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0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之年

    在19年的年初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客户的成熟度比18年多了。前端市场也引入了非常多的客户商机。所以可以说2019年是量质齐升。这也给我们的产品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可以说我们产品已经落后于客户的需求了。

在我们给出的成熟度模型中,我们从OT的角度定义了客户IoT的成熟度模型(注:我们定义的蓝色部分模型的阶段要多于红色图形,红色只是从单个企业视角,蓝色增加从产业链生态的视角)。从这个图中我们看到,从IT视角也可以反向定义成熟度模型(我认为从IT的视角来看,IoT某种意义上是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补充,管理颗粒度更精细)。也就是说IT和OT不管是从哪个维度定义成熟度模型,当成熟度越来越高的时候,两者都需要融合。也就是图中的交叉点。在工厂的场景中,MES承担了这样一个角色。MES往往上接ERP,下接SCADA。只是在以前的架构中MES和上下都生硬的对接,没有实现所谓真正的“融合”。

展望2020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之年    我们的客户在19年的时候大部分达到了绿色部分的成熟度。我相信,在2020年,必将是一个融合之年(大部分的企业解决方案需求会到红色部分,19年已经在做规划)

 

关于融合,我认为有几个方向的融合

  第一:传统信息化软件的业务数据融合:例如ERPPDMEAM

一个小故事:团队的小伙儿问我,何工,在我学习EAM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都说很多企业是先建设EAM才建设ERP的。这个怎么理解?这个说法我认为是不对的,但是又是对的。我想起了的林诗万的三链模型。我从三链模型的角度试图阐述这个问题。

 

展望2020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之年

图片来自于网络-林诗万

    可以说任何企业都可以抽象出三链模型。但是由于企业的性质不一样可能侧重点不一样。比如重资产企业可能确实侧重资产链,所以先上EAM,工业装备企业可能更侧重知识产权链(我叫做产品链),更关注PLM等软件。有的企业会更关注客户和订单,会先上CRM(往往不是制造业而是服务业)。而ERP作为传统涉及到财务的系统,往往很多企业都会先上。

这个解释我先不下定义是否准确,而这个解释给我的思考反而是我觉得即使是我们讲企业的信息化软件,不同出发点的系统视角都是不一样的。极少有人从企业全局去思考。例如我们以企业BI为例,我看了一些数据仓库和企业级数据模型整理的书籍发现,写这些数据建模的人往往是以ERP视角来看企业的全局数据的。在对产品和资产的建模层面往往都有缺失更别说现在比较流行的与IoT数据整合的数据建模

所以,我认为2020年在传统企业软件层面,首先会有传统软件的业务数据融合。

 

    第二:OT与IT的融合-边缘与平台融合

谈到上面的IoT数据,也是目前特征比较明显的。大部分的平台都要考虑与IoT的对接。但是实际上对接是非常困难的。

一个小故事:我们一个平台合作伙伴,以前从IT的角度构建了一套数据采集方案。但是大家知道,一般到了现场还是需要拿给OT的人员使用。结果就是OT的人员在现场不同IT的东西。接入一台设备需要接近一周的时间。我举个例子就像是一个说中文和一个说英文的人同时接受一个任务。需要两个人协同完成,但是两个人语言都不同,只能比划着沟通。在这时候,需要一种能把IT和OT分离的设备。IT只负责IT的部分,OT只负责OT的东西。类似在上面的例子中增加了一只翻译笔。说中文还是说中文,说英文的还是说英文。这样就可以大大加速接入的时间。而事实上也是这样。

虽然这个小故事中并没有完全实现IT和OT的人的融合。但是至少实现了产品层面IT和OT的融合。工业网关是一个天然需要IT和OT融合的产品。

还记得很早以前我有个说法,未来现在的SCADA软件会被拆成两部分,现有的驱动协议、脚本部分会下放到网关或边缘。而可视化、报表、报告、脚本、配配方等会放到云端。网关在OT部分会承接传统SCADA的驱动协议和脚本的功能,而同时需要考虑IT或ICT中的通信、IT协议、平台应用等需求。

