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农业面临的挑战和政策建议

疫情下农业面临的挑战和政策建议

文/田金强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


2019 年年底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至今仍在持续,在疫情的巨大冲击下,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都受到很大影响。迄今为止,疫情对旅游业、餐饮业和零售业影响最大,农业的发展也遇到不小的问题和挑战。农业包含的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农产品贸易几大板块,在疫情下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



01

现状分析



养殖业



野生动物养殖


受此次疫情冲击最大的是野生动物养殖领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要求在疫情尚未解除前,关闭一切关于野生动物运输、贩卖和经营利用的行政审批。全国多地要求在疫情期间全面禁止人工繁殖场所野生动物转运贩卖,禁止一切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预计在疫情过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国家将会出台相关法律控制野生动物交易。目前,我国野生动物养殖企业及养殖户约 50 万家(户),从业人员超过 100 万人,年产值约 500 亿元。[1] 随着法律监管强化和消费者信心的打击,该行业的发展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禽类养殖


活禽养殖业受到疫情重大冲击,中小型养殖户损失惨重。受各地封村、封路的影响,活禽、禽苗、饲料运输困难,加上销售和运输不畅,导致大量的活禽、鸡蛋在养殖场积压。湖北、上海、河南等地活禽交易市场被关停,多地出现了活埋鸡鸭的情况。

禽类属于活物,每天需要喂养,处理排泄物,出栏后要及时交易以维持正常的生产和再生产。各地防治疫情设置的严格交通管制,严重阻碍了上述环节的正常进行,许多家禽的排泄物也无法及时处理,容易引发次生灾害。1 月 25 日到 2 月 15 日,全球最大的蛋鸡育种公司峪口禽业 2952 万枚种鸡蛋被转为商品鸡蛋,比例 60.7%,损失 3488 万元。生产雏鸡 1320 万只,其中 329 万只被销毁处理,比例 25%,损失 1248 万元。[2]


2 月 4 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维护畜牧业正常产销秩序保障肉蛋奶市场供应的紧急通知》,通知指出:不得拦截仔畜雏禽及种畜禽运输车辆、饲料运输车辆、畜产品运输车辆。在各方努力下,家禽饲料短缺问题初步得到缓解,但是受制于工人短缺,所以许多养殖企业采购的原料无法入库,在港口无法卸货的情况大量存在。


大型家禽养殖企业得益于产业链完善,饲料储备充足,或自有饲料加工业务,未受重大影响,生产经营状况较为稳定。受去年猪瘟影响,我国当前的肉类消费处于偏紧状态,此次肺炎疫情过后,会有大量小型养殖户关停,所以后期的禽肉、蛋类供应预计会有压力,市场会进一步向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养殖企业集中。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行业是受疫情影响的重灾区。一方面,受各地严重的交通管制的影响,水草、饲料等生产要素运输不畅,给养殖户所需渔用物资、鱼(虾蟹)苗以及日常生产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后期随着生产成本上涨,水产养殖户面临的情况更加严峻。另一方面,春节前后本应是水产消费的高峰时段,但疫情蔓延以来,为减少人员聚集,多地禁止堂食,导致餐厅关闭,食堂需求锐减,水产消费急剧萎缩,市场交易严重不足,造成大量的活鱼(虾蟹)积压。大量养殖户为春节储备的鲜活水产品遭遇大面积死亡,巨额亏损在所难免。

预计今年全国水产养殖消费将大幅下滑,养殖户新一轮的养殖计划也受到影响。


畜类养殖


畜类养殖受疫情冲击不算严重。前期一段时间由于交通管制,部分养猪户出现了物料短缺。现在随着饲料厂的复工,以及各级政府对饲料厂复工的强力要求,饲料问题已经得以初步解决。据农业农村部及相关部门调度,目前全国饲料企业开工率已达 50% 以上,其中广东、山东、湖南等饲料大省的开工率已达 70% 以上,一些大型集团企业开工率达 90% 以上。由于饲料问题得以解决,所以短期内不会影响生猪行业产能。由于非洲猪瘟导致的猪肉供应偏紧的状态,预计后期猪肉价格会有所上涨。

