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钠离子电池商业化专题(附报告)
主要观点
钠离子电池商业化进程加速,材料体系差异较大:近期以宁德时代和中科 海钠为代表的企业开始布局钠离子电池,有望推动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进 程。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对于电池材料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影 响,尤其是以正极材料和集流体的改变最为显著,正极材料体系的变化又 会对有色金属和碳酸钠等行业形成影响,正负极均采用铝箔预计会促进铝 箔的需求量快速提升,而正极材料的变化预计会提升碳酸钠的需求。
正极材料体系尚未确定,锰和铁值得关注:目前钠离子电池尚处于产业化 的前期阶段,其中正极技术路线分化明显,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阴离子 化合物和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均有采用。短期内由于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程度 较低,钠离子电池材料成本的优势并没有提到充分体现。预计未来通过正 极材料的改性,钠离子电池性能有望继续提高,正极材料成熟度有望显著 提升,同时通过生产规模化,钠离子正极材料成本将出现较大的下降。我 们认为由于三大正极材料体系都需包含可变价的过渡金属,未来钠离子电 池产业发展对过渡金属需求的推动较为明确,其中资源较丰富的锰和铁尤 其值得关注。
钠离子电池将促进电池铝箔需求增长:由于钠离子不会与铝形成合金,因 此钠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的集流体均可以使用成本更低的铝箔。根据中科海 钠,相比锂离子电池,由于正负极集流体采用铝箔,钠离子电池中集流体 成本占比仅为 4%,远低于锂离子电池的 13%。未来钠离子电池发展将极 大推升电池铝箔需求,预计钠离子电池铝箔 2025 年的潜在市场需求可达 20 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