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 【中控技术】的自主创新之路!

公司 | 【中控技术】的自主创新之路!

导 读 

中控技术上市敲钟,成为中国推进智能制造的一个强有力“音符”。

 

作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代表,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集散控制系统)也被誉为现代工业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其应用相当广泛,不仅作为核心技术用于智能制造领域,许多重要的大型设施也都是由它来控制和指挥,比如国防武器装备、石油石化、能源电力等。

 

由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壁垒高,之前国内所用的工业控制系统基本上全都依靠进口,直到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的出现,才打破了跨国公司垄断大型控制系统的局面。

 

众所周知,制造业从来都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因此,中控技术的上市之路一直以来都十分引人注目,其创始人褚健的传奇人生在业内更是无人不晓。2020年11月24日,当中控技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敲响上市铜锣的一刹那,不仅意味着中控技术迈向新的发展篇章,也成为了中国推进智能制造的一个强有力“音符”。

 

公司 | 【中控技术】的自主创新之路!
◎ 中控技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01

恪守专注、务实、创新的发展理念

 

回顾中国所有优秀企业的成长史,无不是善于因时顺势,自强不息。要想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上取得突破,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从1999年成立以来,中控技术就专注于为面向流程工业为主的企业提供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核心,涵盖工业软件、自动化仪表及运维服务的智能制造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提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中控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9年成立至 2006 年,以中小项目为主的 DCS 产品供应商。

 

在此阶段,中控技术聚焦为国内流程工业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先后研发了JX-300X、ECS-100 等重点产品,进行行业(化工、石化、火电、冶金等)拓展和主要客户群积累,争取到一系列中小企业客户和中小型项目,开始实现流程工业对国外品牌 DCS 系统的国产化替代工作。

 

第二阶段:2007 年至 2015 年,全面突破中大型项目的自动化系列产品供应商。

 

从2007年开始,中控技术在拓展自身产品线的同时,将主要目标客户拓展到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国有企业,逐渐进入中高端市场。争取到包括中石化等国内高端客户和大型炼化一体化、煤制烯烃、乙烯等主流和大型项目,确保了化工、炼化行业优势地位,扩大冶金、造纸、建材领域市场占有率,实现对国外品牌的追赶和超越。

 

第三阶段:2016 年至今,致力于为用户实现智能化转型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

 

在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热潮下,中控技术开始面向流程工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研发了TCS-900 安全仪表系统、 ESP-iSYS 实时数据库系统、APC-Suite先进控制软件、MES-Suite 制造执行系统、VxOTS 仿真培训软件等工业软件,参与了神华宁煤、东北制药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帮助用户在数字化浪潮和产业变革中迈向工业4.0。

 

根据睿工业的统计数据显示,中控技术的DCS核心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7.0%,连续九年蝉联国内 DCS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其中在化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7%,在可靠性、稳定性和可用性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中控技术先后承担了大宗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石化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百万吨级烯烃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高端炼化一体化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等工信部智能制造项目。

 

中控技术高度重视研发与创新,截至2019年底,取得272项专利和34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获得两项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和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类奖项,牵头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9项。

 

02

压不弯的民族脊梁

 

如果说专注、务实、创新的发展理念奠定了中控技术自主创新的基础,那么从战略层面,中控技术的成功离不开一个灵魂人物—褚健。作为中控技术的创始人,褚健跌宕起伏的创业历程,成为我国智能制造的传奇。

 

如果把时间回溯至1999年之前,那时的底层自动化控制系统基本被国际巨头垄断,这些核心控制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基础工业设施将面临严峻的安全隐患。在这种背景下,从成立的第一天起,中控技术就致力于自主创新,而“中控”的内涵就是要成为中国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第一品牌,其英文名SUPCON的由来则是Super Control(一流控制)的缩写。

 

但这并不容易,当时企业对于DCS系统的需求多以项目为主导,由于项目本身周期较长,加之长期使用外国产品形成的依赖,本土企业在短时间很难对市场形成冲击。在经过了将近10年的艰苦努力后,中控技术的DCS系统才得以在化工领域得到推广应用,之后逐渐向炼油企业、造纸、电厂等行业拓展。

 

历经坎坷的并不只是中控技术,甚至褚健本人也曾一度深陷囹圄。2017年1月,经历磨难的褚健重回中控,随即宣布实施烈火计划:力争在三年内(2017年至2019年)彻底变革中控,让中控技术成为一家真正受人尊敬的、充满活力的创新型高科技公司。

 

时间会抹去许多噪音。在这三年里,在褚健的带领下,中控技术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形成了覆盖设备层、控制层、车间层、企业层、协同层的完整自动化控制系统解决方案,同时,褚健还打造了工业操作系统SupOS及工业互联网生态。这也反映在中控技术的业绩上,2017年、2018年、2019 年中控技术三年的营收分别为 17.1亿元、21.3亿元、25.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7亿元、2.8亿元、3.7亿元。

公司 | 【中控技术】的自主创新之路!
◎ 中控技术创始人褚健

 

03

翻开中控技术的新篇章

 

本次上市,中控技术发行价为35.73元,发行数量为4913万股,募资总额为17.55亿元。开盘后,中控技术开盘价为110元,较发行价上涨207.86%,总体市值已超过500亿元。毫无疑问,上市所带来的融资和品牌效应将助力中控技术发展得更快。但在褚健看来:“相比公司规模多大,我们更追求自身产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以及国家安全做出贡献,这才是中控技术的价值所在。”根据中控技术提供的招股说明书显示,目前中控技术的业务主要分为三个领域:

 

1.自动化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和网络化混合控制系统; 

2. 工业软件:实时数据库(RTDB)、先进过程控制(APC)、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仿真培训软件(OTS) 

3. 自动化仪器仪表及运维服务。

 

随着传统产业出现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中控技术正在加速整合软件研发和解决方案研究,加快发展以先进过程控制与优化(APC)、制造执行系统(MES)、操作员仿真培训系统(OT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等系列软件,助力传统产业的绿色、数字、智能化发展。

 

要想数百万制造企业都能发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优势,需要把所有的生产过程、参数、设备连接起来,同时还要有大量的应用和软件。对于企业而言,需要在同一个平台上,基于统一的数据模型,打通各种应用,连接物和信息,从而达到快速应对市场需求和企业内部最优化的目的。”褚健在e-works举办的2019中国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上表示:“对于流程工业来讲,从上游(自然资源)到中游(工业原材料)是工业体系的基石,目前国内分为中小民营企业、民企和一般国企、央企和大型民企三种不同体量,正处在工业水平的不同阶段。中控技术的任务就是帮助工业企业用户实现从工业3.0到工业4.0的转变,但必须要完成工业2.0和3.0的任务。”

公司 | 【中控技术】的自主创新之路!
◎ 褚健在e-works举办的
2019中国智能制造高峰论坛发表演讲

 

 
后记

 

可以看出,未来两到三年,中控技术将紧扣主业,围绕制定的战略方针,巩固以集散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和网络化混合控制系统为核心的工控市场并拓展高端客户市场份额,加快工业4.0相关工业软件的开发和建设步伐。此外,中控技术也将加速开拓国际市场,向海外石化、化工、电力、制药、建材为主的流程制造行业提供自动化、数字化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和服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于中控技术而言,上市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过去21年中控技术的自主创新之路历经磨难,今后也还将面临诸多挑战。真诚祝愿中控技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为我国推进智能制造,建设制造强国的主力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数字化企业):乘风破浪,勇立潮头:中控技术的自主创新之路!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