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航空航天领域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生产、修复的情况

​盘点航空航天领域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生产、修复的情况


背景:3D打印技术作为智能制造“工业4.0”的核心技术之一广受全球制造业的追捧。航空航天领域,也因为对复杂精密构件快速制造的需求,对昂贵材料降本增效的需求,对重型材料轻量化的要求,以及对材料强度的需求等等,已经向3D打印技术伸出橄榄枝。


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优势


第一,快速原型验证,快速迭代,用传统工艺制造涡轮叶片,期间需要开模具,从设计到制造大约需要半年时间;而用增材技术可以快速在一个月之内实现迭代:在2017年GE航空决定将这一技术投入到GE9X发动机的低压涡轮叶片,该发动机将被运用于波音777系的后续机型。


​盘点航空航天领域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生产、修复的情况


第二,提升设计自由度,过去设计非常复杂的构件很难制造或者成本非常高,甚至根本无法制造。利用增材制造工艺,可以用相对简单的方式生产高度复杂的二维或三维金属部件,这是整体形成由实心和网格部分组成的结构部件的可行方式。


​盘点航空航天领域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生产、修复的情况


第三,降低成本,它不需要模具,可以快速地行进一些制造,此外就是修复,对于民用航空来说维修是很大的问题。要降低成本,用增材的方法可以降低成本五分之一,比如整体叶盘、叶片等等。


​盘点航空航天领域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生产、修复的情况


世界两大飞机制造商早已率先步入3D打印领域


相关报告显示,2018年3D打印产品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占比约19%,以1%的差别略低于榜首的工业机械。诸如空客和波音两大飞机制造商早已率先步入3D打印时代,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飞机零部件制造中。


空客在2016年已经运用直接金属激光烧结(DMLS)技能制作出了一个名为Scalmalloy的超强度仿生学合金阻隔构造,这个无穷的综合性金属3D点设备在可重复性、出产率和灵活性方面是其它同类体系的10倍。


​盘点航空航天领域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生产、修复的情况

3D打印的Scalmalloy机舱阻隔构造


在2003年,波音就通过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来验证一个3D打印的金属零件,这个零件是用于F-15战斗机上的备品备件。通过3D打印加工钛合金,替代了原先的铝锻件,而钛合金的抗腐蚀疲劳更高,反而更加满足这个零部件所需要达到的性能。


​盘点航空航天领域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生产、修复的情况



知名OEM公司的应用历程及趋势


美国GE公司的燃油喷嘴从1996年开始做研究,用了16年时间通过适航论证,涉及到诸多实验内容,比如原型验证、扇形全环一直到飞行试验,期间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周期。从GE公司来看,其明确的趋势就是向整机应用的发展。如新涡桨发动机,855个零件简化到12个零件,用30%零件用增材的方法,提高了功率,降低油耗,减少重量。


​盘点航空航天领域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生产、修复的情况


P&W公司(Pratt & Whitney Group)作为美国最大的两家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之一,利用EBM技术完成了核心同步环支架,过去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大多是静止件,2018年他们用了整体叶盘,这是发动机上非常重要的转子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开启了我们增材制造在转动件上的应用。


​盘点航空航天领域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生产、修复的情况



来源航空制造网

版权声明:“智能制造IMS”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智能制造IMS“所转载的文章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

​盘点航空航天领域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生产、修复的情况

关注有妙招:

①长按二维码,然后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后一键关注

②复制“微信号ID”,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号码关注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盘点航空航天领域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生产、修复的情况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智能制造IMS):​盘点航空航天领域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生产、修复的情况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