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齐聚墨西哥,美国动手了

数月之前,来自江苏无锡的“县域神车”三蹦子,在美国成功上牌被围观受捧的视频,方在网络走红,如今中国制造的智能汽车,却在大洋彼岸遭受到了急转直下的恶意揣测和防备。

先是业界吹风。有专门研究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美国专业咨询公司,统计了中国电动车产品在海外销售的100多个国家,得出结论称:“想象一下现代哥斯拉的威力,它可以践踏和摧毁任何挡路的东西。中国人尚未真正开始大举进攻的唯一市场就在美国。”

然后是国家元首表态。今年3月,开启了党内选战的拜登,在会见了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汽车工人联合会和特斯拉后,给出了一个攻击性的结论:来自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了风险——“因为它们的操作系统能把敏感信息传给中国政府”。

接着就是实体部门祭出杀招了。根据美国商务部的公告,该部门已经启动了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安全威胁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中国制造的常用汽车软件。

相关政府官员还明确表示,之后还会推出各种应对政策,来阻止中国电动汽车——无论是在中国制造,还是由中国公司在墨西哥等国组装——进入美国市场,原因是这有可能迫使美国国内的汽车制造商倒闭。

继芯片之后,在2024年里,我们可能即将见证,“汽车”成为了下一个中美贸易争端领域的热词。

如果说几年前对华为动手还装模作样寻找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做了长时间的舆论铺垫,那么这一次针对中国电动车,美国已经有了“流氓的正义”,懒得再找什么像样的理由了,前方风暴将至。

后花园的危机

时间回到2023年,位于加勒比海的南方邻居墨西哥,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家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仅在这一年的前三季度,美墨贸易额就已经突破了6000亿美元——以至于有来自摩根士丹利的观察声音认为,“美国制造想要减少依赖中国,最佳途径就是墨西哥。”

美墨之间步入经贸发展的快车道,墨西哥的汽车工业提供了最为强劲的动能之一。在这趟高速列车之上,汽车已经成为墨西哥最大的出口产品。

而就在近两年,来自中国的自主品牌和零部件企业们的身影,越发变得清晰和明朗。

曲线入北美,正在进行时。

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计划斥资在墨西哥西南部建立新的工业园区,包括一个通向美国的出口中心。2月中旬,当消息尚未来得及在中国国内发酵,多家日本和美国的专业媒体已经将敏感的目光投射了过去,披露了相对详细的报道:

比亚迪已经启动了墨西哥工厂的可行性研究,目前进展到与当地官员就建厂地点等进行条款谈判阶段;另外两家来自中国的新能源车企,上汽名爵和奇瑞,同样计划在2024年于墨西哥建厂。

从首都墨西哥城出发,到更靠近美国边境的新莱昂州,再到最近比亚迪被传拟选址的哈利斯科州,越来越多来自中国车企的投资正涌入墨西哥——对于已然意识到中国车企强大竞争力的美国同行们来说,恐慌情绪难以避免。

在今年2月下旬,就有来自美国制造业联盟的这样一份报告,充满危机感地警惕表示,“将廉价的中国汽车引入美国市场,最终可能会成为美国汽车行业的灭绝事件。”

这份报告认为,在墨西哥生产的汽车及零部件,享有《美墨加协定》的优惠待遇,美国应该阻止中国汽车企业从中受益。报告还不无危言耸听意味地建议称,在导致美国工厂大规模关闭和失业之前,应该关闭对中国汽车进口开放的商业“后门”,并呼吁对华新能源车进行制裁。

如今,来自美国商务部的“安全威胁”调查风雨欲来,的确正在变成现实,反映在本质上,似乎是极具性价比的中国电动车,在全球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导致了老牌汽车强国的紧张和不安。

好在,对中国车企来说,目前情势还不算危急。公开资料显示,在2023年,中国乘用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达491万台,其中美国仅从中国进口7万余台车。从中国产汽车在美国的实际市场占有率来看,在目前,后者的调查措施,似乎并不具有立竿见影的制衡作用。

乐观点估计,从眼下的局势发展去判断,调查启动后,要说白宫将采取什么样的确切行动,还为时尚早。亦有美国官员接受采访时透露,还没有决定会否禁止或限制中国的联网汽车在美国公路上行驶。但参照此前美国政府在芯片领域开启管控限制的先例,调查哨声吹响之后,恐怕美国对华电动汽车,决心采取各类不公平贸易措施的主基调,就此奠定下来了。

已经有分析称,在美国“中国新能源汽车威胁论”之后,若欧盟方面选择与美协调一致,对华出口汽车设限,将对中国的整车外贸国际市场环境造成很大麻烦。

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向南风窗记者表示,参考过去华为在美遭遇“封杀”、欧盟制裁中国光伏产业的事例,“欧美一起来制裁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这个事是有可能发生的。”

“特链”闻风而动

过去,基于高昂关税和规避风险的缘故,比亚迪一再表示,该公司并没有在美国市场销售汽车的计划。

其实,中国车企要想挤入北美的汽车市场大门,就必须加入该地区的供应链建设当中。而墨西哥,正是一个特殊的中转站。

墨西哥与五十多个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当地产汽车进入北美享受零关税优惠,自然,这里成为了跨洋玩家们当下发力的开拓点。