相信在2020年,边缘网关和平台的融合会更进一步。不管使用网关的工程师是IT还是OT背景,也都会更多的去了解跨专业的知识。

 

第二:OT与IT的融合-平台应用层

接着刚才的话题,假如是SCADA的很多功能最后要放到云端,那也就意味着这些传统的OT应用需要与云端的信息化系统融合。在前两年的解决方案工作中。我经常告诉客户,目前解决方案都是不完善的。在平台端能够做好OT应用的往往做不好IT应用。例如自动化工程师希望能够在平台端有很好的组态配置工具,而IT部门的人希望都很灵活的表单和流程配置。这两种配置往往代表了两类企业的产品能力。目前还很难在一家公司的产品里面都做好。

这里的平台应用融合在不同的场景中可能会出现OT与不同信息化系统的融合。例如SCADA+MES在生产场景中的融合,SCADA+EAM在资产管理系统中的融合,SCADA+FSM在现场服务或售后服务中的融合。

这里不仅仅是需要的是应用的融合还是数据和数据分析的融合。例如如何将OT的数据和信息化的业务数据关联并作分析?哪些分析是只需要业务数据?哪些又只有OT数据?OT数据分析需要哪些特殊的算法和公式?不同的数据如何存储和建模?

拿BI分析工具来讲,现有的BI工具往往都是分析业务数据的,如果要分析IoT的数据相对来说比较难或者往往只能分析按天小时抽取后的特征数据。
相信2020年不管是业务系统和OT系统会慢慢融合,数据分析工具也将慢慢融合。市场上会出现一些可以同时兼容OT和IT需求的业务系统和数据分析工具。

 

  第三:OT与IT的融合-边缘层

边缘计算,一个很火的词。但是直到最近似乎才慢慢达成共识。一般来讲边缘分为两层。一层是IT公司所谓的边缘,这里的边缘一般是区域级别,通过服务器资源承载一些云端的应用。另外一层就是端的边缘。这里一般是OT厂家所谓的设备边缘,面向某个具体设备做一些数据的处理。

可以看到,即使是概念层大家关注的点就不一样。另外,为了在边缘端管理一些业务数据(大部分可能是元数据)或者在边缘端实现一些平台的分析方法。边缘端也需要逐渐沉淀平台端的IT应用。

 

第五:体验上OTIT与互联网融合

不管是传统的信息化系统还是自动化系统,其实体验都是非常差的。例如SAP或传统SCADA软件。不仅仅界面奇丑无比,交互也无法和互联网APP比。后续的SaaS将传统信息化软件的提升提高了不少。但SCADA软件显然落后很多。记得是阿里还是哪个公司的人说过。未来没有ToB、ToG,只有ToC。这句话我从交互体验上的角度来讲是非常认同的。所有的工具都是为人服务的。首先从产品设计上就要脱离管控员工的传统观念。信息化系统不只是为老板服务的。

 

 

当然还有更多的需要融合,而我指的大部分仅仅只是产品层面的融,还非常片面。平台层面还包括通用平台和专业平台的融合。而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逻辑、模式等的融合还有时代的弄潮儿去发现、实践。

 

 

后记:融合是趋势,放下傲慢与偏见

之前微信里面有这样一篇文章,大致是写建议孩子出国留学之前先在国内谈一个对象,意思是如果到了国外,没有名族自信,将很难成为拔尖的人。在IT和OT融合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有种错觉,互联网的鄙视搞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是指ERP等),ERP鄙视搞MES,MES鄙视搞SCADA的,SCADA鄙视搞电气柜控制的。还记得当时百度和博世推行无人驾驶的时候,坊间传闻百度的人看起不博世的人。想到这里,也许还得加一句搞算法的鄙视所有的其他人吧。(非本人观点,如有影响,请联系我删除)。另一方面,很多做工业的人又不屑互联网,甚至不尊重软件。

这不正是工业互联网的傲慢与偏见吗。开放融合恐怕应该是工业互联网人的基本要求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数字化服务Digital Service):展望2020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之年-于元旦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