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私有云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公有云,无感升级,自动进化……

相对于传统IT架构,传统私有云可以说只是一种演进,而非革命,虽然也让用户享受到了云的部分价值,比如降低成本、提升灵活性和效率,以及可管理性等,但是并没有触及私有云的灵魂深处,也就是没能实现创新业务驱动。

私有云的增速会超过公有云,你相信吗?

不由得你不信,2018年11月“Wikibon’s 2018Cloud Markets and Trends Report: The cloud moves to thedata”报告显示,全球真正私有云(Ture Privte Cloud,TPC)的市场规模在2019年将达到510亿美元,未来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9.2%,最终将于2024年首次超过公有云IaaS&iPaaS市场的收入总和,达到1860美元,随后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新一代私有云“新”在哪儿

难道私有云还有真假之分?或者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传统私有云与新一代私有云。

回溯私有云的崛起史,到目前为止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2008年-2014年,这是私有云1.0时代。这时的私有云比起虚拟化并没有本质上的跃升,降低成本、简化管理,这些事情虚拟化完全可以办到,新一代的云应用更无从谈起。因此,这一时期的私有云市场争议甚至质疑声不绝于耳,应该算是概念炒作阶段。

2015年-2018年,这是私有云2.0时代,也是私有云真正意义上的萌芽阶段,企业用户与新一代云应用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但是,定制化、碎片化等特质限制了私有云的想象力,与公有云相比缺乏竞争力。私有云的部署和运维比较复杂,又无法平滑升级,更不能充分展现云服务化的优势。

新一代私有云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公有云,无感升级,自动进化……

严格意义上说,私有云的1.0和2.0阶段都属于传统私有云时代。相对于传统IT架构,传统私有云可以说只是一种演进,而非革命,虽然也让用户享受到了云的部分价值,比如降低成本、提升灵活性和效率,以及可管理性等,但是并没有触及私有云的灵魂深处,也就是没能实现创新业务驱动。

2019年被看作新一代私有云的元年。新一代私有云,“新”在以企业客户防火墙内的复杂环境和数据需求为设计初衷,建立以客户数据为中心的、具备多云管理能力的私有云。它拥有更广泛的软硬件生态兼容性,兼顾企业级新一代应用和传统应用,同时具备应对企业复杂环境下的可进化特性,还能提供类似公有云的消费级体验。

其实,相对于传统私有云,新一代私有云最大的变化就是它更像是一个“真正”的云,不是在虚拟化基础上的改良,而是从用户新的云应用需求出发,自由地伸缩、自动地进化、无感地应用。也正因为如此,2017年,美国第三方分析机构Wikibon才率先提出了“真正私有云”的概念。2018年,IDC在其全球大会上也将新一代私有云列为一个专门的话题进行讨论。

以前,我们依据以云为中心的表达方式,将云人为地分割成私有云和公有云,以一道防火墙造成了两者对立的态势。其实从客户的需求和应用方式看,我们可以将新一代私有云描绘为云的私有部署,而公有云则是云的公有部署,这样的描述显然更能体现云的一致性体验和云的本质,与Wikibon“最终主导模式是将云移动到数据上,而不是将数据移动到中心云上”的这一论断也更相符。

无感升级 持续进化

通常,我们习惯以“新一代”或“下一代”来指找那些具有不确定性的趋势或方向,是未来才有可能实现的目标。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新一代私有云”,它已经是十分明确的趋势,而且是已经能够落地的云架构。

文章全都在这个“新”字上。易捷行云EasyStack创始人兼CEO陈喜伦将新一代私有云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新一代私有云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公有云,无感升级,自动进化……

首先,从应用的层面看,新一代私有云必须能够承载新一代的企业级应用,包括云计算、移动、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这些应用都是以云的易扩展、灵活性、高性能,以及平台特性等为基础的。

其次,从平台层面看,新一代私有云将IaaS与PaaS实现了有机融合。IaaS平台是微服务化和一体化设计的,从交付、运维到升级都实现了“交钥匙”,让企业用户也可以享受公有云似的应用体验,真正实现了从云软件向云服务的跨越。

在PaaS平台,Kubernetes已经成了主导,基于它构建跨公有云/私有云的可共享PaaS,使得新一代私有云可以支持更丰富的应用。在开源PaaS平台的背后,有强大的生态作为支撑,企业客户根据自身需求完全可以在云上开发新的PaaS,以满足特定行业或业务场景的需求。

