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山: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

先进制造业·导读

目前,我们还处于数字化转型发展早期,这很明显,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真正成功的几乎没有;第二,中小制造企业50%依然处于“不想、不敢、不会”的“三不”状态。

——工信部原副部长 杨学山

杨学山: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

01

数字化定义

杨学山: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

说到数字化转型,不管大家用的何种概念,用的何种方案。

应该说到今天为止,“什么是数字化转型”,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没能够说清楚其中的含义,也没有形成共识。

根据Gartner的数字化定义,数字化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狭义的数字化,是指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在非工业领域,由于从一开始就是在使用数字信号,几乎没有接触过模拟信号,所以在非工业领域有些人也许会认为,并不存在狭义的数字化转型。

然而对于工业领域而言,狭义的数字化转型是的确存在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基础。

工业领域拥有大量的模拟信号,同时工业是在大量的模拟信号逐渐向数字信号转换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广义的数字化,是指通过数字技术改变商业模式,提供新的营收点与价值创造机会。

那广义的数字化说的对么?我说它肯定不对。

狭义的数字化,虽然工业领域的人理解,但它不是我们今天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内容;广义的数字化,大家普遍对其表示认可,但它并不正确。

为什么不对?第一,商业模式。现在我们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制造业服务化,这的确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但新的商业模式出现的基础是什么?并不是互联网,而是装备自身所具有的功能。

02

定义的误区

杨学山: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

比如说航空发动机,它的健康管理系统的基础是什么?

是发动机上的传感器,是发动机自身的感知能力。没有感知能力,何谈航空发动机的健康系统。

在飞行的时候也好,在维护的时候也好,想要了解航空发动机的健康状态就是离不开它自身的感知能力。

但是我们太多的工业装备,传感器装得进去么?装不进去,就是因为没有相关的工业能力。在任何一台设备中安装一个传感器进去,都是需要相关工业能力支撑的。

所以,商业模式是改变了,但是改变的基础依旧与工业能力相关,与传感器相关。

当装备的感知能力弱的时候,整个新商业模式创造的价值就低。

曾经我对徐工说过,你将所有的工程机械连接上网,可以看到全国有多少工程机械正在开工,能够间接反映出全国经济状况,这样做有价值么?

有,但很低,而且即便没有互联网的支持这个功能也可以实现。

那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是什么?工程机械,几个最容易损坏的部分中,传动系统占一个,力臂占一个。

那如何知道某一台工程机械的这些机构出现安全隐患了呢?就是通过在设备不同位置安装的传感器。

而在什么位置安装何种传感器才能判断设备当前的状态,就需要依靠工业知识,没有工业知识的储备,只是设备连接上网,这样一点用处都没有,最多只能知道它是否在运行。

所以,这里广义的数字化定义中认为是互联网改变了商业模式显然是错的,它把事情本末倒置了。

大家可以想一想,波音777从设计到生产,是全数字化的,是全球第一个,而且是在复杂产品上实现全数字化的过程。

那个时候有数字化转型这个概念吗?没有。有互联网这个概念吗?也没有。飞机发动机的健康管理系统的概念的产生,比我们数字化概念的产生早多了。

所以正因为本末倒置了,我们很多数字化实践的人,做了很多年,依旧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03

转型的条件

杨学山: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

美的董事长方洪波,在去年第四季度的一次会议上,面对媒体、大众讲“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要决断决策、推动下去。

而推动的难度好比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口气,有时候,一口气突破了、顶住了,可能就是一片新的天地。有时候没有憋过去,又回到起点。”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美的还是运气不错的,还是有一点钱,如果钱少一点,或是哪个关键点错了,那投资就亏了。

但是美的究竟亏没亏?没有说,我们也不得而知。

对于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凡是做数字化转型的,认真学习思考过的,这几张图应该都熟悉。

但是我们任何一个企业,能按照图中的方案去做吗?不可能的。

杨学山: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

图中虽然总结得很好,但是根本不能实现。任何企业要按照图中方案去做,所需的必要条件太多,几乎无法满足。

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必要的技术条件,而这些必要条件对于我们而言,不用说中小制造企业就是大型制造企业,也满足不了,如果满足得了,那我们成功的案例就太多了。

