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专题报告:美国一骑绝尘,中国含苞待放(附PDF报告)

内容精选:

1、全球商业航天产业稳增长,美国处于领先地位

北京时间 2018 年 2 月 7 日,SpaceX 成功发射了目前全世界运载能力最强的超级火箭——“猎鹰重型”。其中,有两枚助推器成功返回,一辆 Tesla Roadster 跑车被发射进太空,奔向火星轨道。

重型猎鹰的发射成功有几大象征意义:

全球现役运载能力最强。近地轨道运载能力(LEO):63.8 吨;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GTO):26.7 吨;火星轨道的运载能力:16.8 吨。目前,中国 2016年 11 月首飞成功的“长征 5 号”只能把 25 吨重的货物运送到“近地球轨道”。中国计划 2030 年通过未来研制的长征 9 号超级火箭实现的载人登月计划,而这是目前“猎鹰重型”发射的目标。

经济性好,可重复使用。SpaceX 方面表示发射后猎鹰重型的 3 枚一级火箭(其中包括两枚助推器)将全部回收,其中两枚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同步降落,第三枚芯一级火箭将降落在海上回收平台。

使移民火星成为可能。SpaceX 称,重型猎鹰能够将 63.8 吨的载荷送往近地轨道,相当于将一架波音 737 客机送入太空,不仅装满燃料,还坐满乘客,装满行李。同时,重型猎鹰还可以运送 2 至 4 吨的货物至火星表面。

美国的商业航天发展全球领先:在航天工业方面,美国一直是行业巨头,拥有全球最尖端的技术产品、最完备的产业链以及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人才梯队,这些都为美国商业航天的迅速崛起提供了现实基础。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兴航天企业大量出现并迅速发展,占领产业链各个环节,目前各环节已形成多家私营企业良性竞争的局面。美国的商业航天发展基本已涉足全部航天产业,业务范围正从传统的商业卫星发射、商业卫星应用向新兴领域拓展,如深空探测、太空旅游等。

在卫星产业方面,无论是在轨卫星数量还是卫星产业收入,美国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截止到 2016 年底,全球共有在轨卫星 1459 颗,分属 59 个国家,美国拥有 594颗,占到 41%。近 5 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中,美国约贡献 42%。具体到各产业链环节,2016 年,在卫星发射及运营服务上,美国均占全球收入的 40%,在卫星制造上占到 64%,而地面设备占 42%(2014 年数据)。

2、我国商业航天潜力逐渐释放

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商业航天发展模式仍在探索中,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航天商业化。这是目前最主要的模式,将现有的航天基础设施面向社会服务,比如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卫星的应用。政府与市场合作。比如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共同发射,卫星由企业运营,政府采购数据,是一种创新托管模式,可节约政府资金。纯民营投入。也就是由私营企业提供航天产品、服务或航天活动,这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

国家队主导,民营企业相继进入。

(1)航天科技集团多维发力

作为中国航天工业的主导力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商业航天的发展,积极探索了从航天制造、发射、地面到系统应用的全产业链商业实践。

(2)民营企业带领中国航天走出去

航天作为国家名片,需要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民营企业由于没有政府背景,不易受国外政策门槛限制,在开展国际合作上更有优势。

3、商业航天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1)国家政策驱动行业发展 

根据《2017 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显示的 2016 年全球航天产业总收入 3391 亿美元,我们假设航天产业以年复合增长率 10%的速度增长,到 2020 年,全球航天产业市场总额将达到 4965 亿美元,对应到中国市场,包括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空间宽带互联网等产业,假设按全球市场份额的 25%计算,“十三五”期间将达到 8000 亿元。 卫星产业每年可为美国贡献近千亿美元收入,美国商业卫星占在轨卫星数量一半以上,远远高于我国。据 SIA 统计,全球卫星应用业务和卫星制造业务的比值约为 9:1,而我国只有 3:1 左右的水平,具有较大的后发优势。《中国智造 2015》和《2016 中国的航天》均明确指出,构建形成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基本建成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形成连续稳定的业务服务能力,促进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更是明确指出通信广播系统要以商业模式为主。

(2)商业卫星发射:降低发射成本已成为一种趋势 

SpaceX 凭借可回收利用火箭技术带来的低成本优势迅速抢占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猎鹰-9 已拿到未来 5 年全球 38 个发射合同,其中 24个来自国际商业发射市场。面对此形势,各国纷纷整合火箭业务,推进航天工业改革,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可靠性,并全面研制新型运载火箭,美国的火神,日本的 H-3,欧洲的阿里安-6,中国的快舟 11 号、21 号都将在未来 10 年内进入商业发射市场,国际商业发射竞赛正在拉开序幕。

(3)商业卫星导航:北斗带动产业腾飞 

国家政策利好,北斗抢占市场份额:据统计,2016 年国内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突破 5.3 亿台,其中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销量达 5.1 亿台。目前,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超过 40%的款型已经装配北斗兼容芯片,包括各类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用户保有量也接近 3 亿台/套。汽车导航后装市场终端销量达到 800 万台,前装市场终端销量突破 550 万台,各类监控终端销量在 600 万台左右,高精度定位接收机 14 万台/套,导航产业在我国拥有巨大的商业市场。

与 GPS 相比,北斗具有定位精度和双向传输的优势,我们分析认为,由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 2025》、《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影响,北斗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导航产业已经在由单一 GPS应用向多系统兼容应用转变,预计在 2020 年北斗完成组网后,将逐步取代 GPS 的地位,根据《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显示,到 2020 年北斗产业规模将超过 4000 亿元,复合增长率将大于 40%,北斗产品市占率有望提升到 60%以上。

 

商业航天专题报告:美国一骑绝尘,中国含苞待放(附PDF报告) 商业航天专题报告:美国一骑绝尘,中国含苞待放(附PDF报告) 商业航天专题报告:美国一骑绝尘,中国含苞待放(附PDF报告) 商业航天专题报告:美国一骑绝尘,中国含苞待放(附PDF报告) 商业航天专题报告:美国一骑绝尘,中国含苞待放(附PDF报告) 商业航天专题报告:美国一骑绝尘,中国含苞待放(附PDF报告) 商业航天专题报告:美国一骑绝尘,中国含苞待放(附PDF报告) 商业航天专题报告:美国一骑绝尘,中国含苞待放(附PDF报告) 商业航天专题报告:美国一骑绝尘,中国含苞待放(附PDF报告) 商业航天专题报告:美国一骑绝尘,中国含苞待放(附PDF报告)

 

PDF全文报告下载:商业航天专题报告:美国一骑绝尘,中国含苞待放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