
还有一个突围方向就是往下打,因为我们看起来工人工资是提高了很多,但是我们走进中国很多工业企业,很多事业单位浪费还是比比皆是。因为过去人工很便宜,所以我们做很多事情粗糙,加上我们独特的土地政策多占一块地就好一点,多占一块地就把生产线铺那么长,材料进了车间就要走那么远,工位设计就不那么合理,离精密距离还是蛮大,或者说潜力是非常大的。
所以在竞争压力下很多公司往下走,引进各种各样的精益管理的工具,请来各种各样的专家队伍。
你像华为大概应该20年前就做这个精益管理,就是所谓的流程再造,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看,把所有浪费一次一次挤掉,这样工人工资可以高起来,但是整个成本可以降下去。这些公司用更高工资的工人,但是生产效率提升得更快,企业同样会有竞争力。
那么这两年我们发现还有一个突围的方向,就是今天我给各位报告的一个题目,通过布局来突围。当然通过布局来突围,也是有很多外在的经济非经济因素逼迫所得。
你看我们讲了是要突围,我们就在各地调查各种突围的经验,突围还没有突成,地缘政治风波起来了,特朗普冲击波来了,然后拜登跟整个西方国家有一个拉开一个结盟的姿态。这是我们过去改革开放40年没有遇到过的,因为改革开放40年最重要的就是对西方对发达国家从过去敌对半敌对变成了可以互相来往,互相开放,这个脱钩你怎么对付?
大家看看我们中国制造业强,很大程度是我们是全球的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很多产品、部件、零件,它要跟别的国家的产能结合起来,当然倒过来对其他国家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也是一个风险。所以你看贸易战之后很快就是供应链的争夺,要不要脱钩?要不要重布供应链?要不要重新把世界市场的版图拉开,重新划线?
媒体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报道,我比较注意到的是经济学人的一个报道,因为它看起来不像是一般的就事论事,它是拉开了一个结构来讨论问题。从日本北海道开始,韩国、台湾,然后东南亚一些国家,然后一直到印度,中国的整个面向海洋的大的半圆圈,他们一共排出了14个经济体,这14个经济体对美国的出口总量略大于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量。而这14个经济体虽然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但加到一起它的成本优势还是蛮明显的。所以就产生了能不能寻找一个替代,把你made in China,你不但没有独到性,而且你在竞争当中有长项的大量的工业制造品made in china,这种供应链的份额和地位会不会给你摇动一下?
周其仁:制造业就像游牧业,用更大程度的开放应对脱钩
这个问题当然对中国的所有企业,因为我们都知道,不管好企业、中等企业、头部企业、腰部企业,其实经济是连成一体的,它里头一些部位受损,整个市场都会收缩,整个生意都会回抽。然后你的开支就是他的收入,他的收入就是另外人的开支,都是连到一起的。这样的话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对中国国民经济在未来包括实现更远大的目标,这都是不小的挑战。
那么在调查当中我们就发现很多企业通过什么来应对这个局面,就是布局,这个布局跟大家熟悉讲的战略好像有点不同,因为在座很多有商学院的教授,我这个是外行。
我在调查当中发现了这个布局有一个非常清楚的关键的元素,就是空间的概念,这是我们过去讨论企业战略的时候注意不够的。我们会选产业,会选技术,会选目标客户,也选员工,也很挑股东挑投资者,但是我们到底把我们(公司)的产能,把我们的生产力布在什么位置上,除了房地产,其他企业对此注意不多,但是现在的形势要求要有一个局的概念布局的概念。因为现在讲百年未遇的大变局,这个局在中文里头它就是有空间有位置概念,这个事情要引起各位关注。