杨学山: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

这里我推荐四本书,这四本书从不同的角度讲数字化转型。前三本书是讲工业企业的,最后一本书针对普遍性企业的,作者都是中国的,应该说目前算是国内很好的书。

在前面三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工业技术和知识的重要性。

所以,我对于数字化转型的看法就是:当我们从工业经济走向数字经济的时候,任何企业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做的所有的事情都叫数字化转型。

04

发展的早期

杨学山: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

对于我们各位制造业企业家,企业只有一个,不分工业的制造企业还是数字的制造企业;

对于国家,制造业同样只有一个,不分数字的制造业还是工业的制造业。

你的企业就是你的企业,你的产品就是你的产品,你的管理就是你的管理,不可能分成两个企业。

数字企业,只是你这个企业的一个视图,是从数字和数字技术角度去看的一个图像。

企业永远只有一个,不能有两个,千万不要以为有了数字孪生,所有的管理过程、制造过程、产品就都数字孪生了,企业就变成两个了,不是,依然只有一个。

因为数字孪生是为实体所用,如果数字孪生不能服务于实体,你做数字孪生就叫败家子,完全是钱多烧的慌。

对于中小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我十分负责的讲,需要我们真实的去分析、去调查企业实际遇到的问题,而不是我们的官员或者学者带着问题去调查。

带着问题调查的时候,被调查对象永远是按照你的意愿在说话,你想听什么,对方就说什么。所以我们通常无法了解到真相。

就比如听中国人讲英语的时候,你很轻松就能听懂讲什么,而真正老外讲英语的时候,同样的内容就听不懂了,为什么?因为你脑袋里面的东西,决定着你能听到什么。

我们研究认知神经系统实际上已经很清晰了,你听到的是你想听到的,你看到的是你想看到的,大脑都在做优先选择。

你看到的东西在做优先选择,听到的也在做优先选择。这几句话很多人不愿意讲,但如果真正理解了,你的境界就上了很高一层。

杨学山: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

“目前,我们还处于数字化转型发展早期”,这很明显,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真正成功的几乎没有;第二,中小制造企业50%依然处于“不想、不敢、不会”的“三不”状态。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和规律还没有暴露出来”,不是说我们没有把握住,而是整个发展过程中的本质和规律还没有暴露出来,你当然把握不了。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企业发展的前方“是大面积的无人区”。

05

面临无人区

杨学山: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

中国的经济发展之快,中国人震惊,外国人震惊,为什么?

去年下半年的一次会议上,张维迎有个回答:“企业家的套利行为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这是经济学的解释,对吗?肯定对,因为企业家精神追逐利润,所以想尽办法去开拓、发展、创新。

但也不全对,问题就在于,为什么发展到了今天,曾经“创一代”“创二代”的模式到了今天很难成功。

“创一代”是改革开放早期时候的企业家,“创二代”大概是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时候的企业家。

我们今天的企业家所拥有的企业家精神比“创一代”“创二代”差吗?不差。但你做得成吗?做不成了。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工业全面落后。物质产品全面短缺,所有的产品都需要。

那时候买东西全是用票买的,自行车票、手表票、缝纫机票。没有票买不到。大家现在还有这个概念吗?

但“全面短缺”、“全面落后”也使得我们国内:第一,生产产品很容易;第二,市场广阔。

第一,生产产品很容易。比如说自行车,买来一拆就知道怎么回事,很好生产;

手表,看起来很复杂,但是我们的机械厂要做到有能力生产机械手表一点都不困难。

再加上市场有销路,产品供不应求。但今天,你要学特斯拉的电动智能汽车,那个门槛就很高了。

所以,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快速发展的原因还在于学习成本低,或者叫创新成本低。怎么说都可以,反正把产品做出来的成本很低。

第二,市场广阔。如果你造出来成本很低,但是你卖不出去,那依旧亏损。而当时的市场,只要有产品就有销路。

而到了今天,我们面临的市场还和当时一样么?尤其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要面临的是大面积的无人区。

06

GE的案例

杨学山: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制造企业的数字产业,是没有统一模式的。

IDC也好,埃森哲也好,IBM也好,他们的模型,都是理论上的模型,理论上很完善,逻辑上很完善,看起来很成体系,但实际上它还是假的,因为没有实践支撑,没有实践支撑的理论都是假理论。

