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离职创业,他花2万元救活了工厂
广东佛山的近万家家具厂里,曹小平是特殊的一个,他辞去互联网大厂的工作,一头扎进传统的生产制造业。果然,一亏数年,曾连续4个月发不出工资。更让他痛心的是,看起来红红火火的业务,事实上却在亏钱。
破产还是裁员?痛苦时刻,互联网的基因被激活,他决定自学代码,花2万元搭建了一个数据系统,让业务数字化、透明化,实现了自救。
小老板曾经是财富的象征,如今,许多行业正在经历地狱模式。曹小平趟出的路子,启发了很多人。
破产了也是稀里糊涂
派出去的采购员吃了闭门羹。材料商直接把电话打到了曹小平这,“把钱付了,材料你们才能拉走。”
那是2018年,曹小平的家具制造厂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账上确实没钱了,员工们连续4个月没发工资,外边还欠着供应商几百万货款。
银行贷款已经批不出来,为了缓解眼前之急,曹小平各种网络平台借了个遍,还找一家金融公司贷款,利率比银行高五个点。那天他带着营业执照、房产证,在金融公司排了一上午队,站在人群中,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凄凉。
为了求人办事,疏通一些关系,他不断参加应酬。本来不爱喝酒的他,经常白酒、红酒、啤酒、洋酒一起喝,断片后不知道是怎么回到家的。第二天在床上醒来,绝望感涌上心头,喝完一次酒低落的情绪都要持续两三天,根本干不了活。
他也明白,一旦厂子真出了问题,那些和他喝酒的人也帮不上忙。
这是曹小平开厂的第3个年头,每天回家妻子不断问他:“为什么要搞工厂?”他也无法回答,只能安慰妻子两句。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一度他想要把厂子关闭。
2016年,曹小平和妻子不断变卖资产,累计投入600万在佛山开办了一家家具定制厂,其中妻子的钱占大头。当时他身边有太多开厂破产的案例,没有朋友支持他。在阿里国际站做销售时,他一年收入几十万,比较稳定。
开工厂等于一场豪赌,可他义无反顾地做了这件事。“在阿里待过的人都有些创业情怀,那时候真是信心满满。”曹小平说。他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穿着件普通的T恤衫,和厂里的工人没多大区别,历经种种挫败后,眼神里依旧泛着亮光。
归根结底,数字化决定着工厂的生死。家具定制厂不同于其他制造业,订单分散,材料使用率难以明细,造成管理上十分复杂。按照理论,一个百万的订单做下来应该是赚钱的,结果却不明不白地亏了。2023年以前,曹小平和同行们一样,一直无法解决这个顽疾,他时常站在工厂门口,看到一车车家具废料往外拉,感到非常心痛。
他不明白,真金白银购买的材料是怎么被浪费掉的,可是没有单据,查无可查。
9月初,曹小平在他的办公室里,兴致勃勃地聊起过去的事,一杯杯喝着茶。为了证明家具行业管理混乱普遍存在,他当即拨通一位同行卢总的电话。卢总的厂子有十来号人,每年营收两三百万。
曹小平问:“卢总,你上个月做多少业绩?”
卢总:“少得不敢算。”
曹小平:“那总得有个数据,不敢算也要有一个数据。”
卢总:“十来万,还是二十万。”他始终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
做生意不知道挣钱还是亏钱,这事令人难以置信,曹小平说:“可能你们觉得不可思议,但在家具厂这就是很常规的事。”
老板开始学写代码了
他今年42岁,安徽安庆人,身材消瘦,面部颧骨突出,浑身透着一股民营企业家的实干精神。工厂共有6层,9月8号这天,员工戴着口罩在各个生产区忙碌着,组装、车铣、喷漆,一张张半成品的椅子整齐地堆叠在一起。仓库里还堆放着一箱箱即将出库的产品,打包箱上写着单号和产品型号。
年轻时他是很意气风发的。2006年,曹小平进了佛山的阿里巴巴国际站,成为大厂员工。后来到一家家具厂做了4年销售,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在2016年开办了自己的家具制造厂。
当时房地产行业如火如荼,佛山家具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工厂膨胀到上万家,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从互联网大厂进入竞争激烈的传统制造业,曹小平立即头大了。