我最早是访问“美的”企业,就是佛山的一个企业,最近几年我们在美的做调查,在佛山做调查比较多,美的就介绍他们的海外布局的情况。你看它是一家家电企业,年销售3400亿,海外要占41%,那么在1300亿的外销当中,海外完成制造的250亿占20%,这个事情让在我们调查当中引起注意。疫情期间,全球这么困难,它要在海外布18个生产基地,他们800个工作人员在全球工作,包括买什么7万块钱一张机票,然后到处核酸检查,到处通行不利,也要克服种种困难布局,而且是设厂这个事情。
为什么全球布局很重要,全球布局跟你在中国生产运出去有什么不同?你看他们提出的一个战略,要从中国供全球转向区域供区域,这里头既有成本的原因,既有客户的原因,也有地缘政治的原因。
反正在企业层面已经觉得要做某些调整了,我们不能满足于再当所谓世界工厂,所有东西都在中国造,所有排放都在中国排放,所有的环境资源的占用都在中国,然后一船船把东西运到世界各地。这个事情曾经是中国高速增长的基本的格调,但是可能里里外外各种因素让这种模式很难持续下去,到底这里头为什么要去,怎么去,碰到什么问题?
所以从去年的9、10 、11、 12月这4个月,因为国内当时的防疫情况也让我们很多的调查项目根本没法做,结果发现海外是可以做调查的,所以我们就启动了一个中国制造出海项目的调查,去了4个国家:越南胡志明市、河内,柬埔寨特别是看了西努克港周围的工业园区,然后是埃及苏伊士河的工业园区,最后是看了土耳其,欧洲部分看了,亚洲部分各看了几家公司,都是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的布局。
周其仁:制造业就像游牧业,用更大程度的开放应对脱钩
我抽几个例子简单给大家交代一下,中国像这样大的公司的全球布局,其实早就开始了。
这家是宁波的一家企业,富士康全球大品牌都让它代工。最早它说客户提出来,你一定要China plus one(中国要加一),不能把所有产能都放在中国,要放到东南亚去,以客户为中心,所以2012年他们就在东南亚、越南、马来西亚看点布局,这两年的情况证明布局对企业自己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2021年它是整个浙江省工厂内发现第一例阳性病人,当时的防疫政策整个工厂关闭15天,订单怎么去完成?若国际的订单、大单不按时交单后果严重,后来说幸亏越南已经设了一个厂了,所以就组织精干的管理队伍到越南扩大产能,通过越南的工厂接单,这个经验就让他们的得出了访谈当中的一句话印象蛮深的,说当今这个世界跨度大的布局,有时候会增加安全性,因为地缘政治就是因地理条件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你跨度大,它不可能全球任何地方、所有地方同时发生你意想不到的负面的黑天鹅,所以跨度大就是那句话: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跨度大,它可以有的风险就跟你擦肩而过,所以他们就把这个认识扩大到疫情以后,贸易战以后主动的扩大布局。
我去越南就在胡志明市周围平阳省,那已经是建得非常像样的厂了。今天在越南的员工总数超过他们在宁波的工人总数。周总当年是一个人去打天下,去理解越南的政策法律,从广西边界一直看工业区一个看下去,最后挑中了胡志明市周围的平阳省,然后买土地,找员工设厂,通过各种法律文件环评。
各位你们刚才讲到社会责任,越南看它后期,你看它现在人均3000多美元,环境标准也不是马虎的,你看他建了这个厂,越南员工以进这个企业为荣,他每年有一次家长访问工厂日,喜笑颜开的所有工厂这么大的全部是空调,纺织女工生产的环境,越南那么热它都是非常舒适的,我们两个三角洲的很多工厂都达不到这个水平。
周其仁:制造业就像游牧业,用更大程度的开放应对脱钩