GE就是经典的例子,工业互联网这一概念是GE公司董事长2011年提出来的,GE的数字化转型也是由董事长亲自主导的。

在工业领域,GE的产品领域,GE当之无愧是全球领先者。全球的制造业企业,大概没有几个拥有能与GE的IT团队比肩的团队。

当时GE的经济实力相当雄厚,所以理论上来说,走数字化转型,看起来天时、地利、人和全部都有。

但是发展到2019年、2020年的时候,GE内外一致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不成功的:

第一,Predix失败了,不赚钱,一直亏损;第二,整个数字化部门转型了,从GE独立了出去,原因同样是一直亏损,无法为企业带来效益。

所以我们说,如果一个企业,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重大决策进行了近十年,最后发现是亏损的,那能称之为成功吗?

所以在倡导者、领先者投入最大的精力进行数字化转型都没有的情况下,谁敢说自己的数字化转型成功了。

去年9月9号,在上海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会议上,建筑业的一位专家在花了一年多时间进行建筑企业的调研后发现,建筑企业使用使能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转型的,失败或者不成功的占据98%。

从工业经济走向数字经济,材料、能源和数字技术,一同推动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一起往前走,这个历史趋势不可回避。

所以说,数字化转型是必然的,但是怎么才能通过企业持续的试错迭代,找到问题的本质进而把握规律,逐渐从今天的必然王国,走向明天的自然王国?

07

宏观与微观

杨学山: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

我希望这个过程能够短一些,因为如果必然王国所经历的时间太长,很多企业就会支撑不住倒下去。

虽然从宏观角度看,一家企业倒下没关系,天天都会有企业倒下,但从微观来看,你的企业倒了,你之前所有的努力就付之东流了。

所以从宏观和微观不同角度去看是完全不同的。

对宏观来说,毫无疑问,就是引导数字化转型,引导赋能器使用,然后试错迭代。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在这方面试错最多,所以迭代成功的概率最高,这是毫无疑问的。

微观看,如果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倒下去了一切都变成了0,如果成长了就是1。所以宏观政府的成功是概率,而微观企业的成功是0和1。

既然那么多制造企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那为什么说本质规律还没有摸到,为什么说我们还处于发展早期呢?

因为我们核心的问题是制造企业数字化,不是转向数字网络,数字网络、算法、算力只是我们制造业发展中解决问题的一种新的工具。

而且在一般的情况下,对于制造企业,它们都不是最重要的工具,但是是必要的工具。对于制造企业,最重要的依然是你的产品、你的工业知识和经验。

制造企业,你做的依旧是物质产品,而不是数字产品。即便现在我们很多人叫工业品交付为数字交付,但交付的还是物质产品。

“Digital Delivery”交付的还是物质的产品,数字产品只是物质产品的一个附属的东西。

也就是说,你可以交付没有数字产品的产品,但是你不能交付没有物质产品的产品。

08

融合式发展

杨学山: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

我们走向新经济,走向新时代,是融合技术体系,融合资源体系,融合商业模式和创新模式。千万不要洗澡水倒出去,里面的孩子也倒出去了。

我说过最多的例子,现在智能手机一出现,数码相机就被颠覆掉了,但实质上智能手机颠覆掉了数码相机吗?没有!

智能手机是新形式的数码相机。为什么?因为“Leica inside”,华为的手机都标的清清楚楚。然后,手机里基本的图像处理软件是日本的。

所以你说数码相机被颠覆掉了,但德国依然收镜头的费用,日本依然收软件的费用,华为手机赚的钱比镜头和软件的供应商赚的还少;

再一个,大家都说数码相机把胶片给颠覆掉了,但是胶片今天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到医院去体检。

医学影像中,胶片是基础影像,数字图像是依据胶片次生出来的。

所以很多事情我们确确实实看到,其实我们是在融合发展,而不是把原来的知识和技术扔掉。

所以,我们现在一说数字就把原来的扔掉是错误的。尤其是在工业,也许有人说:“设计不是数字嘛?”怎么可能?

工业产品的设计,没有工业的知识和经验,仅凭数字是不可能解决实际的问题的!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