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医疗器械创新与应用联盟:中国医疗器械在“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状况及贡献度分析(附报告)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进入纵深发展阶段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央及各部委加大了对医疗器械产业重视,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了对医疗器械进口替代的支持力度。2022年9月,财政贴息支持医院贷款更新医疗设备政策,在对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项目重点审核条件中,“优先国产自主品牌”、“优先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成为央行审核贷款项目的着重点。2022年10月,工信部、国家药监局公布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名单,将加大对揭榜任务攻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医疗器械产业正处于持续升级,向纵深发展阶段。2022年以来,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质子治疗系统、人工血管等国产创新产品陆续获批,医疗器械进口替代进程加快。

本土医疗器械企业持续布局全球市场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逆全球化”思潮等外部环境影响,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逐渐回落,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额达720.2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481.81亿美元。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实施,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积极“走出去”,布局海外市场,加快国际化进程。基于已披露海外营收的国内上市医疗器械企业统计,2022年上半年海外营收占比达到47.80%,出口比例上升趋势明显。

“一带一路”国家成为我国医疗器械重要市场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医疗器械的需求逐渐扩大,进口总额持续提升。2021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疗器械进口总额达917.07亿美元,约占全球整体医疗器械进口额的10.90%。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器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占比总体呈扩大趋势,2021年占我国医疗器械总出口额的36.82%。

查阅完整报告请点击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