▲ 申洲国际投资的越南世通成衣厂内部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然后大家看这么多榻榻米摆在食堂的二楼,原来要求员工半个小时吃饭,半个小时要午睡,提供这个条件。所以这家公司在越南就是让我们想起了当年那些全球优秀的公司进中国,能到这些公司去工作,然后他怎么管理的,他怎么处理所有方方面面的问题的,它都成为国家经济的一个楷模,它会带动国家的工业制造管理往上走。
这是美的在越南的厂,它更早2006年去建了10年账面才盈利,遇到的问题那是在国内没遇到过,美的就经历过这样的考验。现在你到工业园区非常本土化,现在已经非常技术化成功了。就是一台设备,一个产品在顺德生产,你给一组技术数据搬到越南,多长时间达到顺德水平?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走,最后发现非常有竞争力。我在访问的时候听到的消息就是苏州的美的开始定平阳美的的产品了,因为比较下来比在苏州生产还有竞争力,这些故事到底后边会带来什么样的后续发展,我们现在不完全知道,但是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
我跑到柬埔寨去看那家工厂,其实就生产它的目的就生产去美国的产品,关税加高没法做,移到柬埔寨,从柬埔寨走。但是我说你不要光看从柬埔寨利用它的劳工出口美国,它本土市场有没有希望?后来它的销售科(这是佛山一家连锁企业)跑本地市场的销售经理带我去看金边周围的市场,一看就跟我们八九十年代中国珠三角没有什么不同,大家看看路上水搞管子的人,一看就知道这底下没埋管子,这就是市场,怎么叫没有市场,但是他得有收入才能买得起管子,他怎么才能有收入?
中国当时有一句话叫做无工不富,只搞传统农业,只搞传统小商业,永远富不起来,一定要大量人口转到制造业,每天上班每天有工资赚,然后才会让国民的收入变厚,才能变成工业产品的大市场。这个逻辑是这么来的,所以它不单单是看柬埔寨,利用这块基地外销,外销的同时你就雇工人,雇了工人工,他工资就提高,工资提高他开始要买东西。
这个是埃及的一家公司,生产玻璃纤维,这个项目在埃及苏伊士运河边上投下去以后,埃及就成了全世界第三大玻璃纤维生产国家。因为原来第一大美国第二大中国,后来中国第一大,美国第二大、第三大就40万吨这个项目往里一放,9亿美金的一个投资项目,也是千难万难,现在大概第一期四十几万吨,第二期会达到50多万吨。你说它是不是中国的生产能力,但是它没有放在中国境内。
然后这个项目我们参观做的最好的是现在5800个工人,员工本土化率百分之九十八点几,一线员工全是本地人,班组长、车间主任、副厂长、高管都有本地员工培养上来的。他真正比较弱的就是工程师,还是中国工程师比例高一点。因为埃及的理工男不像中国那么多。然后埃及你看人均也是3000多美元,但是它也在发展,也有需求。

