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应该怎么做?
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实体经济的“筋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强调以调结构、促改革为主要途径,统筹推动物流成本实质性下降,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根据《方案》提出的要求,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本期“思与辨”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本期嘉宾:
张翼举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副所长
张敬伟 经济学者
夏振彬 媒体评论员
物流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当前,物流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夏振彬:可以说,物流业像一个“超链接”,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尤其当前,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我们常说,实体稳则经济稳。换言之,稳经济必先稳实体经济。先看生产——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接近90%。当前生产成本持续走高,已然成为制造业企业的突出痛点。物流能否进一步“舒筋活络”,直接影响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再看消费——物流与消费密切相关,其提质增效对于释放内需潜力大有助益。综上,物流业之于稳预期、稳经济、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翼举:其实物流和生产、消费一直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生产是经济的肌肉,物流就是经济的血脉,是畅通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但是,物流创造价值的方式不一样,它是通过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尤其在当前形势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都需要物流发挥重要作用。
张敬伟: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一环,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不是简单降低运输成本,也不是要压缩物流企业的合理利润,而是要通过调结构、促改革,优化全社会物流资源配置,加强物流各环节协同衔接,全面提升物流体系运行效率。
我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全社会物流成本降下来,能够有效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降低物流成本,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张翼举:物流成本是企业经营的主要成本之一,降低物流成本为企业带来的是实打实的利润,将有效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物流成本的降低,也可以使企业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创新研发。
202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4%,《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这一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这是统筹考虑我国产业结构及运行特征、物流业发展实际情况,综合研判后提出来的。这意味着,目标实现后,我国每年可节约物流成本约1万亿元,这也将转化为企业的实际利润。这既是一个十分艰巨、需要付出极大努力,又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鼓舞人心的理想目标。
夏振彬:一言以蔽之,赋能。说得再具体点,至少有“一降两增”。“一降”,是降成本。据预测,实现《方案》提出的目标后,每年可节约社会物流总费用达1万亿元以上。如此体量的“真金白银”将如涓涓细流,涌入大小企业身上,助其降低运输、仓储、货损等各类成本压力,更好轻装上阵。“两增”,一是增质效。降低物流成本,要求全面提升物流服务质效,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对物流的需求。二是增机遇。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对制造业企业而言意味着广阔空间、巨大机遇。诸多举措都是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力、重磅利好。
张敬伟:对广大实体企业来说,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实质性利好。一方面,物流成本降低,从生产资料到中间产品再到最终商品,每个环节的成本都会降下来,所有经营主体都会享受降本的增效红利。另一方面,物流成本降低也提升外贸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增强外企深耕中国信心,并吸引更多外资涌入中国。
降低物流成本,对企业是难得机遇。《方案》给出了降低物流成本的系统性方案,干货满满,满足了企业的现实关切。企业关心的直接物流成本如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等,《方案》给出了解决途径。这是值得点赞的。
《方案》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第一任务加以推进,明确了推进铁路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公路货运市场治理和改革以及推进物流数据开放互联等重点任务。您如何看待这样的部署?
夏振彬:如此部署体现了两个特点。其一,抓根本。制度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流通体制,加快发展物联网,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方案》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头号任务”,正是落实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旨在向体制机制创新要活力、要动能,让其发挥根本性、全局性作用。其二,抓重点。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立体化交通运输的骨干力量,公路货运领域仍存在明显短板,深挖物流数据资源“富矿”是大势所趋——《方案》聚焦于此,可谓精准有力、重点突出。
张翼举:我国目前社会物流成本是高于欧美的,这是政策衔接和信息壁垒造成的一些制度性成本所致。《方案》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第一任务加以推进,是“对症下药”,把握住了关键所在。
张敬伟: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突破16万公里,高铁营业里程超4.6万公里。但毋庸讳言的是,铁路货运量、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比还有提升空间。推动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方案》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如通过改革铁路运输与调度生产组织方式,建立铁路物流服务价格体系,完善铁路物流体系,实现直接降本、间接降本和潜在降本。《方案》强调推动公路货运市场治理和改革,解决公路货运经营主体“小、散、弱”、货车非法改装、超标准排放,以及优化收费公路政策等措施。问题找得很准,改革措施也很精准。(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鑫 封面图来自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