有一次,业务员接了个100万的订单,接单前业务员也搞不清楚库存还剩多少材料,结果没能在工期内完成生产。
有个云南客户和新加坡客户同时订了6把椅子,两种椅子材质不同,表面上看却几乎一样。发货时果然出现纰漏,业务员把云南货的发到了新加坡,新加坡的货发到了云南。最后他不得不给新加坡的客户补发,亏损了1万多元。几年来,这样的案例层出不穷。
每个月几百个订单,采购来的材料难以管理。比如客户订购6张真皮椅子,每张椅子要10尺真皮,需要采购60尺,买回来后全都和以前的材料堆放到一起。用的时候中间要过好几道手,经常找不到,也不知道是哪个环节的问题。“当仓库有4000件货,2000个订单,就搞不清这4000件货是2000个订单里的哪些订单,哪些产品,对应哪些客户,什么时候发货。”
造成材料浪费是常有的事,“之前我们面料堆放很多废料,每个月扔掉很多。采购人员担心材料不够,往往会故意多申购一点,比如面料80块钱一米,多0.1米就是8块钱。我们做椅子利润是比较薄的,一张椅子净利润几十块钱,如果多个0.5米,那40块钱就没了。”
在曹小平心里,厂子有一个盈亏平衡线,月度做到260万应该不亏钱了,做到300万会有个比较好的利润。可有好几次,账算下来几乎没有利润,不知道钱到哪去了。2023年以前,曹小平一直搞不清楚厂子每月是挣钱还是亏钱,数据乱作一团,到年底才能算出大概的毛利。
事实上,出身互联网行业,曹小平具备一定数据管理意识,也提前试了一些避坑的方法。
创业第一年,他就用了钉钉的日常报销功能,还在钉钉上购买第三方ERP管理系统,发现并不好用,因为功能都是定死的,不适合家具厂。后来他还用过管家婆、石墨文档等软件,都存在类似无法解决的问题。
直到2023年春节期间,他发现钉钉出了个宜搭系统,试用之后,觉得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我当时做了一个简单的表单,发现宜搭可以把我之前很多模糊的想法,变得清晰、可观。”其实,钉钉宜搭2020年就上线了,主要为企业提供低代码、零代码开发的能力,提升企业应用研发的效率。
然而难题又来了,他大学学的是基础医学,当年在阿里干的是销售岗,并不是程序员。他一个家具厂,也请不起技术人员。
思来想去,他决定自己干,自学低代码,搭建符合自己厂子需求的数据系统。
好在,宜搭提供了4个学习视频,每堂课十来分钟,学习的门槛不算高。只要熟悉厂子的业务构成,再多一些耐心,就能够做到。为了研究这个系统,曹小平开始掉头发,每天都在思考怎么改进,晚上常睡不着觉,有些魔怔,遇到不懂的就和客服沟通。
将工厂庞杂的生产数据形成一个完整的链路,需要一步步解决问题,他首先要打通一些堵点、卡点,建立数据的关联,再在实践中校正、查看、检验。他从没想过招一位懂技术的IT人员,因为光懂编代码技术,不懂业务,这件事也不可能干成。曹小平作为老板,是厂里最熟悉业务结构的。
搭建数据系统的过程也需要灵感,灵感一来,他就赶紧到办公桌上记下来,担心上个厕所会忘掉。开车路上或和同行交流的时候,他都在想着怎么把数据建立逻辑化,让数据形成闭环。有时一个问题会一直在他脑海里盘旋,要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才能知道怎么解决。
去年春节前,有些工人没买到回家的票,曹小平突然来了灵感。他把车票比成厂子的产能,车票是有限的,厂子的产能也是有限的,如果把每天的产能输入进宜搭系统里,每个业务员都能清晰地看到。
这样就可避免业务员不考虑工厂产能,无限制接客户订单的情况。“我当时就很兴奋,在宜搭上加这个数据很简单,把每天的产能数据做一个汇总,反馈到销售订单,再把出货日期显示出来。超过这个数据就提交不了,因为系统内设定了阻断。”曹小平至今说起来,依然流露着当初的兴奋劲。
工人的工资也在不断上涨,“我刚入行的时候,工人的工资平均在4000多,现在平均8000。”陈发坐在自己办公室里,一脸疲态,办公室杂乱地堆放着各种家具材料。为了减少开支,疫情后他把员工缩减一半,厂子每年的营收也降了一半。
难以数字化,是陈发厂子面临最大的困境。陈发的厂子定制化程度更高,每一个产品可能都不一样,几乎没有标准化的可能性。这就造成管理上更为困难,基本全靠人工。他曾花6万块钱购买EPR管理系统,用了1年,很多数据对不上,“EPR是个标准化的东西,可每个厂子都有自己的业务结构。”陈发说。