周其仁:制造业就像游牧业,用更大程度的开放应对脱钩

▲ 中国巨石埃及公司的工人在玻璃纤维生产线上工作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是佛山一家摩托车在国内都不是太有名的摩托车厂,然后它把零部件过去在当地组装,埃及要发展它自己本土的工业,就是整车关税高,零部件关税低,鼓励你在当地组装雇当地工人,就成了当地三轮摩托的第一大品牌。我去的时候碰到一个省的本土代理人,你看像酋长一样的,保镖护着,拿着旅行袋里头都是现金来提货,就是这样的一种交易方式,收来的钱都不存银行,因为存了银行都不见得拿得出来,存到员工宿舍的床板底下,领我去看,底下全是黑垃圾口袋装的现金,一百万美元,就在这样的环境。但是他也有对工业产品,对工业制造能力,对产能、对技术的要求,而有些是中国公司可以满足它的。
土耳其的工厂当然水平高一点,因为它在欧亚的分界点,尤其在欧洲部分综合的社会法治文明程度,这家用玻璃纤维做风机的新能源欧洲是大市场,你从哪里进欧洲呢?你都从佛山做了以后运输成本,然后关税你现在发到土耳其,7天可以到欧洲任何国家,然后关税成本下来,所以这些都是我们这去看到,给大家报告一下中国的企业。
因为我们手里的准备去看的大概有10来个国家,你看其中一个越南,这是中行在越南的分行行长介绍越南的情况,1亿人,35岁以下人口占50%多,在街上摩托车从早到晚上是不停的,过不了马路,我们去不会过马路,红绿灯没有用的,它不停的摩托车,最后我们学会从车流里头穿过去,当地人教的。
政府是非常有力量的,我们叫改革开放,它叫革新开放。你想想看,看上去我们14亿人它才1亿人,可是对一家公司对一个板块来说1亿人如果是高速增长呢?所以实际上中国现在很多公司布局都布到那里去,我印象最深是车间里我的一个抓拍,你看在斗笠的一个越南农民工。我多年就研究中国农村中国怎么起来的,不就把原来在低生产率低收入的产业部门的人转移到高收入部门吗?无工不富,1978年中国人农村人均收入是134块钱,去年是人均2万块钱,一百几十倍的增长,几亿人,这个效果在越南、在东南亚、在埃及、在中东、在非洲,道理是一样的。
当然还有一些公司,包括佛山一些做多少大吨位的机械设备设到德国去,设到美国去,往上打,我们也开了单子准备去看,对不对?包括曹德旺也在美国玻璃厂开到美国去。
天下事情在书斋里推不出来,一定会发生什么?实践当中每一个公司处理他的信息,大胆的试大胆的闯,把触角伸出去,那有可能未来世界的版图就很不相同。
周其仁:制造业就像游牧业,用更大程度的开放应对脱钩
这是我去郑州看到的一家公司。小服务业开饮品叫蜜雪冰城,两个都是河南农村非常穷的地方出来的,当哥哥的读的大学差不多全部时间都在开店,开来开去开出名堂来了,开连锁。你看他现在这么一个服务型的企业连锁企业,开到多少个国家去了,这是他的版图。他的模式可不是靠加盟费,加盟费在他收入当中是寥寥的,他是靠在郑州附近一个大的工业产业园,所有他的咖啡粉,什么奶茶粉,全部是他严格的制造,然后他供应训练你的人。
商业模式对,这个品牌起来了,在座我不知道大家研究过,我们去看了以后是蛮受感动的。他就疫情当中品牌发力的原因就是他开始是做二三线城市学生农民工生意的,每一个饮品卖得很便宜,但是疫情一来,他捐款捐的量很大,所以年轻人就特别喜欢他,是不是跟你们刚才讲的社会责任有点关系,结果品牌生意反而在疫情当中开了好几万家店,当然它的挑战就是你怎么管理这一个全球规模的连锁饮品,它能不能同一个高质量的制造中心来控制全球的店,看看这两兄弟将来仗这么打下去。
所以讲到这里,我们要理解制造业为什么到了这个阶段出海变成越来越多公司的一个共同的选择。
当然我们很多地方政府会有点紧张,说怎么去越南,为什么不到甘肃来?我们国内很多地方还不行,当然是一个问题,还有说会不会空心化,这些问题都不能说马上有答案。
但是首先理解企业为什么要出去,其实跟农业不同,农业是在一个地方不动的,制造业非常像游牧业,从来就是走的。
你想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为什么不在英国做成工业品卖到全世界?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制造能力,ABB在100多年前就来中国了,当然是产品先来,产品来了服务就要来,服务来了制造就要来,这是一个逻辑。

周其仁:制造业就像游牧业,用更大程度的开放应对脱钩

▲ 牧民在前往夏牧场的途中一景

图片来源:阿鲁科尔沁旗委宣传部

这里头最我对这个事情的理解,咱们一块来讨论,最重要就是你把东西卖给人家,人家拿什么钱来付,他收入不高,他是付不出这个钱的。你看当年英国不就把英国工业革命的产品这个运到我们中国来了,运到广州来了,卖不动最后才用鸦片来搞贸易平衡。为什么卖不动?中国当时皇帝回答说我天朝什么都有。人民的回答是买不起,种地你买多少英国工业品,你在街上摆个摊传统商业,这点收入买多少工业品,你只有说产品来、技术来制造,来把本地的人口从低收入部门转到高收入部门,你这个市场就变厚了。
所以制造业走来走去,他们总结什么4次产业转移,5次产业转移,你看我们今天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国制造哪来的?全是走来的,我们改革开放以后,香港地区来,韩国来,日本来,欧美来,都有这个过程。然后我们现在起来以后,水杯子满了,它就会外溢。
这是我在虎门镇参观过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叫太平手袋厂,1977年一个港商过来设立的,当时中国出台了叫“来料加工”政策,他是第一个落地的厂,拿了两个手袋,那时候中国人都没见过手袋,中国人只有书包,说一晚上你们一模一样做出来,我这个来料加工生意就给你做,人类交流就是他带机器,带技术,有销路,负责技术指导,给你材料,你只要做你就挣加工钱。
当时虎门镇太平手袋厂就派两个女工通宵一晚上,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两个手袋就放在这里,他来看了以后非常满意,说没想到你们这个地方能做出一模一样的东西,就落在这里,一落在这里,你看虎门镇就沸腾了,因为原来我们这个街道工厂月薪26块钱,他去了以后他是外销产品,然后搞计件,有激励制度,最高的工人一个月收入140块钱,小城轰动。
作为经济学家你算个数就知道了,一个员工从26变成140,这样的工人如果有1万,如果有10万,如果有100万,你市场的厚度,你市场的机会。所以工业制造业来,它是整个工业文明工业化在全球推广的一个前提条件。

