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疗:从根治愈,未来已来(附报告)

核心观点

一、基因治疗,从根治愈,前景广阔

基因治疗,从根治愈,刚需强烈。适应症以罕见病为主,面临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

相比于传统药物,基因治疗兼具临床+研发优势。临床优势:直接针对DNA治疗,无“不可成药”靶点的困境。研发优势:核酸序列的合成难度更低。

政策助力,资本狂热,前景广阔。全球CGT投融资总额从2014年约50亿美元快速增长至2021年约230亿美元;预计2025年全球及中国规模达305.4亿美元和178.9亿元,2020-2025年CAGR高达71.2%和276.0%。

二、基因治疗有效治愈罕见病,病毒载体是基因治疗的关键钥匙

基因增补技术相对成熟。已有6款产品获FDA/EMA批准上市。在研管线非常丰富,海外不少产品已进入拟上市/BLA阶段,国内整体进展较慢,适应症集中于眼科遗传病及血友病。国内外在研管线以体内途径为主,且基于AAV载体;体外途径较少,大多基于LV载体。

基因编辑“功能强大”+“定向精准”,2020年获“诺奖”的CRISPR引领革命性突破。基因编辑可实现“基因敲除”和“基因插入”,且“定向精准”编辑目标位点。CRISPR/Cas9核心优势在定位方式,sgRNA的合成较蛋白容易,因此高效便捷、成本低廉。海外管线基本由“三巨头”包揽,进展最快CRISPR的CTX001预计2022年底提交BLA。国内管线仍处于临床早期。

病毒载体是基因治疗的关键钥匙,其中AAV以安全性优势最为广泛使用。重组病毒的关键优势在于天然转导效率高。AAV核心优势:安全性,不整合宿主基因组避免致癌风险,天然AAV血清型提供组织靶向特异性。

三、CGTCDMO解决病毒载体规模化生产的瓶颈,助推基因治疗商业化进程

基因治疗产业链的上游主导病毒载体的生产,是商业化的核心。基因治疗产品定价高昂,病毒载体占1/3研发成本,因此控制病毒载体的生产成本是终端产品合理定价的关键。

病毒载体的规模化生产面临诸多工艺+资金壁垒,产能极度短缺。病毒载体的生产涉及多项工艺,步骤繁琐。为建立符合cGMP标准的厂房及设备,需重资产投入(数亿美元)。CGTCDMO全球平均等待时间甚至长达2年,当前产能缺口至少在1-2个数量级。

CGTCDMO解决病毒载体的生产瓶颈,产业链上必不可少的参与者。CGTCDMO降本增效,其生产外包渗透率65%远高于传统药物的35%。

四、三维度剖析基因治疗的挑战及趋势展望(技术+生产+商业化)

基因治疗面临技术&生产&商业化的多重挑战。(1)技术挑战:递送载体的技术挑战包括转导效率、靶向组织特异性、AAV载体容量以及免疫障碍,基因编辑最关键的技术挑战是脱靶效应引发安全性问题。(2)生产瓶颈:如何减少转染所需质粒,如何提高细胞培养密度,如何去除空壳病毒等。(3)商业化挑战:罕见病患者基数少,商业化定价极其高昂。

从技术&生产&商业化维度,展望基因治疗发展趋势。(1)技术趋势:递送载体维度,“基因表达盒工程”和“衣壳工程”等,提高安全性+有效性+耐久性;基因编辑维度,改造Cas蛋白或sgRNA序列降低脱靶概率。(2)生产优化趋势:“稳定转染+悬浮培养”,降成本+扩产能。(3)商业化趋势:从罕见病拓展至常见病,实现“单次治疗”;保险支付体系日趋完善。

基因治疗:从根治愈,未来已来(附报告)

基因治疗:从根治愈,未来已来(附报告)

基因治疗:从根治愈,未来已来(附报告)

基因治疗:从根治愈,未来已来(附报告)

基因治疗:从根治愈,未来已来(附报告)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