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浙江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之路

原创|浙江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之路

读而思

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浙江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足供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



余德彪  束文琦   

本文发表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杂志2019年8月刊总第15期



《城市的胜利》中说,不论一座城市的起源是多么的普通,城市的集聚都有可能产生神奇的效果。而这样的集聚效应,如今在另一种城市形态上初具雏形,那就是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是非镇非区,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块状经济。


原创|浙江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中国,特色小镇也早有探索,而浙江的特色小镇,称得上是中国特色小镇的起源,也是全国极为成功的标杆。



浙江特色小镇的前世今生



“让杭州多一个美丽的特色小镇,天上多飘几朵创新‘彩云’。”早在2014年10月,时任浙江省长的李强在参观完云栖小镇的梦想大道后感慨。此后,李强在多个场合、以多种形式力推特色小镇。2015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描绘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特色小镇的创建程序、政策措施等做出了规划。自此,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大潮就拉开了序幕。2015年6月,浙江省首次公布了第一批37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此后,先后公布了第二、三、四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共计达到135个,由此浙江省探索出了一条浙江模式的特色小镇之路。


“四个破解”呼唤出浙江特色小镇诞生


浙江只有10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而且是“七山一水两分田”,长期以来不得不“螺蛳壳里做道场”,最大化地集中高效利用土地。从块状经济、县域经济,到工业区、开发区、高新区,再到集聚区、科技城,无不是试图用最小的空间资源达到生产力的最优化布局。针对浙江空间资源不足、块状经济发达但产业转型升级滞后、传统资源要素丰富但高端要素聚合不足、城镇化速度较快但城乡二元化、城镇景观缺少特色等问题,浙江在寻求一种促进浙江产业、空间双升级的新型发展空间平台。特色小镇正是应运而生的产物,它有效化解了浙江产业发展的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四个“破解”上。


特色小镇可以破解空间资源瓶颈。之所以在城乡结合部建“小而精”的特色小镇,形成今天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建设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浙江标准”,就是浙江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融合特色小镇的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在构筑产业生态圈的同时,形成令人向往的优美风景、宜居环境和创业氛围。


特色小镇可以破解有效供给不足的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四分天下有其三”,逐渐形成了如绍兴纺织、大唐袜业、嵊州领带、海宁皮革等块状经济,推动浙江从资源小省迈向制造大省、市场大省、经济大省,形成了以地方块状经济为特色、以中小城镇为空间平台、产业与城镇相互耦合的地域发展特征。然而,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这种分散的城镇化和相对低端的产业锁定也导致浙江省的城市普遍缺乏规模效应,产业转型升级滞后于市场升级和消费升级,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端服务功能和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对此,浙江省清醒地认识到,浙江的主导产业必须立足优势产业,逐渐向中高端转换,从“微笑曲线”底端走出来。如诸暨的袜艺小镇、桐乡的毛衫时尚小镇、黄岩的智能模具小镇等,都是立足于当地的优势产业,在新平台上引入代表产业高端的研发、设计、时尚等高附加值环节,改变原有块状经济重生产轻设计、重数量轻品质、重代工轻品牌的状况。


特色小镇是破解高端要素聚合不足的需要。走出“微笑曲线”底端,也需要适时聚合高端要素,发展新兴高附加值产业,实现弯道超车。上虞e游小镇和杭州梦想小镇,就是浙江由传统轻纺工业向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转换的成功实践。从当初的“一地油菜”,到今天的数字经济新高地,上虞e游小镇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就集聚了数字经济企业600余家,成功集聚、孵化了《银河护卫队2》《星际特工:千星之城》等好莱坞大片的制作团队;浙江特色小镇的起源——杭州梦想小镇,启用仅半年,就吸引了400多个互联网创业团队、4400多名年轻创业者落户,300多亿元风投基金蜂拥而至,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创业生态圈,成为互联网创业高地。


特色小镇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需要。截止到2018年,浙江的城镇化率已达68%,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能力大大增强,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已经在一些中心城市出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建设特色小镇,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既云集市场主体,又强化生活功能配套与自然环境美化,将对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带来一系列的综合性改变。这种改变,就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抓手。