去年3月,特斯拉的第5座超级工厂选址花落墨西哥新莱昂州,此外,特斯拉还将投资超过50亿美元,规划产能100万辆,消息传出,顿时吸引了外界的目光。

新莱昂州毗邻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传统汽车产业重镇,从首府蒙特雷市驱车一路向北,不到600公里,一辆普通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之内,就是特斯拉在美国奥斯汀市的超级工厂。

相比特斯拉在美、德、中投产的四座超级工厂,落地国经济体量庞大、产业配套更为完善,反过来也意味着,除了宏观基础因素之外,墨西哥独特的区位条件和发展潜力,对新兴智能汽车产业发挥着难以忽视的投资吸引力。

巨型机器一声“轰隆”,原本需要由多达70余个零件冲压焊接制成的后车架,在几分钟内就压铸成型,一步到位——这就是特斯拉超级工厂成名已久的一体化压铸技术。

围绕这头钢铁巨兽,是材料工艺的配合需求,而来自中国的供应链厂商,响应必不可少。行业加速迭代的特征仍在显现,智能电动汽车的高生产制造门槛依然存在,争夺整车厂商订单的淘汰赛如此激烈,对于后者而言,跟随特斯拉落户墨西哥进军北美,的确是一个难言放弃的战略机遇窗口。

衔接着北方广袤富裕市场,“特链”闻风而动,相关企业都渴望冲上新一波潮水的浪尖,甚至有特斯拉的中国供应商直接带着产线工人,奔赴墨西哥建厂。

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是,中国和墨西哥进入美国的税收政策迥异。包括《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在内,美国鼓励本土或北美地区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同时对中国汽车品牌设置了严苛的限制,27.5%的高昂进口关税门槛,这是目前任何一家汽车企业都难以攻克的贸易壁垒,将中国的电动汽车阻挡在了国门之外。

而根据2020年生效的《美墨加协定》,在墨西哥生产的汽车,其必须有75%的零件产自该国,才能在出口美国时享受零关税的待遇。

在汽车业内,参与者们不会忽略这背后的深长意味。

当下,主要生产仪表板的新泉股份成功打入“特链”,在中西部阿瓜斯卡连特斯州,已完成进一步的增资扩产;负责轻量化底盘和内饰等零部件的特斯拉核心供应商之一拓普集团,早在2022年就先走一步,宣布在新莱昂州砸下7亿美元建厂;在东北部的蒙特雷市,主要生产热交换器的银轮股份,亦在灯火通明的厂房内满负荷释放产能,以消化来自北美客户的增量订单。

正是这样的趋势,或同样计划在当地建厂,或和本土代理商深度合作,中国的整车制造商也来到了这座仙人掌国度,积极探索着进入北美市场的新路径。

挑战与机遇

要厘清的一点是,宣传式的产品出海,与成规模体系的产能出海,对企业提出的考验和挑战,并不在一个量级。可以预见,当中国车企们收拾行囊奔赴墨西哥后,必然要面对本地化生产、物流及供应链等一系列在地问题。

从国内价格战硝烟中厮杀出来的中国车企们,有着经年的出海经验,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海外运营并不会感到陌生乃至一筹莫展。

但不可回避的是,来自北边的敌意,同样是中国车企要面对的难题。相比主动响应号召、加入北美“特链”的一干零部件企业,对于整车厂商而言,未来所遭受的怀疑眼光,只会更加尖锐。

相信政治气候的复杂和不如意,并不能阻挡比亚迪们在墨西哥的建厂计划,不要低估中国车企曲线进入北美市场的决心和行动力。

比起危机,未来的机遇可能更具诱惑。如今,美国电动汽车市场,进入了特斯拉一家独大(市占率达55%)、多股造车新势力遭遇交付困难、资金短缺的转型洗牌阶段。

曾被寄予厚望的Rivian,在当下美股高涨的大环境下,却在两个月内跌幅接近100%,短期未来内破产的传闻不胫而走;另一家同样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预计2024年的生产与交付情况仅仅与上年大致持平,经营状况也不明朗。

在张翔看来,处于上升期的中国智能电动汽车,若能顺利入美,原本可以起到如同当年特斯拉进入上海般的相互积极作用:

“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培育出非常多有实力的本土供应商,使得中国造的车相对成本低、智能化程度高、技术水平高,技术参数的指标也很高。中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话,可以带动美国车企的技术进步,带动美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就像美国的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一样,也对中国的汽车行业有很大的帮助。”

上世纪20年代,密歇根州,福特的胭脂河汽车工厂极尽繁华,在这片庞大的工厂区内,光运输铁路就长达160公里,用以连接从炼钢、铸件、组装到出车各环节的90多座单体建筑。在那个汽车流水线工业初生的时期,这是全球顶尖的工业制造奇迹,此时距离中国第一辆自制汽车的诞生,尚有约三十年的光阴跨度。

如今,从蒙特雷到奥斯汀,一望无涯的沙丘中,浩荡的特斯拉电动车队,将美墨两处汽车重镇串联了起来。这一次,中国的汽车代表们,没有落下。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