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软件发展,归根结底是要重视人的价值

工业软件发展,归根结底是要重视人的价值

重视工业软件,就得重视人的知识和工程师的工作。工业软件,它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知识的封装和复用,它将过去在产业里积累的工艺、操作等知识经过数学建模,测试验证,形成可被复用的知识.…..

◎ 文/ 说东道西 宋华振
1

社会价值观导向

很多时候,如果我们探讨教育与人才培养、医疗、制造创新诸多话题,你会有一种感觉,大家似乎都知道问题在哪里,甚至这样的问题都已经出现了很多年了,并非今天才有。

就像看病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为啥医院那么热衷于开药和化验。让人感慨,医学的进步主要来自于测量技术的进步,医生到底看病水平到底提高了没有,的确不好评价,因为不重视医生的工作,把诊疗费放的很低,而把药和化验作为主要手段。在教育领域同样如此,老师的价值得不到体现,那自然是去外面讲课比较好。在教育圈里同样如此,人们总是试图让工程教育服务于制造业。但是,考评体系却是看论文,搞科学研究,那在工程方面的实践所带来的价值就无法被有效评价,那么自然就无法有正确的导向。

工业软件发展,归根结底是要重视人的价值

归根结底,就是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导向在哪里?我们并未真正的重视人和人的价值,并尊重人,尊重知识和有价值的劳动。顺便聊聊工业软件吧!

2

重视工业软件的价值

重视软件的价值,才能发展好软件产业,这显而易见的。记得有一次和数字化设计软件企业的L姐聊到这个话题,她说“重视知识产权才能真正保护这个产业”,不重视知识产权,就一定会毁了这个产业,毁的不仅是已有的软件企业的利益,也同样让我们自身的工业软件产业真的很难发展起来。

因为,很简单,无利可图,难道想要靠这些工业人的情怀吗?情怀也支撑不了多久,企业有企业的职责,做市场认可的产品,政府有政府的职责,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监管环境,投资工业软件最好是产业资本,不要互联网思维的玩法想着靠补贴培育市场,羊毛出在狗身上,牛买单那一套,然后大量复制拷贝,然后来个滴滴、阿里一样的垄断,薅羊毛的套路。 

重视工业软件,就得重视人的知识和工程师的工作。工业软件,它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知识的封装和复用,它将过去在产业里积累的工艺、操作等知识经过数学建模,测试验证,形成可被复用的知识,既可以是工具性软件像CAD/CAE,也可以是工艺仿真类如塑料成型ModelFlow、汽车行业的大量机械~电子~工艺~安全系统仿真(汽车行业数百个仿真软件)、印刷包装的CIP4软件包,或者像自动化系统开发的Automation Studio,Portal,机器人开发的RoboStudio这样的软件,它本身包含了产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过去数十年里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问题解决的积累,它是智慧的结晶, 而不仅仅是一个“软件”,如果仅仅把这些视为“软件”产品,就真的没有理解它背后的价值。

 

工业软件发展,归根结底是要重视人的价值

要想发展好工业软件,就必须重视软件的价值,必须愿意支付这个价格,很多工业软件价格很高,很多人说起来就是那玩意太贵了。想起来去年和上海大学的G博士聊到的话题,如果你真正的创新性研发,那一定是非常烧钱的,如果你没有烧钱,那说明你的研发和所谓创新其实都是假的,就像昨天看的一篇制药行业复制国外的药,称为“me-too”,你是这样,我做个微小的变化,然后就可以规避专利,但是,你是否能够做到“me-better”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想要核心技术,却不愿意花钱,这真是叶公好龙那个Feeling。说实话,真正做过物理测试验证,进行产品研发的人,他们一定会知道这些软件的价值,因为,一个软件再贵和大量的测试验证所花费的那些成本相比,其实都是不值一提的。 

就像风洞测试一样,或者芯片流片一样,如果你真的知道这个测试要花多少钱,你一定会觉得那个测试软件真的不算个钱。其实工业软件之所以很合算,就是因为你在分享产业知识,做这个软件的企业只是把这个领域里大家犯错误的过程都给规避了,该怎么设计产品,怎么协同,这些知识被复用,才让这个软件本身是合算的—这就是软件的价值背后的逻辑,它已经为你考虑了各种潜在的风险,它已经让我们的研发分享了产业的知识和经验,就是一种摊薄成本的过程。你买的不仅仅是个软件,而是这个产业,甚至更多横向产业的工程师的智慧。

工业软件发展,归根结底是要重视人的价值

3

重视人的价值才是关键

重视工业软件发展,一定要重视知识的价值,重视知识的价值就是重视人的价值,重视工程师的价值。谈起工业软件,很多人还是有些不看好,虽然看上去,社会对工业软件的重视声音越来越大,但是,工业软件不是商业软件,它与物理对象有很强的耦合关系,这件事情是纯软件的商用,以及移动应用软件所不同的,这使得其本身人才的要求很高,懂工艺,还懂软件,而且牵扯到大量的物理测试验证和数据积累,你能不能获得数据本身就是问题。但是,制造业企业又很难像IT企业那样的高薪水,最近几年里大学的人才流向基本都是互联网(阿里、腾讯、抖音、PDD),留在制造业领域的很少,如果软件很强,这样的人才本身就很罕见,薪资肯定拼不过ICT厂商。

 

不过,薪资是一方面,但是,一个人能否得到足够的重视,给予其机会尝试试错,包括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让其成长,在工作中赋予的权力,都是是否真正重视人才的表现,这些都是看得到的。

工业软件这个必须在大学的基础课堂就应该予以重视,因为,产业的应用实际上很多都是在软件应用上。但是,像自动化、机电类专业,或者化工、电力等行业,其实聚焦了工艺专业课程。但是,都缺乏对软件工程方面的训练,这是普遍存在的。

计算机工程领域的软件,都是以商业软件为课程进行讲述的,这种现象很普遍,包括营销专业都是以消费市场来介绍的,工业领域的特殊性使得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科学与工程一样都很难真正的开设相应的课程,本身机电工程的师资就很缺乏,还得懂软件工程,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领先的大学,一定是交叉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因,一个维度是校内的多学科人才交叉培养,另一个维度是产业与高校间的交叉人才培养机制建立。

有时候,我们说人才培养有那么多的难题,但是,就像华中科大的冰老师所说的“我们很难改变大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创造微环境”,在局部努力,逐渐来改善这个困局。这也让我想起来希阿荣博堪布在其《次第花开》一书中谈到的“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有时候,改变这个大势不是个体所能及的。不过,种个善因,必开善果,改变不了世界,改变一下自己,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可以的。(本文完)

转载自:说东道西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