浙江的“四个破解”的需要,诞生了浙江特色小镇,同时浙江的“四个力求”,打造出了浙江模式的特色小镇。



“四个力求”打造出特色小镇浙江模式



“特色小镇”,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相对独立于市区,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同时,浙江对特色小镇的发展提出了“四个力求”,这也奠定了浙江特色小镇模式的特点。


产业定位力求“特而强”。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和茶叶、丝绸、黄酒、中药等历史经典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功能布局力求“聚而合”。浙江特色小镇要的不是林立的高楼大厦,也不是“产业园+风景区+文化馆、博物馆”的大拼盘。浙江要的是有山有水有人文,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高度融合,让人愿意留下来创业和生活的特色小镇。


建设形态力求“精而美”。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规划空间要集中连片,规划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坚持规划先行、多规融合,联动编制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园区、社区、景区“三区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驱动”,项目、资金、人才“三方落实”的建设规划。


制度供给力求“活而新”。浙江对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浙江大力发展特色小镇,也让浙江尝到了“甜头”。

小镇撬动浙江发展大局

从2015年至今,浙江特色小镇建设迅速推进,目前已形成“22个省级命名特色小镇、110个省级创建特色小镇和62个省级培育小镇”的建设发展格局,已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在全省11个设区市均有覆盖。从杭州梦想小镇、云栖小镇,到东海之滨的机器人小镇、沈家门渔港小镇,从浙北平原的巧克力甜蜜小镇、丝绸小镇,到浙西山区的青瓷小镇、江南药镇……浙江的特色小镇形态各异,不拘一格。特色小镇就像一个小“发动机”,星罗密布在浙江的大地上,带动浙江发展。


这些小镇产生了大效益。2018年,浙江省级特色小镇亩均产出高达781.3万元,是全省规上工业亩均产出的1.55倍;省级特色小镇总产出8741.9亿元,有20个小镇总产出超100亿元,省级特色小镇税收收入582.1亿元,有11个小镇税收收入超过10亿元;2018年浙江全省数字经济产业总产出中,数字经济小镇占21.2%,高端装备制造总产出中,高端装备制造小镇占9.0%。2018年,浙江省级特色小镇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884家,众创空间数达229个。


特色小镇创建还带来有效投资增长、促进城乡一体化、推动改革创新迈向纵深等多项高质量、溢出性效应。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9.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8%,民间投资占比74.1%,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个数占比超半数。


小镇带动了大浙江,浙江的特色小镇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它的成功并非偶然。

浙江特色小镇的天时地利人和

浙江特色小镇之所以能够成功,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从天时来说,一是浙江本身具有深厚的产业积淀。特色小镇在浙江出现,首先还是源于浙江“块状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30多年的发展实践。浙江工业经济总量中将近70%都是传统的制造业,拥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形成了众多规模较大的“块状经济”集群,如海宁皮革制品、舟山渔业、黄岩模具、慈溪家电、瑞安汽摩配等。浙江还是首个提出打造信息经济大省的省份,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物联网、智慧物流、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在全国具有优势。


二是发达的民营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敢闯敢干的浙江走出了大批创业者,涌现出了马云、鲁冠球、宗庆后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家,形成了浙大系、阿里系、浙商系等为代表的创业新军和领军企业,拥有数量庞大的民营中小型科技企业群体,市场经济活跃度名列全国前茅。长期以来浙江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资本占比超过55%,全省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生产总值、80%以上的外贸出口、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来自于民营经济,具备雄厚投资基础。


三是自发的集聚需求。随着浙江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向传统产业的延伸渗透和企业、个人创新经济活动的开展,浙江省的地域经济活动出现新的空间特征,某些专门化功能空间的去中心化、边缘集聚趋势明显,许多园区与社区融合、园区与景区融合、适合初创企业的创新空间组织模式开始自发出现,成为云栖小镇、梦想小镇和山南基金小镇等的雏形。


