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了近2000家企业,中国制造业近况究竟如何?
今天中国经济所有的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结为如何促进企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当今中国经济研究的所有问题,也几乎都可以归结为对企业的微观研究问题。
在谈到开展“中国企业综合调查(CEGS)”的初心时,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中心主任程虹这样说。
不仅如此,中国企业正在走向以质量提升为主线的升级过程,影响企业发展的内外部治理条件也在趋于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创新和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过程中,面对的挑战依然严峻,例如知识产权问题突出、中小企业对营商环境评价有待提高等。
企业平均研发支出在2015-2017的三年间平均增速达 15.4%。另外2015-2017年间,接受调查的中国制造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从 1.8% 增长到 2.2%,平均每年提升0.2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的平均研发强度已经与法国等发达国家持平,接近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是,我国距离美国、日本等强国仍有一定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创新投入持续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创新收益也越来越明显。
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收益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新产品的出现。
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销售企业中,2015年,新产品销售占销售总额的比重为24.6%,这一数据在随后两年里明显增长:2016年为26.4%、2017年达到 29.1%,年均提升 2.3 个百分点。
从行业内的技术对比看,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在创新的形式上,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较为突出,据悉,调查企业中有生产方法工艺创新的企业比重达 64.2%,有产品创新的企业占比为 59.5%。
不同所有制企业设立研发部门的比重
报告指出,民营企业设立研发部门的比重为 46.3%,较整体水平要低2.9个百分点。另外,有专利的小型企业占比为 18%,远远低于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的水平。
显然,大部分中小企业并没有实力去投资研发。但是,这些企业正在通过工艺的改变、加工方法的改变等进行创新。
在技术创新之外,质量升级同样是中国企业当下的主要发展特色。
近三年内,企业的质量投入明显增长的达 80.7%,质量水平有明显提升的企业占85.4%。
企业对于质量的重视源于民众消费需求的升级,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43% 的企业质量提升第一位的因素是产品需求的拉动,远高于技术、管理、市场竞争等原因。
质量意识提升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企业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
调查显示,2017年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占 47.3%,较2016年提升了2.3个百分点。
在生产端,智能化体现在机器人的引入。
报告指出,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使用机器人企业所雇佣的劳动力人数占样本总体的比例从2008年的 12% 提升到2017年的 37%,这表明中国约有 40% 的制造业劳动力人口已受到机器人使用的潜在影响。
使用机器人企业占比变化
一方面机器人会替代部分劳动力,产生一种“替代效应”;
机器人对于不同工作任务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差异,
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重点调查了政府治理中的营商环境以及企业党组织治理等问题。
从具体指标来看,
企业每月办理行政审批的平均天数从2015年14.2天下降为2017年的4.5天,3 年累计下降 68.3% 。
样本企业中,数量占比 10% 的大型企业占据了 42% 的融资贷款,而数量占比 90% 的其他企业则获取了 58% 的融资贷款,其中占比 68% 的小微企业仅获得贷款的 32% 。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中心主任程虹表示,
我国营商环境中诸如审批天数、工程建设天数、供电和供水能力等“硬环境”已基本达到世界标准,但还要注意一些看不见的“软环境”,例如政府评奖、解决民众投诉等为企业带来的时间和金钱成本等情况。
调查组表示,近年来以行政审批为代表的营商“硬环境”不断改善,2015-2017年,有 50.4% 的企业认为近年来行政审批成本有所下降。
数据表明,在中美贸易冲突背景下,仍有 62% 的企业预期来年销售额将有增长,有23% 的企业认为来年销售将有下降,持正向预期企业较持负向预期企业比例高出39个百分点。
企业对明年销售情况的预期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中美贸易冲突对部分企业将带来较强的局部性影响,
因此调查组认为,稳定中小企业发展是接下来经济发展“稳预期”的核心。
(来源:ok智能制造、世界先进制造技术论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工信头条):调查了近2000家企业,中国制造业近况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