曹小平推荐陈发使用钉钉宜搭,根据自己厂子的业务结构搭建系统,可陈发工作太忙,根本没时间,“他跟我说过很多次,我知道搭建数据系统是非常必要的,等有大块的时间才能好好研究。”
曹小平是第一个成功吃到螃蟹的人,数字化让他的厂子转危为安,身边不少同行都开始向他请教经验。还有一些同行完全没有数字化的概念,“给他个锄头也不知道怎么用,家具厂如果没有数据支撑,就像脚踩西瓜皮,滑哪算哪。”
数据系统搭建起来不易,使用起来更难,厂里的员工对他做的这件事并不关心,“他们可能在看我表演,我真这么感觉。”他的工厂主要分为三大模块,业务、生产、采购,他把这三大模块的流程全搬到系统上,员工熟悉每个模块都要花费2个月的时间。系统的搭建是依据他作为老板的需求,一开始员工并不买账,认为这是个花架子,多此一举,还徒增工作量。
关键还会侵犯一些员工的“利益”。有的员工明明只做了1张椅子,却报3次、4次,曹小平发现后,当面和员工对数据,直到对方哑口无言。一些员工的抵触情绪也很明显。使用这个系统后,财务算工资,要把员工当月的业绩录入系统,曹小平审批通过后才能结算。经常出现审批不通过的情况,这时就有员工过来质问,不明白为什么要多此一举。
“他们觉得这个系统是花钱的,好看不中用。”曹小平说,事实上,他在宜搭系统上一共也就花了2万块。去年一位负责统计数据的员工,已经在厂里干了2年多,因为无法适应这样的工作而选择离职。
改革必然带来阵痛,曹小平性格温和,并不是十分强硬地逼迫员工使用这个数据系统。当他意识到对方有情绪时,就往后退一退,下次再继续沟通。渐渐地,留下的员工开始适应这个系统,也基于自己的岗位向老板提需求。
有一天,财务跟他说,运营人员的提成没有明细,当晚曹小平就在数据系统里增加了这一项。仓库管理员跟他说,出了货没有马上出销售出库单,这样的话库存就会滞留在那个库存表里面。很快,曹小平又设置了一个中转库存功能,解决了这个问题。
数据系统的建立,还能提升厂里业务人员和客户沟通的成本。“比如我有3000个客户,他们可以随时到我们系统里看到各个产品的实图、参数、报价、生产周期等数据,业务员甚至不需要在线直接沟通。”曹小平自信地说。因为有数据基础,一旦某个业务员离职,换一个业务员和客户对接,无需进行二次沟通。
往后的一年多里,曹小平的脚步不断奔波在各个部门,和员工一起完善这个数据系统。近来曹小平发现时间越来越快,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以前他两三天都不审单也没有人催他。现在有很多单,他不审就无法进入到下一个流程,坐在办公室里,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打过来:“曹总,你快把我那个审掉。”
佛山上万家家具厂,厮杀是很惨烈的。以前,每家厂子都有一定的差异化,现在同一款沙发,有几百上千家厂子在做,导致价格压得越来越低。经历了3年疫情,如今再加上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家具制造厂的生存更加艰难。
经过数据化改革后,曹小平降本增效的成果十分显著。“用了宜搭,管理上升到一个非常高效的级别,成本大概降低了20%-30%。”2023年,曹小平的厂子营收提升30%,利润比上一年翻了十几倍,他把之前欠的债还完了还有剩余。
元旦年会上,厂子首次增加了抽奖环节,曹小平花了七八千元购买洗衣机、电视、微波炉作为奖品,还给员工多发了30多万元年终奖。看到员工表达对他的感谢,曹小平感到轻舟已过万重山,获得极大的信心。
今年,受大环境影响,曹小平的厂子营收下降了10%。“大家好像都过起了紧日子,不愿消费,购买家具的决策时间比往年长很多。”
但是有了明确的成本数据支撑,曹小平再也不需要盲目地卷价格了。几天前,有个老客户定制几把椅子,曹小平报价1280元一把,可以优惠到1000元。客户还是觉得贵,“这么高的价格,我怎么照顾你?”曹小平坚决不再降价,宁可失去这位老客户。
没裁员,没破产,曹小平预判了一下,今年利润也许不比去年差。他很庆幸,自己提前完成了数字化升级,熬过寒冬的底气足了一些。中秋节放假的前一天,曹小平还花了十来分钟,给员工做了个数字化的培训。厂里的事安排妥当,假期他才有心思陪伴家人。他有两个孩子,一个读四年级,一个读幼儿园大班。假期的第一天,他开车载着老婆、岳母、孩子到山里玩,在一个个时间的缝隙,他还是拿出手机,看看这天的生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