从地利方面说,一方面浙江省具有前瞻的政策引导。浙江省政府积极跟上民间创新的脚步,在特色小镇政策支撑体系、治理机制方面做出了很多有效探索。早在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首次对“特色小镇”的概念做了界定,明确了特色小镇建设的总体要求、创建程序和政策措施。这距离“特色小镇”的首次提出仅经过了半年,先于国家部委有关文件一年半;四年来,浙江省在特色小镇发展上陆续出台了多项文件,在全国首先制定了特色小镇的规划指南、评定标准、考核机制等,形成了一套“规划有指南、创建有导则、扶持有政策、考核有办法、验收有标准”的工作体系,为打造更多精品特色小镇提供了制度土壤。浙江的这套体系和制度文件,事实上成为了有关部委和相当多数省份特色小镇主要指导文件的参照系。


另一方面,浙江具有创新的运营机制。浙江是典型的“小政府、大服务”模式的代表,浙江的特色小镇建设,在探索政策支撑体系的同时,始终强调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根本原则,让市场及企业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发挥更为核心的作用。引入有实力的投资建设主体,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创新融资方式,探索产业基金、股权众筹、PPP等融资路径,加大引入社会资本的力度,以市场化机制推动小镇建设。引入第三方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的融资、市场推广、技术孵化、供应链整合等服务,使特色小镇成为新型众创平台。


从人和方面说,一是浙江省的高度重视。


自2014年起,特色小镇建设便成为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力推的工作之一。2015年年初,“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被列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的“2015年重点工作”,并将特色小镇明确定位为浙江产业创新的重要载体之一;3月,由李强圈定并命名的杭州余杭区“梦想小镇”启用;6月,由李强亲自把关审批的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公布,迅速吸引了全国关注。


二是中央的调研认可。浙江风生水起的“造镇计划”,很快引起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关注。2015年9月,时任中财办主任刘鹤率队专程前往浙江,在省长陪同下调研特色小镇建设情况,高度肯定了浙江的经验。开始于浙江的特色小镇培育得到多个层面的重视和推广,逐渐在全国各地兴起并快速发展。


虽然浙江在发展特色小镇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是其他地方不具备或者无法比拟的,但浙江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可以供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的。



一路这样走来—浙江特色小镇的几点经验



尊重市场规则。政府尊重市场规则,简政放权,甘心当好配角,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这是浙江发展特色小镇的核心经验,实际上也是浙江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核心经验。目前浙江特色小镇较为成功的案例,是业已经过市场竞争机制残酷筛选的结果,在浙江,特色小镇的各个环节设计中严格执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规则。已经建成的小镇运营交付给竞标胜出的专业公司,入驻企业选择、企业项目选择、企业启动风险资金引入、企业淘汰机制、法律、会计、知识产权中介等的入驻和退出,也都是运用公开透明的市场原则来完成的。


做好顶层设计。主要体现在特色小镇初创时期,小镇的产业研究、顶层设计、基本建设规划和建设资金筹集上。


依托特色禀赋。特色小镇应依托自身的特色自然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人文环境禀赋,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形成差异化竞争,真正找到特色。


勇于改革创新。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是推动特色小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浙江特色小镇的新,新在规划理念,实行“多规合一”;新在运营机制,实行“企业主体”;新在制度供给,实行“优胜劣汰”。这些“新”,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特色小镇,更高的使命和责任



浙江模式的特色小镇不仅仅只是助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在未来,特色小镇将会被赋予更高的使命和责任,助力“十四五”新兴产业战略。研究指出,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生物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等五大新经济形态将成为引领我国“十四五”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到2025年,五大新经济占GDP的比重有望超过5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2019年9月,杭州市已正式提出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形成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双引擎”,将大力发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作为两个新抓手、一个新平台的特色小镇,必将作为“十四五”时期先进制造业转型创新的重要载体,助力国家战略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01

质量为王 推动特色小镇新发展


邓传林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新时代,推动浙江特色小镇实现新发展,必须坚持“质量为王”,仍需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拓宽资本供给渠道、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继续努力。


