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航天基金会《2019年航天报告》研究解读
一、《2019年航天报告》主要内容
表1:航天产业主要数据对比
(一)航天经济
2018年全球航天产业总收入为4147.5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了8.1%。
商业航天收入约为3288.6亿美元,占全球航天总收入的79.3%,增长率为6.6%。其中商业航天产品与服务业(包括卫星直播电视、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定位、导航及授时系统以及对地观测)收入约为2291.7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8.4%,占商业航天总收入的69.7%。商业基础设施和辅助产业(地面站和设备卫星制造、发射业、保险费和商业载人航天飞行)收入约为996.9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4.0%,占全球航天总收入的30.3%。
各国政府航天预算总计858.9亿美元,占全球航天总收入的20.7%,增长率为12.7%。在全球航天经济投资中,美国占据最高份额,2018年美国政府对航天活动共计投入483亿美元,较2017年增加10%。其中国防部航天预算为245.3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了18.5%,NASA在民用航天支出中占比最大,其预算为207.4亿美元,增长率为5.5%,内政部、能源部、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海洋及大气管理局、交通部、农业部共计占比6%(30亿美元)。
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各类投资者提供了大量机会,过去10年间,航天领域的私人投资增长迅速,2009年至2018年投资达240多亿美元。2018年,全球投资约146轮,达50亿美元。
(二)航天基础设施
全球发射(包括中国、俄罗斯、美国、印度、日本以及欧空局)总计114次。从2017年的91次增加到2018的114次,增长率达25%。2018年发射的运载火箭类型达42种,其中,中美两国各发射了一种新型运载火箭。在114次发射中,成功112次。政府民用发射任务占比最大,达49%(56次);占航天发射第二大份额的是军方军用发射任务,达30%(34次);商用航天发射占比21%,共计24次。发射次数最多的三个国家分别为:中国、俄罗斯和美国,中国共发射39次(1次失败),美国发射34次(全部成功),俄罗斯发射17次(1次失败)。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俄罗斯连续第三年发射低于20次。

全球38个国家共发射465个航天器,比2017年的443个航天器增加了5%。运营航天器的国家数量达到75个,较2017年增加了10%。其中,商业航天器166个,占比36%,远低于2017年的61%;民用航天器136个,占比29%;军用航天器71个,占比15%;还有92个航天器用途尚未确认。2018年全球共部署128颗通信卫星,占比28%,较2017年的90颗增加了42%,其中,商业卫星占比66%(85颗),政府民用卫星占比28%(36颗),军事通信卫星占比4%(7颗)。2018年全球共部署26颗导航卫星,占比6%。其中有81%(21颗)属于军事用途,15%(4颗)为政府民用任务,还有4%(1颗)为商业用途。2018年部署遥感卫星176个,占比38%,其中商业用途卫星占比56%(98颗),民用卫星占比29%(51颗),军用卫星占比15%(27颗)。此外,2018年部署了17颗深空探测卫星。
全球共有6个国家的15座航天发射场进行了发射。美国目前共有11个商业发射场,2018年有3个商业发射场共进行了34次发射,分别是卡纳维拉尔角航天发射场,以及中大西洋地区航天港和火箭实验室1号发射综合体。俄罗斯3个航天发射场共进行了17次发射。欧洲法属圭亚那太空中心共进行了11次发射。印度萨蒂什达万航空航天中心共进行了7次发射。日本两个发射场共进行了6次发射。
(三)航天产品与服务
(四)教育
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劳动力是航天工业的核心,而这一劳动力队伍得益于从小学到大学的STEM教育,因此航天工业的持续发展要求STEM课程也同步发展。2016年,STEM毕业人数占国家总人口比例最高的是伊朗(1:238),其次是俄罗斯(1:258)和中国(1:294),美国STEM毕业生所占比例为1:569。
(五)航天政策
2018年,航天政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国际方面,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制定了外层空间长期可持续性利用的自愿国际准则,并发布了整个委员会将遵循的21条自愿准则建议清单。在国家层面,若干国家引入新的国家政策,并成立了航天机构,以推动其航天业的发展。尤其是美国采取了若干重大政策举措,包括第2号太空政策指令及第3号太空政策指令。
二、启示
(一)航天产业收入突破4千亿美元,航天企业吸金能力显著增强
(二)政府加大航天预算,各国更加重视航天能力建设
(三)各国加大航天领域政策支持,积极鼓励商业航天发展
(四)火箭发射及研制能力显著提升,进入空间能力显著增强
(五)小卫星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卫星应用对制造的牵引作用增强
来源/航天十二院战略规划推进部
编辑/李 晗
监制/杨晓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航天战略新引擎):美航天基金会《2019年航天报告》研究解读
注:本站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未网友或机构投稿分享,如有宣发需求或侵权请联系dongxizhik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