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深度报告:新机遇新挑战,绿电价值重估(附报告)

煤电“重启”,意味着绿电“将死”吗?两次全国性大范围的“有序用电”之后,煤电“重启”之声不绝于耳。但在“双碳”目标下,短期的能源结构转型阵痛难以撼动长期顶层目标,全社会用能增量将主要由绿电承担。面对风光等新能源的加速发展,火电的角色定位由基核电源加速向调峰电源转变。

装机与消纳、电量与电价的矛盾是否无解?大基地首批全面开工、二批前期筹备、三批组织申报,风光大发展如火如荼。当前新能源资源的供需错配与新能源自身出力波动性共同影响新能源消纳问题,而灵活性火电、水电(包括抽蓄)、新型储能等调节型电源的增加将消解新能源出力的时间错配,特高压外送通道的建设将改善新能源出力的空间错配,缓解装机与消纳的矛盾。自2021年陆风、集中式光伏以及2022年海风陆续进入平价上网时代之后,市场对于绿电电价的接受度大幅提升;在电力供需由松转紧的趋势下,煤价高位运行状态中煤电上网电价这一电价标杆参照系或将维持高位,绿电的电量与电价之间的矛盾也有望迎刃而解。

绿电运营商的“钱“景如何。新能源发电行业当前仍处于“跑马圈地”阶段,对于“参赛者”而言,规模增长仍是最优先的考量。在成本端风电(含陆风与海风)与光伏在2010-2021年间平准化度电成本均大幅降低,随着风机大型化、光伏硅料产能逐步释放,风电、光伏的单位装机造价有望延续此前的下行趋势;在运项目利用小时的提升,将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提高项目利润率。随着补贴“堰塞湖“加速解决,绿电运营商凭借其与水电、核电类似的商业模式,具备从“吞金兽”变为“印钞机”的潜力。

查阅完整报告请点击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