目前,特色小镇发展已进入“小镇+新经济体”的4.0时代,具有新产品、新结构、新创业生态等特征,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综合平台,对于地区新旧动能转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自2015年开始,浙江省不断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步伐,目前已形成“22个省级命名特色小镇、110个省级创建特色小镇和62个省级培育小镇”的建设发展格局,这些“特而强”“聚而合”“小而美”“新而活”的特色小镇正在成为浙江省践行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高端平台,推动浙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从浙江特色小镇发展历程来看,综合运用市场化主导、高规格规划、产城人文融合、创新体制机制以及强化政策支持等手段,打好组合拳是其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即特色小镇建设的“浙江经验”。


尽管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浙江部分特色小镇建设目前仍面临主导产业引领性不强、资本支撑后劲不足、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为推动浙江特色小镇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将其打造为高质量产业发展载体,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一是按照“建链、补链、强链”原则,围绕特色小镇主导产业链条开展招商引资及创新主体培育工作,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二是深入分析特色小镇主导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及其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竞争力,对标主导产业先进地区,提升小镇主导产业的综合实力。三是顺应产业变革趋势,推动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向中高端水平发展,并借助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推动主导产业的数字化、智慧化发展。


拓宽资本供给渠道。一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带动作用,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二是协助特色小镇争取国家及地方的政策性资金支持,并支持有条件的特色小镇采取发行债券、股权众筹等方式进行融资。三是探索特色小镇联动发展模式,发挥优势特色小镇带动作用,降低处于弱势地位的特色小镇的创新成本、交易成本、市场开拓成本等,减轻特色小镇资本负担。


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特色小镇交通、道路、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以及商业配套、休闲娱乐配套、社区服务配套等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提升特色小镇生态环境,建设“要素齐备、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提升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02

浙江模式切勿“照猫画虎”


刘传波

特约评论员


虽说大家都在向浙江学习,但不少地方只学了圈地开发的皮,没学到产业建镇、改革创新和市场主导的骨、魂。因此,在特色小镇的建设方面,切勿“照猫画虎”。


近年来,在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许多地方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有些地区甚至存在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的苗头。虽然说大家都在向浙江学习,但很明显,许多地方只学了圈地开发的皮,没学到产业建镇、改革创新和市场主导的骨、魂;还有些地方,根据有关部委文件要求,根本达不到发展特色小镇的基本条件。例如一些中西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债务率已达到或超过100%的红线,或投资主体的投融资实力根本不足,或缺乏具有特色的资源禀赋;有些地方在规划和运营中水平不足,出现定位混乱、盲目跟风、破坏自身特色文化风格、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在特色小镇的建设方面,切勿“照猫画虎”,并需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因地制宜学浙江。浙江特色小镇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典型意义,但不可盲目照搬照抄,应因地制宜,综合借鉴,制定符合本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的相应标准和工作体系。这是因为浙江的成功经验中包含了许多浙江独有的先天条件和需求限制,如浙江的“七山一水两分田”地理条件限制了浙江的用地空间,不得不集中在几个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而像我国华北平原地区的多数城市,一马平川,则并无必要死抠3个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要求。而像我国西南山地地区,则又较难达到1个平方公里集中建设用地的要求。而且,浙江发达的民营经济和社会资本、创新创业主体的成熟度,也是许多地方一时很难达到的。如果忽略这些特殊条件,盲目发展所谓高端产业小镇,其结果往往是筑了巢引不来凤凰。


虽然浙江在发展特色小镇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是其他地方不具备或者无法比拟的,但浙江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可以供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


2019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湖州市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召开了2019年全国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会上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典型案例。展望未来,或将出现两大发展趋势:


灵活运用多部委政策工具。特色小镇依产业建镇,产业是核心。所以,未来有含金量的行业专项申报,以及行业主管部委配套的专项资金、补贴、奖励,将成为特色小镇夯实产业基础、提高生存能力的助燃剂、助推器。

助力“十四五”新兴产业战略。2019年9月,杭州市已正式提出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形成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双引擎”,将大力发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作为两个新抓手、一个新平台的特色小镇,必将作为“十四五”时期先进制造业转型创新的重要载体,助力国家战略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信只要因地制宜,综合借鉴,制定符合本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的相应标准和工作体系,特色小镇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来源: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原创|浙江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之路原创|浙江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之路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工信头条):原创|浙江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之路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