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纷纷扎堆的工业互联网,到底是什么?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以机器、原材料、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产品以及人之间的网络互联为基础,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和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工业互联网。

截止去年底,我国已有269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世界所有其他国家的总和[1]。

百度指数显示,“工业互联网”的热度在2018年翻了3倍多。

BAT纷纷扎堆的工业互联网,到底是什么?

但当你细数这些工业互联网平台,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大家谈论工业互联网时,大家谈论的不是同一件事。

首先是定义问题。

工业领域从业者和投资人对什么是工业互联网众说纷纭。

“就是科技公司跑到传统企业加特技。”一位工业领域创业者从效果出发做了个幽默的比喻。

“我覆盖的领域,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低。我大概能想象到可能指的是跟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相关的工业管理体系,以及围绕着工业场景的CRM、ERP,但这些传统的工业软件本身还是私有化部署的产品,不是互联网。”一位投了工业相关公司的投资人告诉「甲子光年」。

“我们认为的工业互联网,是狭义的工业互联网,即工业物联网,从工业设备上提取运行数据并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开发工业应用,对设备可靠性、系统运营效率、工艺质量进行优化,进而提高产能、质量和降低成本。”这是寄云科技CEO时培昕的看法。

“我们公司其实不谈工业互联网这个概念,中国有一种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喜欢追概念。”一位美国归来的创业者告诉「甲子光年」。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以机器、原材料、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产品以及人之间的网络互联为基础,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和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这是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给的定义。

“甚至我怀疑,到底有没有人真的懂什么是工业互联网?”一位服务工业客户的技术创业者甚至对「甲子光年」抛出了这样的观点,“就像teenage sex, everybody is talking about it,everybody thinks others are doing it ,but nobody really does it.”

工业互联网就像哈姆雷特:1000个选手,有1000种解读。

其次是路径问题。

当一家公司决心进入工业互联网领域时,第一步怎么走,第一个“场景”究竟是怎么选出来的?为什么百度是挖掘机、阿里是锅炉、京东是养猪、腾讯是养鹅?

“很可能是上级授意做工业互联网,中层下发任务,基层员工家里有个亲戚碰巧是养猪的……”一位业内人士略带玩笑地吐槽。

进一步,是姓“工”还是姓“互”的问题,也就是谁来主导的问题。

马云显然是互联网颠覆派的代表人物:

“如果传统制造企业不积极思考企业转型,那么‘大象’会被‘蚂蚁’逼得无路可走,有了工业互联网,‘蚂蚁’爬到了‘大象’背上。”

鸿海精密(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则相信工业内生力量才能更好引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阿里、腾讯进入工业互联网领域就像从外部敲打鸡蛋,鸡蛋很有可能会破掉;而富士康做工业互联网则会从‘鸡蛋’内孵出小鸡。”

于是,整个工业互联网棋盘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所描述的——叫得响、热得慢、看不清、摸不着。

名字中带有“互联网”三个字,让“工业互联网”这个名词给人一种集体狂欢的错觉。事实上,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名字很像,实则市场类型全然不同。

消费互联网的市场是这个样子:

BAT纷纷扎堆的工业互联网,到底是什么?

平原市场,消费互联网公司集中于几大主战场

某种意义上讲,所有消费互联网公司都是竞争对手,所有公司的商业模式也都是同一类模式:流量换钱。

而工业互联网的市场是这个样子:

BAT纷纷扎堆的工业互联网,到底是什么?

棋盘市场,工业互联网四下落子

纵横沟壑、高度分散、高度细分、高度隔离,于是,第一波吃螃蟹者,如今四散在产业的深海,彼此打不着照面——如同第一批海洋生物艰难地爬上陆地,从哪里上岸?怎么爬?用什么部位爬?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会有开篇各自为战,“学步姿势”各不相同的局面了。

目前,开始登上这片大陆的新物种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哪里都掺和一脚”的BAT。

日益表现出全领域渗透能力的互联网三巨头纷纷在去年调整组织架构,扛起产业互联网大旗。而产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以改造、优化工业领域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

阿里构建ET工业大脑,分别在重庆、广东发布飞象、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腾讯提出“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并将工业列为腾讯云超级大脑的五个重点方向之一;百度则打造了百度云“天工”智能物联网平台。

于是,这就有了前文所述的阿里工程师爬锅炉,百度开挖掘机,腾讯养鹅又种瓜的神展开。

第二类,是在互联网经济之前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老大哥”——工业龙头企业。

富士康、三一集团、徐工集团、海尔、航天科工等是其中代表,他们将“工业互联网”视为转型升级的火车头。

2018年5月,68岁的郭台铭穿梭于北京、天津等地,频繁会见当地机构、官员和学者,为工业互联网摇旗呐喊:“下一个机遇就是工业互联网”。

1个月后,囊括了鸿海三分之一业务、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发展方向的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公司(工业富联)登陆A股,创下36天最快过会纪录,当天就以3905亿元登顶A股科技企业市值之最。

三一集团则在2008年孵化的物联网项目基础上建立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树根互联”。树根互联方面告诉「甲子光年」,“自2008年起,我们已累计投入了15亿。”

第三类,是用友、东方国信、浪潮等头部ICT企业。

还有第四类,一大批拥有相关背景的创业公司,如昆仑数据、天泽智云、寄云科技、全应科技、黑湖科技等。

四类玩家相应上阵,虽然基因、定义、路径各不相同,但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大动机:

中国工业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本文来自信息化观察者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