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制造业,别来无恙?

为了解制造业疫后复苏的态势,中金宏观团队于9月前往东部沿海开展草根调研,倾听一线声音,感受复苏脉搏。复工较快,复产分化。外贸稳步回升,大宗商品是进口的重要拉动项,防疫物资是出口的重要拉动项,疫情加速出口转移和进口替代,但并未加速产业链外迁。大小企业分化加剧,部分行业集中度上升。深耕中高阶产品的头部企业相对于侧重成本控制的中小企业的优势更为明显。受访企业反映没有出现大规模裁员现象,有的企业仍存在结构性招工难的问题。企业对社保降费的获得感较强,融资环境改善较为明显。

摘要

为了解制造业疫后复苏的态势,中金宏观团队于9月前往东部沿海开展草根调研,倾听一线声音,感受复苏脉搏。

复产分化。政府积极协助企业复工,企业普遍反映3月后已快速复工。多数企业感觉需求复苏稳步推进,但幅度分化。新基建对电子、通信企业的订单带动作用明显。汽车零配件和炼化龙头也有较好的表现。纺服出口企业受海外市场拖累恢复较慢。特殊现场作业企业的复产之路同样困难,企业积极寻求业务转换。

进出口稳步回升,港口货运量自3月低点稳步回升。大宗商品是进口的重要拉动项,防疫物资是出口的重要拉动项。目前海运基本恢复正常,但内贸同比反弹大幅快于外贸。疫情加速出口转移和进口替代。海外疫情较严重导致部分产业链企业停工,订单转移至国内。部分行业的上游企业原本是欧美企业,今年疫情因素使其将配套企业转向国内。疫情并未加速产业链外迁。很多企业疫情前已在进行海外布局,疫情并没有加快这一进程。产业链和市场在国内的企业转移到海外的动力较小。

大小企业分化加剧。疫情或加速行业长尾企业出局,部分行业集中度上升。深耕中高阶产品的头部企业相对于侧重生产端成本控制的中小企业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受访企业反映没有出现大规模裁员现象,有的企业反映仍然存在结构性招工难的问题。不过,我们所调研的多为大中型制造业企业,部分服务业以及小微企业在疫情冲击之下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可能没有这么乐观。

企业对政府支持的感受增强,融资环境改善较为明显。受访企业对社保降费的获得感最强。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的融资获得感增强。受访银行反映转变信贷投放思路,积极服务小微企业。受访大中型企业融资普遍在LPR附近定价。

正文

疫后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节奏如何?出口超预期是何原因?疫情是否加快了产业链的转移?制造业就业状况如何?政府和金融支持力度有多大?带着这些问题,中金宏观团队于9月前往东部沿海开展了草根调研,调研对象包括8家企业、1个工业园区、及1家银行,涉及医药、化工、通信电力、软件、港口、电子、纺织、汽配、银行等行业,以期管中窥豹,了解制造业的复苏情况。

复产分化

企业普遍反映3月后快速复工。2月春节后返乡员工返岗情况不佳,3月后较快复工。部分企业疫情期间未停工。电子、炼化、医药的三家企业表示,疫情期间员工未返乡,因此选择在厂区封闭式管理,生产基本未受疫情影响。

政府三方面发力,积极协助企业复工:一是为企业提供防疫物资(如口罩、消毒液),保证其具备复工条件。二是针对交通不畅,建立跨区域用工协调机制,组织国际包机和班列。受访园区管委会表示,为解决疫情期间交通管制带来的员工返岗困难,园区帮助企业包大巴车、积极和各地政府沟通协商、简化人员进出流程。疫情期间空运、海运运力大幅下降,园区还组织中欧班列、中欧卡航、国际包机通过陆上交通或专机的方式,来解决海外航空运输中断的影响。三是协调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复工。受访汽车零配件公司表示,复工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了上下游关联较大的企业名单,政府重点为这些企业同期复工解决困难。汽配公司表示虽然疫情冲击导致其2月产能仅恢复至40%,但在政府的支持下,3月下旬产能已基本恢复正常。

复产进度分化

受访企业普遍认为今年3、4月份是经营的低点,5、6月份开始生产走强,主要受疫情减弱因素和需求回升带动。但进程分化,疫情对国内订单的影响在逐步消退,而部分海外订单还没有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

