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云计算,中国联通打算这么干

5G时代,数据源从终端产生,经过小站、基站、端局、城域网到骨干网,最后到云端的数据中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提供沃云的小云、基站云、局端云、CT云以及核心云,沃云会承载相关的数据流、业务流和控制信息,使沃云和5G深深地产生共鸣。

近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持续高位增长,并加速向政务、制造、金融等更多领域深化拓展。今年6月6日,5G正式商用,大家的关注点在于5G能够带来什么改变?中国联通副总经理梁宝俊在日前联通主办的“联通沃云峰会”上表示:“万物智联最核心的是数据和智能,5G将产生更多数据,这为我们发展云计算产品和服务带来巨大的机遇,相信云计算一定会成为数字世界的基座,成为基础中的基础。”面对5G带来的数据价值,中国联通计划如何抓住机遇,业界对5G与云计算的未来发展趋势又如何分析?

面向5G建云

“我们为沃云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制定了一系列行动计划。”中国联通云数据公司总经理沈可说,“联通沃云将在研发实力、云池规模、收入规模、开源贡献度四个方面实现全面提升。”

我国云计算市场已经从早年的亏本转为近年的高速增长。阿里云、腾讯云一路领先,运营商的三朵云以及华为云也快马加鞭。经过六年耕耘,沃云目前处于行业第二梯队,已为数十万用户提供优质云服务,并拥有百万级vCPU计算能力。

沈可说:“5G时代,数据源从终端产生,经过小站、基站、端局、城域网到骨干网,最后到云端的数据中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提供沃云的小云、基站云、局端云、CT云以及核心云,沃云会承载相关的数据流、业务流和控制信息,使沃云和5G深深地产生共鸣。”

5G带来的不仅是大带宽,还有成倍增长的数据量,更大规模的人人、人物、物物联网。在5G时代,沃云可作为5G重要的承载平台,发挥其独特作用。

联通沃云推出了四大计划:造云计划、联云计划、腾云计划和荟云计划。造云计划重点解决云资源池和沃云打造的问题,联云计划重点解决云联网建设和运营问题,腾云计划重点解决云运营和管理的问题,荟云计划重点解决云应用和生态链的问题。

“三层云池一张网,四大平台一朵云,一个市场N个产品。”沈可将未来联通沃云的蓝图编在三句话中。三层云池是指核心云池、骨干云池和边缘云池,通过这三层云池的建设,沃云未来将再增添百万级vCPU和EB级的存储能力,形成联通自有的云联网体系,实现云和网同开、同停、同监控。同时,沃云还有“云径”“云策”“云警”“云畅”四大平台,对沃云业务进行全网统一管理、集中服务。

实现入网即入云

与互联网公司提供的云服务相比,运营商的云服务最大优势是云网融合。“我们希望将云网一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沈可说,“实现入网即入云,用云即用网,是云网一体化一站式的服务。”

以前的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互联网相似,是一种尽力而为型网络,而5G朝向一种新的网络类型发展,即确定性网络。即网络的速度、网络的时延是可以确定的。“5G作为移动通信端技术的变化,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倒逼传输网和核心网建造面向服务的未来网络,这是5G最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联通云计算首席科学家、联通云数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朝阳说。

越来越重视云网一体化的运营商,面对5G的倒逼,其云计算的框架也自然随着网络需求的调整而调整。联通云数据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钟忻说,联通沃云新发布的5.2版本,带来了能够支撑业务转型的强壮、灵活的新一代基础架构,整体具备五大核心能力、82项功能增强和升级,并对PaaS能力做了扩展。此外PaaS能力中台包含了三大微服务开发框架、12个微服务组件、10种iPaaS能力,集成了8种研发工具,并可依托业务完善数据维度,打造智能化运维监控平台,以及满足精细化运营的计费系统。

沈可说,中国联通为5G时代的沃云打造了四个标签,就是安全可信、多云协同、专属定制和云网一体。由中国联通所提出的云联网的概念目前已经变成行业的标准,中国联通的云联网骨干网,已经将300多朵云连结在一起,包括国内200多个数据中心,联通之外的30多家云商的数据中心以及海外50多个云商数据中心。

与开源同行

在联通沃云峰会上,SODA Foundation中国社区正式启动,这也是联通沃云系列行动计划落地的重要组成部分。SODA将是Linux基金会下数据与存储领域的首个子基金会。

据华为资深专家陈敬介绍,针对企业当前面临的异构存储管理、IT基础设施烟囱式建设等挑战,SODA正在为业界提供一套统一的存储管控标准,并面向应用提供智能的数据与存储服务,最终实现数据在多云间的平滑流动和统一管理。SODA的前身是OpenSDS(软件定义存储),目前已经有建信金科、中国联通、华为、易华录、鼎甲、沃达丰、英特尔、富士通、丰田、索尼、NTT、雅虎日本等20多家全球知名公司加入。各领域主流厂商的大力支持,赋予了SODA未来发展更大的空间。

在SODA中国社区首次圆桌会议上,相关方针对SODA基金会的社区治理模式和2020年技术路标进行了讨论,明确将在2020年构建可批量复制的标准方案,重点落地中国和日本的4家合作伙伴的生产环境。

本文来自信息化观察者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摘编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dongxizhiku@163.com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