周其仁:制造业就像游牧业,用更大程度的开放应对脱钩

▲ 太平手袋厂生产场景模型

这家也是佛山的公司很有意思,你看他是做非常有个性的,有设计的专用化的小冰箱,那都是欧洲的产品,女儿房间里要摆一个,儿子房间里要摆另外一个,这种事情在收入低的时候想都不敢想,他们已经创了这个企业已经在欧洲卖得很好。但是欧洲用户贵,中国一开放移到顺德来生产,然后这是第一个进去的女工,北航毕业的,到这家公司去打工,工作了多少年都是在顺德生产,运到欧洲去。运着、运着就发现中国市场起来了,原来这样的冰箱中国也有消费者感兴趣,所以组织设计团队针对东方中国的一些需求色彩功能做点改变,两头打,这个故事我们当时访问以后深受教育,然后创业人老了,儿女不肯接,不肯接怎么办?最后把股权一个合理的价格卖给中国团队。就这个女孩子为首的中国的高管就把这个公司买过来,现在是中国公司股东全是中国员工。
所以这件事情我们可能到了一个时候,因为所谓特朗普美国的所谓战容易激发我们防守的心理,其实有些领域非这样不可,但不是所有领域都非这样不可。在很多领域就是要拿更高程度的开放去应对重新封闭,应对脱钩,应对所谓反全球化逆全球化。
周其仁:制造业就像游牧业,用更大程度的开放应对脱钩
我们有些企业家思维远见真是很令人佩服,有个老总说以内供内,以外供外,投资在外,资源在外,回报在内,发展在内。他不再满足于说什么东西我都自己生产。他现在是250万吨的玻璃纤维,50万吨能力在海外,包括在美国设厂,打到他美国原来发明玻璃纤维这个公司门口去了。你不外线作战,你只能踢主场,对不对?有的时候能力、心理竞争的能力他就是不够强,打上门去。
然后你看美的的创业人叫何享健,不与国内同行争天下,走出国门闯市场,我们老说太卷了,产能太多、太卷,最后工人工资压住了,环境压住了,品质也压住了,你到更宽阔的舞台去布局,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这是我访问对苏州一家公司,吴江的一家公司做通讯光电,做通讯纤维,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这都是企业家他们的原话,是不是在竞争当中杀来杀去杀出来的?就有时候我们我们在跟佛山的企业家一起讨论,我们觉得我们自己给自己还有一个箍,设限,觉得我中国公司我本土公司一讲就是国内市场,中国以外的市场能不能想一想,能不能试一试,能不能碰一碰。
所以我们专门组织了一个题目去看欧洲一些小国家的大公司,欧洲很多大公司是诞生于小国家,44.9平方公里,1000万人,你看多少全球级的公司,他们脑子里就没有说我建这个公司就为这个国家建的,我因为国家小,所以我要对别人非常有兴趣,我要敢去试。
我们去看了其中一家在斯德哥尔摩南边60公里,这家企业你们应该都熟,宜家,你看所有蓝色的都大周都是他开了门店的,黄色的是准备开的,全球布局,它不就家具吗?我们多少家具公司,所以有的时候可能观念的进一步解放,尤其在目前这个情况下可能很重要,所以我们得出了一些看法,请大家批评。
世界工厂不可能在一个国家,世界工厂在世界,全球市场在全球。我们是最大的国别市场,我们也是最大的工业制造能力的国家,但是不意味着以此为限,我们就能取得长期的可持久的发展。中国经济能不能坚持更高水平的开放,中国的企业能不能真的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个问题值得问,也更需要企业做出实践经验来做一个回答。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