当前畜类养殖行业受疫情影响最大的问题是工人短缺。疫情下,大量的养殖场员工无法正常返岗,大量养殖厂面临用工荒。不仅普通的养殖工人短缺,配种员等专业技术性很强的人员也无法到岗。饲料企业、码头装卸、肉类运输和屠宰场等部门也存在工人短缺的问题。


综上所述,养殖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生产物资短缺、养殖工人不到位、产品销售不畅、养殖成本增加等。2019 年猪瘟疫情尚未结束,2020 年年初湖南和新疆等地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再加上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养殖业面临双重承压的局面。



种植业



整体来看,种植业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农用物资——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购买渠道不畅。劳动力——大型种植户所需工人短缺(如茶叶采摘用工荒)。农业技术和农业服务——农技下乡、植保下乡等农业服务类活动无法正常展开。


当前立春已过,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在我国由南向北陆续展开,上述情况的存在给今年的田间农事活动带来一定影响。为保障农作物生产(特别是主粮生产)的正常运行,农业农村部和各地政府部门相继出台支持农业生产、流通、销售的政策文件,最大程度减少疫情给农业带来的损失。目前来看,今年春耕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冬小麦和冬油菜面积基本稳定,苗情长势正常,冬前冬小麦一二类苗占 83.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 2.7 个百分点。疫情对今年粮食产量影响不大。蔬菜生产端方面,农业农村部预计全国冬春蔬菜在田面积 8400 多万亩,产量 1.7 亿吨,蔬菜供应也不会受到大的影响。


而部分特色种植领域,如鲜花、苗木和反季节水果等,由于对产品的保鲜性和时效性要求很高,受疫情的影响非常严重。鲜花种植业损失惨重。往年春节前后是鲜花销售旺季,今年的鲜花滞销严重。云南斗南花卉市场是亚洲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也是中国花卉交易的风向标,受疫情影响一度关闭。需求萎缩、物流不畅,使我国花卉产业遭受重创。云南一季度鲜切花交易预估减少 20 亿枝,其中花拍中心交易预估减少 1.2 亿枝,估计全省花卉产业的损失达到 100 亿元。[2]


此外,反季节水果如芒果、火龙果、晚熟柑等生鲜水果种类分别多达 20-250 万亩,经此疫情,种植和销售受到巨大影响。



乡村旅游业



作为农村第三产业,在近年来乡村文化振兴的引领下,休闲农业、农旅结合、乡村民宿等新型农业业态获得较快发展,此次旅游业整体深受疫情之害,乡村旅游也不能幸免。疫情之下,全民居家,导致依托农村旅游发展起来的果品采摘、农品展览展示、乡村节庆表演等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受到抑制。不过,这个影响较为短期,疫情结束后,受益于农村分散的居住、良好的空气和自然条件,乡村旅游将迎来恢复发展。



农产品流通销售



突如其来的疫情也给农产品物流销售带来巨大冲击。由于各地实行的严格交通管制措施,求购的人进不来,运输的车出不去,农产品运输不畅,加之需求减少,导致全国大批当季生鲜农产品出现严重滞销局面,多地的菜市场处于关门闭市的状态。农业农村部联合交通部和公安部联合发文,强调禁止随意封村封路,但是政策到达乡镇一级执行力度,很多地方执行起来会打折扣。


当前疫情影响的农产品贸易主要是国内贸易,但是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亚美尼亚、约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已先后发布禁令,禁止从中国进口肉类、动植物产品或所有类型的产品。虽然这些国家都不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对象,但要警惕这种禁令的扩大化。



