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他用一块“石头”,封锁了美国整整7年,太牛了

2018年12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

之后,M国开始打压华为,拒绝向华为供应产品。

随着M国的打压升级,华为无高级芯片可用。到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售数据显示:

华为手机出货量暴跌18%,全球市场占有率仅剩4%,华为从曾经的全球第二,掉落成全球第六。

11年前,他用一块“石头”,封锁了美国整整7年,太牛了

面对缺芯困境,华为就像被人捆住手脚,施展不开。

然而,11年前,中国也有一项技术曾封锁美国长达7年之久,它也让美国尝到了被人卡住脖子,束手束脚的滋味。

所以,在美国,只要提到一个人的名字,美国人就会恨得牙根痒痒,因为就是他,让美国人憋屈了15年。

11年前,他用一块“石头”,封锁了美国整整7年,太牛了

这个人就是发现KBBF晶体,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化学奖,并拿下国际晶体生长协会最高奖之一Laudise奖的获得者——中国的科学院院士陈创天。

【1】

1937年,陈创天出生在浙江省奉化大桥镇一个不起眼的村子里。他的父亲是一名会计,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代表。

陈创天的童年,跟其他水乡农家娃娃一样,是泡在水和泥巴里长大的。但他与其他孩子不同的一点就是,他不仅爱玩,更爱学习。

然而,看似平静的乡村生活却被战争的烟火打乱节奏。在战争的凌乱中,家成了随处漂泊的舟。

11年前,他用一块“石头”,封锁了美国整整7年,太牛了

而陈创天一家,也在战争胜利后,加入了支援东北建设的浪潮中,从乡村搬到沈阳市。

1954年,陈创天凭借努力,考入重点高中沈阳二中。

在学校里,陈创天和十多个同学挤在一个小小的宿舍里,一日三餐吃的是高粱米、小豆饭,晚上有时连热水都用不上。

但心底有梦不觉苦,人生有梦天地宽。简单的温饱却让陈创天无比满足。

11年前,他用一块“石头”,封锁了美国整整7年,太牛了

因为在那里,他的青春和无数有志青年交织在一起,莫名地碰撞出似火的激情。他们常常因探讨一个问题而忘记时间,也常常因为学业上的争执面红耳赤。

陈创天最喜欢的是数学,但真正让他的人生和物理产生联系的是一堂物理课。

在一次物理课上,陈创天被老师讲授的“以太论”深深地吸引了。

学过理科的都知道,力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但是,在课堂,老师却说物体之间的引力可以不靠物质传播。

11年前,他用一块“石头”,封锁了美国整整7年,太牛了

就是这一句话,在陈创天的脑海中画上一连串的疑问号。

既然力的传播都需要依靠介质,为什么引力却如此特殊,难道引力不是力吗?

也许出于好奇,陈创天开始在物理的路上摸索,在摸索中,他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1956年,陈创天考入北大物理系攻读物理专业。在这个大师云集的超大学府中,陈创天一次又一次地被知识征服。

在黄昆、王竹溪、郭敦仁等中国物理届先驱的熏陶之下,陈创天收获了扎实的物理学理论知识。

11年前,他用一块“石头”,封锁了美国整整7年,太牛了

知识取之于国,必用之于国。

于是,陈创天给自己的人生立了第一个flag:

“成为中国科学事业的栋梁,为中国科学技术奉献一生”。

这一立,就是一辈子。

1962年,陈创天毕业了。

当其他人还在探头探脑地寻找机会和方向时,陈创天被北大推荐到中国科学院华东物质结构研究所。

到了研究所,陈创天开始跟着导师卢嘉锡学习化学,因为研究物质,就必须要研究物质的结构。

11年前,他用一块“石头”,封锁了美国整整7年,太牛了

陈创天不仅勤学苦研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自学了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

而这一切,都为他日后的学术巅峰,悄悄埋下伏笔。

【2】

人生的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自己有用的,一种是对国家有用的。

有人选择了前景明朗,步履平坦的道路,而陈创天却选择了一条前路蜿蜒的道路。

在1965年,中国对于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领域,远远地被其他国家甩在身后,落后世界十几年。

而陈创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立志报效祖国的他选择了主攻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他想凭借所学为祖国尽一些绵力。

而他的选择也得到了导师卢嘉锡的大力支持。

11年前,他用一块“石头”,封锁了美国整整7年,太牛了

从此,陈创天把自己扔进材料的荒漠中,他要从亿万计量的材料堆里,挑拣出能造福人类的寥寥数种。

这世界有多少种物质,就会有更多数量的材料。

也许挑拣材料不需要天赋,但极需要毅力。

但对于中国当时的条件来说,这无疑是一项浩大的技术活+体力活。

好在陈创天对量子化学的理论知识功底厚实,又加上他耐住了反复实验的枯燥。

在经过了大量的计算以及理论推导工作之后,陈创天计算出钛酸钡晶体的非线性参数。

这一年,陈创天28岁。

11年前,他用一块“石头”,封锁了美国整整7年,太牛了

1968年,经历了三年的摸索,陈创天首次发现了阴离子基团理论。

在接下来的十年,陈创天以阴离子基团理论为模型,验证了自己一个大胆的猜想:在硼酸盐化合物体系中,很可能存在新一代非线性光学晶体。

随后,陈创天带领团队,从理论计算,结构选型,到建立实验,用了两年的时间,合成了BBO晶体。

什么是晶体?

