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能源结构、城际市域政策加码,抗震标准规范提速(附报告)

行业观点

建筑业景气水平小幅上升,短期疫情影响预期。随着气候转暖,建筑业施工进度有所加快,商务活动指数为58.1%,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4.7%,高于上月6.1个百分点,升至高位景气区间,基建类项目实施进度持续加快。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3%,虽比上月有所回落,但继续处于高位景气区间,企业对行业发展前景仍比较乐观。建议关注大基建板块复苏机会。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计划不断推进。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我国目标到202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计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2030年25%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单位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3.5%,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要求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17.3%左右,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12.2%。建议关注新能源电站建设领域。

“城市群都市圈”显著提速!继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规划之后,成渝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持续发力,成都、西安、福州、南京、长株潭都市圈陆续落地。近日长株潭都市圈规划正式发布,打造轨道上的长株潭,加快建设渝长厦高铁常益长段、长赣段,推动呼南高铁顺畅转换连接长株潭,研究长株潭对接长三角、山东半岛的高铁新通道,逐步打造长株潭高铁枢纽和国际铁路枢纽。充分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能力开行城际列车或市域(郊)列车,加快推动高铁与城际“零换乘”,规划建设常益长与武广高铁直通线等工程。进一步增加长株潭城际铁路小编组列车运行,加快推进“公交化”运营。目前尚未落地的城市群包括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长期发展潜力大,这两年规划落地显著加快,趋势明确。

近期4份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公示征求意见稿,包括《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消能阻尼器》《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使得减隔震技术应用在设计方案中有据可依、有方案可寻,进一步为行业规范性发展奠定基础,其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送审稿)》近期通过审查。回顾装配式当时历程也是标准密集出台即拐点。建议重视当下减隔震布局机会,优选震安科技、天铁股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重要条文梳理:一、在3.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种新增3.1.3,对抗震设防专篇具体内容进行规定,按《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要求,对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大建设工程、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者需要尽快恢复的建设工程,应按规定编制抗震设防专篇。本条规定是贯彻落实《条例》相关要求的技术支撑之一。二、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的相关规定,补充了抗震等级二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提高了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它各类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下限值。三、在原版结构、结构构件基础上,增加了建筑构配件、建筑附属机电设备中震下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参考目标和设计方法。明确对需要在发震断裂避让区域内建造的房屋、以及在设防地震下需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是可供选择的设计手段之一。明确贯彻《条例》,明确设防地震下需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建筑设计、在结构构件基础上将建筑构件、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抗震性能设计纳入文件。建筑抗震要求更加严格,隔震使用或更易满足设计要求。

建筑行业:能源结构、城际市域政策加码,抗震标准规范提速(附报告)

建筑行业:能源结构、城际市域政策加码,抗震标准规范提速(附报告)

建筑行业:能源结构、城际市域政策加码,抗震标准规范提速(附报告)

建筑行业:能源结构、城际市域政策加码,抗震标准规范提速(附报告)

建筑行业:能源结构、城际市域政策加码,抗震标准规范提速(附报告)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