02

对策建议


农业是国计民生的根本,任何时候都要毫不动摇的抓紧抓好。同时,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季节性,生产周期也较长,生产流通环节众多。“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首先要抓好当前的农业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受影响,保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保障春季农业生产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饲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供应,加强调度。各地要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农业部门要加强与交通、公安、卫生防疫、市场监管等部门协调配合,积极帮助各生产经营主体在物料、运输、职工返程、疫情防控物资供应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保障春耕备耕期间农资供应充足、运输顺畅,为春季农业生产全面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会面临一些作物增产和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期间,农技下乡受到限制。要加强科技助农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推动各类农技和管理知识的在线化、实时化,充分利用专业微信群、APP、短信以及开设直播讲堂等形式,开展在线培训、在线指导、在线答疑,帮助农业经营者切实解决疫情期间农业生产管理的技术指导问题。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的同时,要同时继续抓好非洲猪瘟、高致病禽流感,以及加强草地贪夜蛾虫害、小麦条锈病、稻瘟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病虫害的预防和管控工作,不能松懈,坚决遏制猪瘟和禽流感大规模爆发流行。


恢复农业生产的同时,确保一线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改进聚集式的工作方式,尽量扩大作业空间,安排分组分散作业,避免造成人员聚集;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利用植保无人机和大型农用机械,对村域、公共场所及交通要道开展全覆盖消毒作业。


其次要创新流通销售渠道,加快建设农产品应急物流体系。电商平台在此次抗击疫情、保障农产品物流畅通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顺丰、美团、多点完善配送模式,全面开展“无接触配送服务”。百度地图与京东物流合作,为运营调度、末端配送提供保障。各地要鼓励农户拓展线上市场,支持线下商超及电商平台增加新鲜蔬菜上线售卖比例,通过微信下单、电商 APP 下单、社区团购等形式,确保疫情期间的交易安全。统筹协调顺丰、京东、中国邮政、九曳等物流资源,完善投递网络,确保新鲜的农产品能够运得进、送得到,做好产销对接。


在完善产销对接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面临的困境。今年是扶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这次疫情对贫困人口会造成短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许多农村贫困人口的重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收入,受到疫情影响,使得这批贫困人口无法正常外出务工,影响了其工资性收入。加上乡村产业基础薄弱,这批人很容易出现返贫等情况。因此,要加强疫情期间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如可以采用的方式包括:优先采购当地农产品、国有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优先保障贫困户就业、给予财政转移支付(如低保)等,最大程度的降低疫情对贫困人口的影响,确保扶贫攻坚任务的如期完成。


最后,要坚决杜绝执法简单化的问题。当前全国上下处于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节后开工、经济发展的重要时刻,中央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大部分地区也坚持防疫和发展经济两不误的措施。但是仍然有部分地区无限扩大防控举措,刻板地封村、封路、禁止通行,顾此失彼,使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长期以往,抗击疫情也失去了物质保障,难以持续。对于各地的农业生产和农民工返程,必须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科学合理进行农业生产和运输,坚决杜绝执法简单化、随意性、粗暴执法的情形。

               



[1] 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2/07/c_1125543907.htm

[2] 农世界网 http://www.nongshijie.com/a/202002/22365.html

[3]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s/auto/news/finance/20200214/u7ai9091360.html



/ 往期推荐 /
新冠疫情下对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复工的几点建议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谈疫情的产业应对
疫情下企业生存关键需求调研—清华北大人大
专访朱岩院长:复工潮下的建筑业应对策略
重大疫情下的物流供应链体系构建
委员声音 | 50地产专家预判疫情对楼市的影响
企业生存危机超过以往想象 产业复苏疗法亟需把握关键 —《企业生存需求考查报告》之一

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手段对阻断疫情的价值分析

返工潮来临:哪个城市疫情传播压力最大
以AI战“疫”,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张勤教授贡献智能力量
心系疫情,清华助力。



疫情下农业面临的挑战和政策建议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疫情下农业面临的挑战和政策建议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