新老基建对相关制造业订单的带动作用较强。以某电力和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为例,公司上半年的业绩在不同业务板块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在新基建的带动下,特高压产品需求持续提升,公司上半年智能电网和系统集成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公司相继中标多个海上风电项目,海洋电力与系统集成的营收同比上涨约40%;但是公司传统的光纤光缆业务收入受到疫情以及光通信行业的供需调整等影响,产品价格下滑,该板块营业收入下降。某电子企业也表示,2019年以来5G和新基建利好中高端电子元器件,对公司业绩的提振作用明显,2020年前5个月,公司的营收预算达成率是120%。

汽车零配件和炼化龙头表现较好。某汽车配件企业认为,疫情早期,订单生产由于劳动力供给不足而下滑,3月后公司产能稳步恢复,4月以来,公司受益于疫情爆发后私家车对公共交通的替代以及政府限购放松,订单和产能利用率快速恢复。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4亿元,同比下降10%,其中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加3%,同时企业预计三四季度公司营收有望延续良好的表现。某炼化企业表示,行业整体已回到盈利状态,由于下游以内需为主,国内出色的战“疫”表现、加上龙头的价格优势,使得企业销售所受影响较小。企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0%,净利润同比增长40%,逆势实现了企业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

纺服出口企业恢复较慢。某纺织企业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有50%来自海外,海外疫情的爆发导致全球纺织品需求萎缩,企业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8%;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40%。面对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该纺织企业积极适应变化,丰富产品线,配合客户转产口罩用纱和防护服用纱,开发抗菌系列产品,以对冲疫情的不利影响。企业感受到7、8月份传统纺织品出口订单开始有起色,美国圣诞消费旺季的配货需求增加,目前的产能利用率在80%左右,虽低于去年旺季水平,但已高于去年的平均水平。柯桥纺织业外贸景气指数亦在7、8月份有所反弹。

特殊现场作业企业,复产之路同样困难,企业亦积极寻求业务转换。某医疗软件企业从事医院信息化建设,疫情期间医院实施严格的防控措施,各科室信息化系统的搭建被迫停滞。鉴于此,公司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定制化产品研发上。

图表: 复工较快(3月中务工人员已基本返城)

中金:制造业,别来无恙?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注:0为春节。

 

图表: 复产分化(产能利用率恢复节奏不同)

中金:制造业,别来无恙?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2季度以来汽车行业快速复苏

中金:制造业,别来无恙?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数据截至2020年8月

 

图表: 纺织外贸景气度7、8月反弹

中金:制造业,别来无恙?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数据截至2020年8月

进出口与产业转移

进出口稳步回升

港口货运量自3月低点稳步回升。进口方面,大宗商品是重要拉动项,4月油价大跌,炼化民企通过临时贷款进口原油。4月以来,大宗商品对我国进口的拉动较大。零部件进口方面,调研中汽车配件企业表示海外供应链问题3-4月份主要集中在日韩,5-6月份在欧美爆发,随之而来的是公司成本上升以及主动补库的需求,这一情况从6月后开始好转,但零部件价格依然高企。出口方面,港口表示防疫物资是重要拉动项。受访的纺织企业表示3-4月份是最困难的时候,海外疫情的阴影下,不但新签订单困难,已签约的订单也面临被取消的风险。下半年情况有所好转,库存虽仍处高位但已不再增加。

海运基本恢复正常。但出于防疫的需要,进出口口岸的防疫限制仍在,部分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也导致货运时间略有延长。

港口吞吐量和出口运价暗藏玄机。近期港口吞吐量快速反弹,出口集装箱运价大幅上升,但从构成看,内贸同比反弹大幅快于外贸。受访港口企业表示,其上半年的内贸箱占全部集装箱的15%,内贸箱吞吐量同比增速约8%,而7月内贸箱占比达30%,同比增长40%,超过疫情前水平,外贸集装箱同比增速则远低于内贸。7月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从2月的-21%快速反弹至13%,从构成看,内贸恢复快于外贸(7月同比分别较2月回升40和26个百分点至21%和4%)。运价大涨一方面是因为外需的修复。美国政府纾困力度大,转移支付带动居民收入大增,消费反弹较快,带动我国7-8月新出口订单快速回升。但另一方面,航运供给不足亦是重要推手。我国出口同比仍低于14年来均值,而运价已创新高。前期处于历史高位的闲置运力刚有回落,且行业整合带动运力集中度升至2003年来最高,船运龙头议价能力强,行业供给恢复慢于需求推高运价。[1]

