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结果之一:机器将被纳入人员管理体系中

机器是否会凌驾于人,目前下任何定论,都还言之过早。但是,机器将逐步取得和人同等的地位,却正在发生。当然不是说它会取得一张和人有同等效力的身份证,而是说它的能力在不断和人趋同,它的可信度也在不断趋同于人,甚至还能够超越人。
  精细化管理是最近20年企业,甚至城市管理的核心理念。其强调的是将管理工作做精、做细,核心是一切管理指标都可以用数据进行衡量。浅层次的目标是帮助企业杜绝浪费,进行细节管理,量化控制等;深层次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文化改造和习性改造,“是要撼动企业人的管理观”,某位资深精细化管理咨询服务专家曾如此描述精细化管理。由此可见,传统的精细化管理核心是“实现对人的细致入微的管理”。
 
  物联网到来后,“管人”这种单一管理模式开始改变。因为机器开始越来越多的被直接管理,甚至被纳入到既有的人员管理体系中,使得管理在不经意间变得“更加精细”。
 
物联网的结果之一:机器将被纳入人员管理体系中
 
  电影中的机器人和人类,不过真正的机器人不一定都是人形
 
  物联网后,机器开始被直接管理
 
  对风机进行远程监控是中能远景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的业务之一。在这项业务中,中能远景主要通过物联网手段,帮助风机生产厂商,或者风力发电厂对其风机进行远程监控,故障预测,以及一些远程运维。“一般的风厂都建在比较偏远的地区,比如荒无人烟的高原上,山脊上,海边等,要实时对风机进行故障检测,所以以前都要派人常驻在发电场附近,”中能远景的一位负责人曾表示,“但是很难留住人,那荒无人烟的地方,一个人一待三五年,谁受的了?三五个月都很难。”“现在通过物联网的手段,风机厂或者风力发电厂的相关人员,可以在手机端,实时地了解到设备的运行信息,有些小故障甚至可以远程解决,遇到一些大故障,再派工程师过去现场维修即可。一方面解决了人员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成本,同时,管理还更加透明化。”
 
物联网的结果之一:机器将被纳入人员管理体系中
 
  中能远景Cloudlinx在风机管理中的应用
 
  这便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直接管理机器的一个典型案例。类似这样的案例,每天都在新增,并且已经发生在各行各业:通过物联网手段监管运输车辆的行驶轨迹和驾驶员操作规范;通过物联网手段监管生产线的运转情况,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物联网手段实时检测空调的运行情况及周边的空气环境,从而为用户提供更贴心的服务;通过物联网手段实时监测城市的地下管廊,对故障进行提前预警等等。
 
  以前,我们是通过人来管理机器。今天,我们可以直接对设备进行管理,因为物联网让机器可以张口说话,竖耳听话,可以执行指令,甚至可以“独立思考和决策”。以前的精细化管理,是通过不断将人变得“机械化”,从而实现管理的标准化,最终达到精细化。而基于物联网的精细化管理,是将机器不断变得“拟人化”,补充人的不足,或者取代一些低附加值的人工工作,对其实现直接管理。
 
  通过机器优化对人的管理
 
  虽然,在企业,乃至社会管理中,大部分管理者都希望被管理者能够像一台台“聪明的机器”。所以我们发明了很多管理软件,比如办公管理系统OA、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ERP等等,名义上是管工作流程,核心是管人。但是,人毕竟不是机器,他有思想、有意识,有极强的自主能动性,所以任何针对人的管理办法均有“漏洞”,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是,当物联网后,这一漏洞就会被补上。
 
物联网的结果之一:机器将被纳入人员管理体系中
 
  米尺Ankaa平台在连锁门店的应用
 
  比如专注于“温度物联网”的上海米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其客户基本都是餐饮业巨头。他们一般需要管理三类温度:食物保鲜、冷藏柜的温度,涉及到食品安全问题;厨具设备的温度,涉及到安防、消费的问题;餐厅的整体问题,涉及顾客的用餐体验问题。正如米尺创始人裘勇刚所说,其实他们管理的不是温度,而是以温度为衡量标准的设备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的运营管理。“比如遇到突然停电的情况,冰柜断电。如果是晚上的话,工作人员不在现场,以前就只能任由食品变质,”裘勇刚举例说,“现在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如果这台冰柜处于离线状态超过5分钟,那么基于我们Ankaa平台为他们开发的客户端就会给相关负责人发送告警,如果再过5分钟,还没有人相应,就会给其上一级管理人员发送告警,一直到有人响应并进行处理为止。”
 
  以前在没有物联网这种手段的情况下,发生问题后,可能就是相互推卸责任,或者干脆就是所有相关人员集体担责。现在借助物联网手段,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一环节,并且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并不影响其它环节接收信息,并及时处理问题。“你说这是不是绣花针式的精细化管理?”裘勇刚曾笑言。
 
  类似这样的应用也有很多,并且也已经发生在各种场景中。比如将智能血糖仪、血压计、心电仪等健康检测设备的日常检测结果,纳入到医保控费,保险赔付等管理中;通过监测汽车的油耗、设备磨损情况,监督司机规范化驾驶等。当然,有些应用的拟定场景就是“为管人服务”的,而在大部分物联网应用场景中,会像米尺服务的餐饮企业一样,本意是管理机器,却“不经意间优化了对人的管理”。
 
  机器将获得和人同等的地位
 
  虽然2016年人工智能的这一次爆发,让很多人都萌生了未来机器将取代人的恐惧。但是,这必定不是人类希望“机器变得更聪明”的初衷,甚至可以说,人类在“让机器变的更聪明”的整个进程中,从来都没有想过让机器有一天和人处于同等地位。毕竟,人类发明机器,是为了让它服务于人,而不是凌驾于人。
 
  机器是否会凌驾于人,目前下任何定论,都还言之过早。但是,机器将逐步取得和人同等的地位,却正在发生。当然不是说它会取得一张和人有同等效力的身份证,而是说它的能力在不断和人趋同,它的可信度也在不断趋同于人,甚至还能够超越人。
 
物联网的结果之一:机器将被纳入人员管理体系中
 
  Alpha Go的围棋只是开始
 
  如果有一天,独立“劳动”的机器能够取代50%的人工劳动,人类便再也不能忽视机器的存在,或者说不能仅仅把它视作“人类的附属品”。这不是人类努力的目标,而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不断努力的结果。而这个结果正在向我们逐步靠近。当然,还是要强调,机器不可能毁灭人类。

本文来自信息化观察者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