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VS格力:家电双雄的智能装备之路

智能装备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摸索和经验的行业。格力先从自身工厂的自动化改造进行应用,获取大量的实际应用经验,并不断修正,待性能稳定后再推向市场,也符合市场逻辑。而从市场反映来看,这种从行业出发的“集成商+机器人”模式,反而是更加适合现有的中国市场。

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证明了:靠金钱买不来核心科技,靠市场也换不来核心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的发展也要坚持走自主创造的道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是应对未来国际竞争绕不过去的环节。——董明珠

美的说,你买不来,我能。

4月30日,美的和格力又一次“不约而同”的发布了自己的2018财务报表,从总的层面上来看,美的2018年整体营收2618.2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02.31亿元;格力2018年营收为2000.24亿,净利润为262.03亿。

美的VS格力:家电双雄的智能装备之路

美的、格力近年来的业绩报表

可以看到家电双雄的战绩依然漂亮,美的的营收依然高过格力,格力的毛利率和净利率还是保持领先。但是不难发现,随着家电行业的成熟,垄断已经加剧,行业瓶颈仿佛触手可及,近年来两家巨头都开始重点布局智能制造业务。而格力、美的当下的转型,也正是中国制造从廉价工厂向高端制造攀升过程中的代表性案例。

从直接的数据来看,美的目前在该领域遥遥领先。2018年美的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板块收入达256.8亿元,占营收比为9.89%。格力在智能装备领域收入仅31.1亿元,占营收比为1.57%。

虽说双方的出发点都大致相同,但美的收购、格力自主研发这两种不同的发展逻辑,还是让各位看官对其走势格外期待。在智能制造市场,是否、如何复制家电领域的成功,对美的和格力都是一大挑战。

美的:合纵连横 赢在起跑线上

美的的机器人之路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7年1月6日,美的以292亿元、溢价36.2%成功收购德国库卡,持股比例超过94.5%。美的管理层曾用上述一席话表明心迹,坦言收购库卡是美的的最大战略投资,回报周期也许会很漫长,但美的瞄准的是未来。

用别人的技术,做自己的东西,美的思路明确,做法也很是简单粗暴。但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德国政府对于企业机密技术外流的担心,签署并购协议时,美的曾抛出一份有效期7年半的《投资协议》,并没有涉及技术转让,反而强调尊重库卡品牌和知识产权,订立隔离防范协议,承诺保密其商业机密和客户数据,以维持库卡与其客户及供应商的稳定关系。

但是如果用之前的吉利收购沃尔沃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事件,就会发现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我们都记得之前的吉利,例如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完完全全走的低端路线,但是今年领克系列的推出,标志着吉利开始布局中高端市场,同时也是对沃尔沃技术的消化再创造。

李书福并没有去动沃尔沃的生产图纸,而是和沃尔沃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专门负责技术研发。这家研发公司服务的对象是沃尔沃和吉利,后来,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回过头再来看美的与库卡的“联姻”,2017年2月13日,美的成立了广东美的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开始慢慢尝试引进库卡的技术。2018年,美的加快推动库卡中国业务整合,并与库卡在中国成立了三家合资公司,双方股东各持有 50%的股份,古老的东方智慧再一次闪亮登场。

但是这条路,显然并不好走。2018年报数据显示,美的集团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业务(包括库卡等)收入256.78亿元,同比下滑5.03%,在美的营收中的占比从2017年的11.23%降至9.89%。而库卡2018年营收32亿欧元,同比下滑6.8%;税后利润1660万欧元,暴跌81.2%。

对此,双方均表示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为全球市场的经济增速放缓,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的汽车与电子行业影响较大,同时研发费用的投入持续增长。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2018年末,库卡原CEO蒂尔·罗伊特提前离职,按计划,他的任期原本要到2022年;而在今年3月28日,库卡宣布将在德国总部奥格斯堡裁减350名员工,称裁员是公司成本控制方案的一部分,库卡计划在2021年前实现3亿欧元的成本缩减目标。美的手腕,可见一斑。

业内人士表示,美的和库卡在经营理念上有着天然的不同,库卡更强调利润,而美的秉承一贯的业绩优先理念,蒂尔·罗伊特的离职也只是双方这次妥协的结果。要知道库卡虽然强大,但是相比于其他三家还是有所差距,同时随着本土工业机器人的不断强大,留给美的和库卡的时间不多了。

格力:打造格力智能装备 后半程发力

相比于美的的买买买,格力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自主研发之路。这话和最近的华为对芯片事件的发生如出一辙,让人不得不感叹董小姐的眼光长远。

董小姐表示:“中国企业正在变得有钱,没有什么是不能收购的,为什么我们还要自己做?技术掌握在别人手上,你做企业就太心酸了。就是不想再心酸,所以才要自主研发。宁可慢三年,也要自主研发,掌握核心科技。”

2013年开始,格力开始布局智能装备产业,到了2016年,格力智能装备产品开始逐步向往推广、销售。如今,格力智能装备自主研发的产品覆盖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伺服机械手、智能仓储装备、智能检测、大型自动化生产线体等10多个领域,产品规格超过百种,已为家电、汽车、食品、3C数码、建材卫浴等众多行业提供服务。

美的VS格力:家电双雄的智能装备之路

格力机器人在演奏音乐

同时,格力自称已成功实现减速机、控制器和电机三大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成为国内同时掌握机器人三大核心部件生产技术的企业。而从数据上来看,过去几年来,格力智能装备业务的营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2018年格力营收31.1亿元,这个数据在本土的工业机器人厂家里已经算是翘楚了。但是据格力电器2018年报显示,其智能装备业务仅在当年销售给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实际控制的银隆系各家公司,营收就达到26亿多元,大量的关联交易占据整个业务8成以上的份额。也就是说格力的机器人基本都是自产自销。

不过,智能装备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摸索和经验的行业。格力先从自身工厂的自动化改造进行应用,获取大量的实际应用经验,并不断修正,待性能稳定后再推向市场,也符合市场逻辑。而从市场反映来看,这种从行业出发的“集成商+机器人”模式,反而是更加适合现有的中国市场。

董小姐涉足的行业并不少,从手机、智能装备到堵上身家性命的银隆新能源汽车,再到如今的芯片,可以看出董小姐要的并不是单一的业绩,更是高端的核心技术。

总体而言,相较美的而言,格力智能装备的发展之路虽然缓慢,但前景同样值得期待。因为他和华为一样,掌握着完完全全的知识和生产体系。同时,在格力经历了那么多的多元化布局之后,智能制造板块短短几年内能达到如今这个程度,可以说发展飞快。

这是一场马拉松,双方都不会去计较一时之得失,只有跑完全程者,才是最后的赢家。

本文来自信息化观察者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