出口转移

海外疫情较严重导致部分海外竞争对手停工,订单转移至国内。某电子企业的主要产品是用于移动通讯和可穿戴设备的小型电子元器件。行业市场份额靠前的日韩企业由于在疫情封锁期间订单转移,而选择战略性退出这一细分市场,该企业则受益于疫情期间较早复工、甚至部分厂房封闭式生产未停工,承接了竞争对手的订单,并保持产能扩张,该企业预计其将在三年内成为该领域全球最大的供应商。

进口替代

受疫情影响,部分行业上游的供应商由欧美转移至国内。受访园区表示,疫情期间部分企业的进口零部件供给不足,须寻找合适的国内供应商,若国内配套企业的产品质量无法满足要求,企业主动为其提供指导,也给国内一些规模较小的供应商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产业链外迁

部分企业疫情前已在进行海外布局。外迁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和关税负担。根据工业园区的介绍,不少企业选择将产业链转向东盟。二是应对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某纺织企业目前的毛利在15%左右,员工工资的持续上涨令企业难以承受。为了压低人工成本,企业在5-6年前就开始在越南布局,虽然当地产业基础较差,但与中国的工资差距大,且以20多岁的年轻劳动力为主。贸易摩擦开始后,企业更多是在越南和国内调配产能,未来的新建产能也会在越南进行。三是在一带一路等战略带动下拓展海外市场。某医药企业在印尼设厂以开拓当地市场,此外部分发达国家通常会要求部分重点药物的中间体在当地生产。此外,随着海外市场“铜退光进”,通信企业走出去的优势也愈发明显,受访通信企业近几年通过收购南非和印尼的两家公司来开拓当地市场。即使在今年前两个月,该通信企业的光纤光缆生产也没有停工,仍有海外订单交付,2季度出口受到一定的影响,订单同比下滑20%左右,3季度基本稳住,若疫情不再恶化,企业预计其光纤光棒的海外出口同比仍将保持正增长。

疫情似乎并未加快产业链外迁。某台资电子企业表示,部分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不高、对美敞口高的代工企业在疫情前就开始外迁,疫情并未加速这一进程。疫情期间,针对外企管理人员需要回国参与公司治理,受访园区表示,合理的返华需求基本能得到满足,地方商务部门会发出商务邀请函,以短期访问的方式入境,目前已有超过1200人通过这一方式返回园区。

产业链和市场在国内的企业,转移到海外的动力较小。受访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表示,随着元器件逐渐小型化,生产精密度不断提高,企业对原材料靶材的工艺要求非常严格,十分依赖国内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合,因此企业无外迁计划。炼化企业也表示,产业链下游以内循环为主,企业生产的产品基本在国内销售,企业转移到海外的动力不大。不仅如此,企业全产业链基本集中在了某岛屿上的产业园中,由此带来的成本优势十分明显,企业自建的码头可以停靠30万吨的油轮,省去了大量的运输和建罐费用。坐拥这样的一体化产业园,企业显然不会轻易选择外迁。

图表: 部分大宗商品进口同比增速快于进口数量指数

中金:制造业,别来无恙?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进口指数截至2020年7月,其余截至2020年8月

 

图表: 防疫物资是出口重要的拉动项

中金:制造业,别来无恙?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内贸同比反弹幅度大幅快于外贸

中金:制造业,别来无恙?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数据截至2020年7月

 

图表: 运价上涨远超出口修复程度

中金:制造业,别来无恙?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中国出口同比截至2020年8月,SCFI截至2020年9月

大小企业分化加剧

疫情加剧产能出清,行业龙头的订单未降反升,而长尾企业受疫情冲击大,甚至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提升。

疫情或加速行业长尾客户出局。受访汽车配件企业表示,4月以来需求的复苏主要来自头部汽车品牌的订单恢复,长尾小客户的订单下降明显,应付账款有违约风险。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头部自主车企占全部自主上牌量的比例已从2018年底的47%上升至2020年8月的57%。尾部企业市场份额低,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企业缺乏必要的技术积累,在疫情导致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剧变的情况下,或将加速出清。

部分行业集中度上升。受访化工企业表示,250万吨级PTA装置相较现在市面上200万吨以下的装置,单吨就有200元的成本优势,但是目前的价格对于200万吨以下的小型企业而言,盈利难度较大。老旧产能缺乏竞争力,企业的规模优势压低了市场价格,促进行业产能出清,龙头集中度提升。受访通信企业表示,公司上半年光纤光缆发货量高于往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某港口物流企业预计,未来几年,港口资源的整合、并购重组仍将是港口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省内港口资源将逐步统一,相邻区域港口资源将协同发展。某电子企业表示,与竞争对手相比,龙头企业将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到中高端产品的开发上,相对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信赖度和设备稳定性上,虽然相对成本更高,但整体获益能力和发展潜力占优。5G和新基建的应用场景对晶片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耕中高阶产品的头部企业相对侧重生产端成本控制的中小企业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图表: 不同规模企业经营景气度出现分化