再次,从新一代私有云的长期演进路径上看,开源是核心也是方向,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重要支撑。在保持与开源生态兼容和同步发展的前提下,新一代私有云通过场景化、高度产品化的平台和服务,能够满足企业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最后,也是新一代私有云最核心的特征,就是可进化!与普通的产品升级不同,可进化需要在服务能力、产品形态、支撑场景三大方向上实现演进。可进化不仅要支持云平台本身服务能力的平滑升级,还需要在产品形态上应对从云就绪超融合到私有云、行业云、多云的不同形态的进化,而且要在支撑场景上解决从计算、网络、存储到商业存储和商业SDN,从虚拟化到裸金属,从容器集群到软件基础设施,从DevOps到IoT等满足企业级应用需求的全面可进化问题。

在许多领域,可进化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苹果公司生产的手机、Mac电脑、平板电脑等诸多产品为什么能够持续热销,十分关键的一个因素是,苹果公司以一套统一的操作系统覆盖所有的硬件产品。操作系统升级后,所有周边的硬件设备也就自动完成了升级,而且是无感升级。这保证了整个苹果的产品生态是可进化的,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最惬意的应用体验。

再比如,特斯拉汽车也因为拥有新一代汽车软件操作系统,实现了汽车硬件与软件的彻底解耦,使得软件定义新一代汽车成为可能。汽车这个冷冰冰的大家伙摇身一变成了最时髦的IT产品,通过软件的无感升级,就可以持续不断地提升性能、增加功能、改善驾驶体验,从而实现了汽车的可进化,也改变了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

新一代私有云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公有云,无感升级,自动进化……

其实,公有云本身就是可进化的代表。它的终极目标是让用户无感地使用云资源。从云计算概念诞生的那天起,像使用水电一样使用云资源这样美好的憧憬就慢慢扎根在每个用户的心中。用户不会在意水来自哪个水厂,电是来自风电发力还是火力发电,只要在用户需要时,水能从水笼头中喷涌而出,打开开关就能照明,就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未来,云也会成为“透明”的,用户不会在意云资源从哪里来,只要在需要时能派上用场即可。

陈喜伦强调说,可进化过程的一个关键就是平滑无感升级,它包含业务无感知、数据不迁移和服务不中断三大要素。平滑无感升级的最理想状态,是云平台在升级的过程中对业务没有丝毫影响,就像特斯拉在升级系统的同时仍可以保持正常行驶,或者iPhone在升级iOS的过程中仍可以正常操作APP……

新一代私有云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公有云。新一代私有云,可以像公有云那样平滑无感升级,实现自动进化。

新一代私有云唾手可得

上文已经提到,新一代私有云并不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而是已经有了可以商用的产品。易捷行云EasyStack在今年5月正式推出了新一代私有云产品——ECS企业云。

为什么是易捷行云?

2014年成立的易捷行云在开源云计算平台领域深耕细作了5年,与500多家大中型企业客户就私有云的规划、建设、部署和管理运维充分交换了意见,并且开展了深入的生产实践。企业客户需要什么样的私有云,私有云平台应该具备哪些功能和特性,易捷行云都做到了心中有数。依托开源的生态,以新一代云应用需求为核心,易捷行云秉承将软件平台做大做强的初心,通过持续迭代和创新,历经18个月,才推出了新一代私有云ECS企业云。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考虑到不同业务场景和客户所处的不同应用阶段,提供了ECS Stack超融合、ECS企业云标准版、ECS企业云场景化版等全系列产品。

新一代私有云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公有云,无感升级,自动进化……

ECS企业云具有新一代私有云的全部特征和功能,可以实现产品形态、服务能力和支撑场景的持续可进化。具体来说,在产品形态的进化上,ECS企业云从最小规模3节点的全对称分布式微服务架构的超融合ECS Stack,可以平滑无感进化到控制、计算、存储分离的私有云形态ECS企业云标准版,再到支撑多种场景的ECS企业云场景化版,还可通过EMS多云管理产品进一步进化到行业云和多云形态;在服务能力的进化上,ECS企业云全系列产品可以实现功能优化/增强、Bug修复、安全加固等全组件平滑无感升级,并可持续、快速、无缝引入新的云服务;在支撑场景的进化上,ECS企业云可以支持各种业务场景,兼顾稳态和敏态企业应用。

进入云计算的下半场,传统企业上云是重头戏。只有“将云移动到数据上”,从而彻底打消企业客户“将数据迁移到云上”时所产生的对数据安全、应用延迟、迁移成本、复杂环境、监管合规、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诸多顾虑,才能让企业的上云之路变得平坦、顺畅。以客户为中心、具备多云管理能力的新一代私有云无疑是理想之选。

类似公有云一样的应用体验,可以满足各种复杂的不同业务场景下的企业需求,并且能够持续进化,这才是广大企业用户需要的新一代私有云。

本文来自信息化观察者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