那就得先来说说激光。对于激光,大家都耳熟能详,它的用处太多了,小到医院里的激光美容,激光脱毛,飞秒手术,大到激光打印,光刻机,激光武器。

11年前,他用一块“石头”,封锁了美国整整7年,太牛了

不同的应用领域就需要不同波长和能量的激光,而激光能发射多少波长和能量的激光靠的就是晶体。

所以,激光能干多大的活完全取决于晶体。

而陈创天合成的BBO晶体优势非常明显,它不仅性能好,透光范围还很宽,相对于其他的电光调制晶体,它还具有更大的消光比。

11年前,他用一块“石头”,封锁了美国整整7年,太牛了

总之,它的效果要远甩当时国外的ADP晶体好几条街。

1983年,当陈创天向国际同行报告BBO晶体的光学性能时,整个激光界的同行都惊呆了,他们不相信落后的中国竟然能有如此先进的材料技术。

而BBO也成了当时的热销爆品,当市面上出现越来越多的Made in China 时,中国已经在落后的路上往前跨越了一大步。

是陈创天,这个拿着一个月86块钱的科学家,凭借BBO晶体,为中国抢占了世界80%的份额。

11年前,他用一块“石头”,封锁了美国整整7年,太牛了

这一年,陈创天56岁,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人。

【3】

鲁迅说:“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哪怕思维已经不那么敏捷,行动不那么麻利,对于曾经立下的追求和誓言,陈创天依然做到了不止于心,不止于行。

在往后的岁月里,陈创天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趁热打铁,又带领团队发现了一种叫做KBBF的晶体。

这种晶体的波长可以短至184.7纳米,打破了国际上激光的波长不可能小于200纳米的说法。

11年前,他用一块“石头”,封锁了美国整整7年,太牛了

接下来,陈创天和团队又扑进了实验室,实验从失败到改良再到失败,陈创天的团队经历了无数个高低起伏的周期,用了6年的时间,才最终成功合成KBBF晶体。

就是这样一块冰糖大小的晶体,让中国在这个领域真正制霸世界,并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深紫外时代。

所以,KBBF晶体再一次让同行发出尖叫声。

11年前,他用一块“石头”,封锁了美国整整7年,太牛了

慷慨的中国,有好东西都是物尽其用,和别国资源共享,而外国人却把它当成一种战略物资,用于军事。

终于,在2009年,中国对外禁售KBBF晶体,这是中国第一次在高科技领域对美国进行技术封锁。

美国人慌了。

他们的实验装置一旦离开KBBF晶体,就成了一块开不了机的“废铁”。

为此,他们在《自然》杂志上撰写了一篇名为《中国藏起了这种晶体》的文章,并大吐苦水,但无人买账。

11年前,他用一块“石头”,封锁了美国整整7年,太牛了

无奈之下,有人偷偷找到陈创天,想从他那购买晶体,陈创天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卖

再后来,外国高层抛出了诱人的年薪,请他交流技术,他的回答干净而利落:不去

热脸贴了冷屁股的美国人只得从哪来回哪去,老老实实关起门来搞研究。

他们用了整整7年的时间,才打开中国的技术封锁,制造出第一块KBBF晶体。

而此时,陈创天已经发现了性能更好的LSBO晶体。

11年前,他用一块“石头”,封锁了美国整整7年,太牛了

从BBO,到KBBF,再到LSBO,中国在这个领域的每一次技术飞跃,都是陈创天的几年,甚至十几年。

当别人在眷顾酒足饭饱后的灯红酒绿时,陈创天在重复着实验失败的乏味和孤独。

这种重复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一生。

而陈创天的一生,连点成线,就是中国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发展史,上面写满骄傲。

11年前,他用一块“石头”,封锁了美国整整7年,太牛了

然而,这些未完待续的骄傲却在2018年的一天戛然而止。

2018年10月,是一个众星陨落的月份。

29号,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去世的消息引爆网络。

当人们在热搜榜上回忆李咏的点点滴滴时,30号,著名小说家金庸先生离世,人们又开始悼念那些随金庸而去的武侠情怀。

11年前,他用一块“石头”,封锁了美国整整7年,太牛了

31号,科学院士陈创天仙逝。

然而,他的离世,却未在网络上击出半点浪花,没有转发,没有流量,甚至都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当人们在谈论着那些被流量和资本利益高高捧起的名人轶事时,当人们在他们的逝去中黯然神伤时,陈创天静静悄悄地走了。

陈创天,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来到时候,一脚踏入荒芜的土地,走的时候已经开创出一片碧海蓝天。

11年前,他用一块“石头”,封锁了美国整整7年,太牛了

在中国,也许还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在外国人眼中,他才是中国真正的体面。

曾经有人问:中国的首富是谁?

我听过一个最好的回答: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物理学家邓稼先,氢弹之父于敏,卫星之父孙家栋……

因为是他们,让我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总是心怀骄傲;也是他们,让我们知道:总有国士,天下无双,气概千古,山高水长。

来源:鬼谷子思维、北洋之家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