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幸福婺城- 细数智慧城市浪潮里的“婺城模式”

历史的车轮总是不断推动着人民向前,不经意间,“智慧城市”这一概念已经来到了大众的身边。那么。“智慧城市”究竟是乌托邦,还是理想国?在婺城,一切都有了答案。

历史的车轮总是不断推动着人民向前,不经意间,“智慧城市”这一概念已经来到了大众的身边。那么。“智慧城市”究竟是乌托邦,还是理想国?在婺城,一切都有了答案。

今天,就请跟随着记者的脚步,一起领略智慧城市浪潮里的“婺城模式”。

智慧城市·幸福婺城- 细数智慧城市浪潮里的“婺城模式”

智慧城市·幸福婺城- 细数智慧城市浪潮里的“婺城模式”

互联网+交通运输

智慧公路为婺城安上智慧“筋骨”

“我们村比较特殊,家门口就是一条大马路。”主干道就在家门口,这件对于别人而言求之不得的大好事,对于白龙桥镇高桥村的村民马阿姨来说,却成了让她困扰很久的“糟心事”,“从早到晚车来车往的,车速又快,每次过马路都心有余悸。”然而,前些日子,这件“糟心事”却变得不再糟心了,这一条路也成为了马阿姨眼里的一道独特景观,“现在过马路都特别享受,到了晚上就好像踩着星星。更重要的是,来来往往的车辆经过这一带,也会减速,给我们增加了不少的安全感!”

是什么样的公路既美观又给人安全感?日前,记者来到了宾虹西路近高桥村路段一探究竟。司机朋友们肯定也有同样的感受,夜色已黑,再加上路灯相对昏暗,坐在车内还是很难看清斑马线上是否有人在过马路的。农村公路路况较好,人也相对稀少,所以也不自觉地会加快速度。这也导致了农村公路事故频发。

然而,这一点,在安装了马阿姨口中的“路上的星星灯”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老远远就看到这里一闪一闪的,特别引人注意,不自觉就减慢速度了。而且100米外注意行人的显示牌亮起来了,会自觉的减速停车。既美观,又实用,而且,不管对行人还是对驾驶员,都是一种保障。”开车经过的陈师傅如是说。

这只是婺城智慧公路的一个极小的缩影。记者了解到,为全面提升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车辆与行人的出行安全,及时有效地对道路资产进行信息化管理和动态监测,婺城区交通运输局联合浙江师范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研究中心、市交警支队等专家学者以及金华鑫欣科技公司等单位科技研发人员,坚持“综合交通、平安交通、绿色交通、智慧交通”的发展理念,基于车路协同、深度学习、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理论与方法,研发了交通管理智能化集成系统,开发了非灯路口人车汇入警示系统、山区急弯会车智能警示系、交通拥堵智能劝导系统、路面结冰预测预警系统、桥梁健康状态在线监测系统、高边坡公路边缘标警示系统、自适应信号灯、围栏防碰撞系统、桥梁监测系统等十余项特色化技术产品,其中已授权专利达3项。

“技术‘在线’了,实效也得跟上。”婺城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婺城区共发生交通事故8141起(含简易程序),其中80%以上集中在农村公路。在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全力打造好智能化农村公路并投入使用后,农村公路的安全系数得到了很高的提升。2018年,婺城区事故数同比下降44.44%,成效显着。

准和全,小而精,大且强,智慧公路为婺城区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更为婺城安上了“智慧筋骨”。

智慧城市·幸福婺城- 细数智慧城市浪潮里的“婺城模式”

互联网+群众服务

婺城一“码”当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纳米”

“现在我们走村入户,都需要拿出手机,对着这个二维码一扫,再把你发现的情况录入到系统里。如果解决不了的,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办了。”5月10日上午,记者在竹马乡下张家村看到,联村干部小陈正拿着手机对着一户户主门前贴着的二维码进行“扫码”。经过短短几分钟的简单操作,走访的实时情况就传送到了管理平台。“我们走村入户,碰到的情况多。发现什么问题,立马上报,方便了工作,也服务了群众。”

像这样的二维码,如今已经覆盖到竹马乡的所有农户。记者从相关工作人员处得知,原来,这是竹马乡在全区率先推行的联村干部“走村入户”扫码制。一直以来,竹马乡就积极探索“党建+互联网”助推社会治理的“竹马模式”,建立了“一户一码”平台,结合党员“联邻帮户”工作机制,搭建起了党员干部联系农户新载体。

目前,竹马乡的4000多户家庭门口都挂上了各自的专属二维码展示牌,党员干部走访时只需扫一扫,即能获取地理位置、户主姓名、政治面貌等基本信息,并记录走访情况,推动组织“码”上见、民情“码”上知、工作“码”上办,实现网格体系云端覆盖、网格治理实时传送、网格实绩数据说话,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纳米”。

扫码让党建跨上了新平台,也创新了基层治理新模式。目前,婺城全域共建的组织运行模式更趋扁平高效。如今,联村干部走村入户时,只要扫码,就可以在手机上实时签到、显示地理定位信息,并记录走访情况,这些工作细节和进展也可以即时在云平台上显示,既第一时间记录联村干部一线接诊情况,又推动村党员干部跟踪接诊,更有利于上级视情会诊,真正地将基层工作延伸到每个角落。

除了加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党员干部联村入户网格信息化”还可以成为事项办理平台。塔石乡就通过二维码探索推行代办、代领、代购、代卖为主要内容的“四项代理”制度,让每位联村干部、村干部都成为“农事代理员”,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更多实质性的便利。

智慧城市·幸福婺城- 细数智慧城市浪潮里的“婺城模式”

互联网+城市治理

科技助力婺城百姓“高品质”生活

“垃圾分类分类分好了,小区的环境也干净了许多。你看我们小区里头环境多好,连苍蝇蚊子都少了很多呢!”5月8日上午,在城中街道明月京华小区,记者碰到了拿着分类好的垃圾准备丢掉的张阿姨。作为一名老住户,张阿姨说,这几年,金华也开始讲究起了垃圾分类。刚开始的时候还觉得麻烦,后来有了成效以后,看着越来越好的环境,才明白了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垃圾分类,造福的是我们自己。生活环境好了,身心都愉悦了!前些日子我刚得知,我们小区还荣获了2017年度浙江省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呢!”

从开始推广垃圾分类,到如今取得一定成绩,短短几年时间,婺城是如何做到的呢?记者从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近年来,婺城区按照“试点先行、积累经验、全面推进”的原则,深入推进全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发展,采取走家入户进行宣传,单独上门进行分类辅导,执法部门加强监管,建立健全奖励处罚机制等措施,实现了生活垃圾的精准分类。

除了人为的努力,婺城的城市管理当然也缺不了科技的助力。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婺城便积极打造垃圾分类之后平台系统,以科技化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目前,婺城区“互联网三维溯源垃圾分类”模式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运维体系,有效破解了城镇垃圾分类实施难、落地难的瓶颈,显着提高了垃圾分类的投放效率。

然而,城市管理并非只局限于垃圾分类,智慧科技也并不仅用在分类垃圾。近年来,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带来崭新机遇。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信息技术支撑,努力探索建设一套具有前瞻性的智慧系统,通过信息化规范执法行为,消除管理工作中的短板,不断提高综合治理能力。

据了解,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指挥系统由一个中心和四个平台组成,即指挥中心、接处警平台、执法案件办理平台(含扣押物品管理)、路面执法管理平台、综合管理管理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功能拓展、手段创新,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指挥体系,解决执法监管中“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问题,以科技助力婺城百姓的“高品质”生活。

本文来自信息化观察者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