中金:制造业,别来无恙?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数据截至2020年8月

没有大规模裁员

某医药企业表示,目前员工数量稳定,即使在困难年份员工工资也保持着7%左右的增长;某电子企业表示,企业雇员的流动性不大,一线工人的流动率在6%左右,工程师的流动率约为3%,疫情期间劳动力的供需两端均保持稳定。工业园区管委会表示,个别行业,如航空零部件企业,受海外飞机制造商业务量锐减的影响,订单下降很快,的确出现了缩减员工数量的情况,但园区总体员工减少的情况并不明显。

通过走访我们发现,疫情冲击之所以没有导致调研企业发生大规模裁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其一,跨过刘易斯拐点后,制造业劳动力市场中需求方的议价能力下降。某汽车配件企业表示,很希望可以留住熟练工人,但疫情过后部分四川、重庆的工人可能选择不再回来,过去几年的产业内迁也使得很多中西部劳动力就近就业。某纺织企业坦言,2012年以来企业在国内就面临基层员工招不进来、大专生留不下来的情况,今年新招的临时工比往年减少了10%,眼下招人有一定的困难,当地的失业情况并不严重。其二,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增强了企业在用人成本上的韧性。某化工企业表示,公司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已大大提高,劳动力的总体需求不大。即使疫情导致企业减产,企业也可以选择以少加班,多放假来应对危机。贸然停产反而有可能导致后期面临来自客户和新员工招聘等多方面的压力。其三,部分对人工成本敏感的企业此前就已将产业链转移至东南亚。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调研的多为大中型制造业企业,部分服务业及小微企业在疫情冲击之下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可能没有这么乐观。

图表: 失业率有所下降,工作小时数有所恢复

中金:制造业,别来无恙?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数据截至2020年8月

 

图表: 疫情影响农村劳动力供给和薪资水平

中金:制造业,别来无恙?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数据截至2020年2Q

政府支持的感受增强

减税降费

企业对社保降费的获得感最强。某软件企业和某电子企业也表示疫情期间的政府扶持主要是社保减免。受访工业园区对企业有阶段性减免租金、企业招聘费用返还、运营补贴等多维度、普适性的扶持政策,确保扶持政策惠及园区内尽可能多的企业。随着企业经营好转,目前这些政策已经逐步退出。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上半年,新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新增减税降费8941亿元,其中,2-6月三项社会保险累计减免企业社保费用5769亿元,缓缴431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金融支持

今年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的融资获得感增强。以某工业园区的情况为例,园区建立起银企之间的专项沟通机制,加强对园区内企业贷款数据的监测,对企业融资诉求及时跟踪反馈。园区还大力推动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强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风险共担的模式,在疫情期间为500多家私营企业解决融资授信近40亿元。针对小微企业抵押品不足、银企信息不对称的痛点,园区与某数据平台展开合作,借助平台归集的企业基本状况、经营信息等多维数据,为小微企业匹配合适的信贷资源。金融机构在放贷时,通过广泛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方式打造小微企业的精准画像并评分,以此指导放贷行为,打通了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后一公里”。

监管机构要求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扩量增面、提质降本”,不但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以及小微企业首贷覆盖率要高于年初水平,还要推动小微企业贷款的融资成本的下降。今年上半年,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4个百分点,累计支持2964万户的小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21.8%。

融资环境改善

银行转变信贷投放思路。受访银行表示,对通过数字画像打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有实质性放松,并根据坏账率跟踪降低打分标准。短期看,监管机构提高了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不良率不超过3%),长效机制方面,7月出台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带来的监管激励,保证银行有动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更好的服务小微企业。

受访大中企业融资普遍在LPR附近定价。调研过程中,企业认为今年前几月利率下降明显。某医药企业表示,银行融资现在改善了很多,但银行只借经营性贷款,并购贷款暂不批准。受访的大中企业反馈的贷款利率基本在3.6%到4.2%之间浮动,基本与一年期LPR相当。2季度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4%,比上年末下降0.48个百分点,超过同期LPR降幅。

图表: 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超过去年同期

中金:制造业,别来无恙?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数据截至2020年2Q

 

图表: 今年以来贷款利率明显下降

中金:制造业,别来无恙?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数据截至2020年2Q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金点睛):中金:制造业,别来无恙?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