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智能化——三大原因阻碍其发展?

2018年10月26-28号,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了新一届的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简称国际农机展),会上有将近中外展商1900多家,涉及的展品涵盖15大类、36个小类的主机及零部件,包括拖拉机、耕整机、播种机、植保机等包含多种农作物的全程机械化的各个环节。

亿欧智库是一家专注于新科技与实体产业结合的研究机构,曾经写过一份智慧农业报告《2018智慧农业发展研究报告——新科技驱动农业变革》,此次亿欧智库以新技术出发近距离地观察了农机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与行业内人员交流沟通,总结出了中国农机行业为什么到现在为止智能化应用还较少。

一、部分农作物机械化水平不高,农场数量较少,受教育程度低,还不足以支撑智能化应用

2018年9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份的文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文件中提出要加快提升主要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以及提高农机装备的智能化水平,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根据农业部统计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达到了65.2%,其中我国种植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小麦、水稻和玉米等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4.2%、79.2%和83.1%,而经济型作物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还较低。

相对于中国来说,美国早在60-7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全程机械化,但美国是农场类经营方式(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17年,美国农场共有205万个),使得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广较快。而根据中国统计局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中国具有农场数1781个,耕地面积6446.9千公顷,大约只占总耕地面积(将近1.3亿公顷)的5%。同时,根据统计局农业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农业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占比将近91.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6.1%,还需要农民提升对智能化农机的认知水平。中国农场数量少,规模化耕地少,受教育程度较低,还不足以支撑机械应用智能化。

二、农机智能化系统成本高,农户购买意愿降低

在国际农机展上,笔者访谈了十多家农机自动驾驶(或可称辅助驾驶)企业,包括合众思壮、司南导航、博创联动、上海华测等,每套自动驾驶系统价格平均大约为6-7万,根据各地区的农机补贴政策,(分为前装和后装,后装有补贴,前装补贴政策还未出台,截止到2018年10月),平均补贴大约2-4万,实际上,每套系统成本大约花费3-5万。而中国的一套农机具需要投入大约十几万,而一台拖拉机的年工作时间大约在200-400小时,根据访谈农机手了解到,一台机器可能需要三年才能收回成本,若再加上自动驾驶系统成本,农机手的成本收回时间就会变长,由此农机手购买意愿自然会降低。

三、已出现智能化农机,但应用场景还不足

农机智能化——三大原因阻碍其发展? 农机智能化——三大原因阻碍其发展?

在国际农机展上,出现了两台全自动驾驶的农机,即中国一拖的LF1104-C拖拉机(液压制动,左)和河南智能农机创新中心的拖拉机1号(电动,右),但都刚刚处于试验阶段,短期内量产还不太可能。同时,由于中国的耕地情况复杂,山地较多、平坦地较少,而自动驾驶系统的农机不足以在这些复杂的环境下工作,应用场景较少。

今年农机展会的主题是“乡村振兴与全面、全程农业机械化”,乡村振兴战略是重中之重。在农机行业,中国的农机企业发展不太平衡,高端产品较少,核心零部件仍依赖于国外,如液压系统电子化设备依赖于博世等,而在智能化方面,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

在环保部关于征求《非道路移动机械机动车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指出,应在2020年之前实施第四阶段发动机的排放标准。在确保农机的排放标准基础上,以及能有效地提升农机的售后服务和工作效率,应首先确定农机的地理位置,首先将农机定位。根据农机通的数据,安装定位系统的农机可能还不到10%,未来两三年该领域也许会有一个大的发展,而发展智能化农机还需要一步步地培育市场。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原文始发于:农机智能化——三大原因阻碍其发展?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