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数字湾区中标准化路径与对策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代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湾区建设势在必行。标准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在加快数字湾区建设、推进湾区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标准化支撑引领作用,助力高质量建设数字湾区。
自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正式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以来,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部委、各级政府部门,围绕大湾区建设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规划了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也为数字湾区及数字湾区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总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数字湾区建设标准化工作主要需要考虑三方面的政策要求。一是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部署,相关标准化工作要围绕大湾区建设核心目标和数字化转型总体要求来确立方向、部署任务。二是充分利用国家各部委及粤港澳区域出台的大湾区、数字湾区建设相关支持政策,借助政策红利推进标准化工作开展。三是要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及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的若干措施》,把相关任务要求与数字湾区建设相结合,发挥标准化与数字湾区建设的互相促进、相互推动作用。
长期以来,粤港澳大湾区抢抓国家机遇,积极推进各方面重点工作,大湾区综合实力、产业发展、创新能力、标准化改革等全面发展,为数字湾区标准化工作提供了肥沃“土壤”、奠定了扎实良好基础。
一是湾区经济社会总体实力较强。2021年全年粤港澳大湾区(粤九市+香港、澳门)整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万亿元,以不到1%的国土面积创造出全国12%的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强劲。二是数字湾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2021年底,广东数字经济规模达5.9万亿元,占GDP比重上升到47.6%,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湾区经济的重要支柱。数字经济市场主体位居全国前列,A股上市企业有306家,港股上市企业有904家,独角兽企业30家,在数字经济领域具有强劲的竞争力。三是湾区标准化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合作机制基本建立,成立粤港标准专责小组和粤澳标准专责小组,积极探索粤港、粤澳质量标准化合作。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推进三地标准互认。组建大湾区标准化高端智库平台,邀请赵宪庚、舒印彪、龚克、张晓刚、张纲、王海舟、孙玉等院士专家提供指导咨询。“湾区标准”推进模式基本确立,首批70项粤港澳三地共同认可的“湾区标准”成功发布。
数字湾区建设中的标准化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需求。从国际看,标准作为国际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成为西方大国谋取垄断利益、获取“非价格竞争优势”的一种方式。从国家看,标准已成为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是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助推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工具,在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为重要的推动力过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和任务。从湾区看,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四大湾区经济体中最年轻的湾区,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跨越发展、健康发展,必须另辟蹊径,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数字转型的重大机遇,借助标准化、数字化等手段和工具,引导和推进产业升级、规范政府管理、推进区域融合。
在推进数字湾区标准化工作中,首先,要明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数字湾区建设中的标准化工作总体思路。即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根本遵循,以《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意见》《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为重要依据,抢抓数字时代发展机遇,充分借助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合作机制与工作平台,进一步创新方法模式,围绕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数字化发展重点领域,以满足湾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新格局下的湾区角色定位,与数字湾区建设各方面重点工作充分结合、深入融合,发挥好联接、服务、支撑和保障作用,拓展大湾区数字化发展空间,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数字湾区”。
其次,要明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数字湾区建设中的标准化工作推进路径。粤港澳建设数字湾区总体上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快速融入并对大湾区建设全面赋能的过程,涉及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推进数字湾区标准化工作需要充分考虑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和三个独立关税区的特殊情况,采用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方式,总体上宜遵循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的推进顺序。短期以标准引领湾区数字经济持续壮大为主攻方向,中期以标准保障湾区数字社会公平高效为主攻方向,长远以标准支撑湾区数字政府有序衔接为主攻方向。
再者,要明确数字湾区标准化任务框架。一是构建粤港澳数字湾区标准化体系,创新数字湾区标准化工作推进体系、构建数字湾区建设标准体系、健全数字湾区标准化技术支撑体系。二是加强湾区数字经济标准引领,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标准化水平、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三是完善湾区数字社会标准保障,提升湾区公共服务水平、助推大湾区智慧城市群的建设、探索推进粤港澳三地数字社会标准协调。四是强化湾区数字政府标准支撑,完善数字政府标准体系、提升公共数据标准化水平。五是助力夯实数字湾区发展基础,增强数字湾区创新动能、助推数字基础设施完善、健全数据要素资源流动标准、增进数据安全保障。六是推进满足数字湾区建设需求的标准数字化创新,开展标准数字化转型研究、加强数字湾区建设标准化支撑、开展标准数字化转型试点,为湾区标准实现信息化融合融通提供支撑。
(一)加强数字湾区标准化工作统筹和协调
一是建立粤港澳三地标准化协商机制,就数字湾区建设标准化工作过程中的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建设、政策衔接等进行研究协商。二是研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数字湾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作为数字湾区标准化工作的引导性文件。三是推动建立数字湾区标准化联合组织,加强具体领域粤港澳三地利益相关方协调沟通,根据数字湾区建设需求,供给相应层级、相应类型的标准。
(二)发挥好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平台作用
一方面,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开展数字湾区建设标准化需求调研,研究设立数字湾区建设标准化工作组,针对性开展数字湾区建设相关政策、机制、标准等研究。另一方面,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联接国家、协调粤港澳各方的枢纽作用,广泛发动相关领域专家,发布一批数字湾区建设相关的“湾区标准”。
(三)开展数字湾区建设标准化试点示范
粤港澳大湾区正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发展政策基本完善,数字经济规模也快速壮大,但数字湾区建设过程中的标准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数字湾区标准化工作过程中,宜遴选典型领域、依托标志性项目,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树立一批数字湾区标准化标杆。并通过宣传推广,彰显标准化在推动数字湾区建设中的价值作用,调动各方参与数字湾区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数字湾区建设标准化工作保障
一是加强数字湾区标准化政策保障,将数字湾区标准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重大工程纳入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融入现有大湾区建设政策、标准化政策支持范围。二是加强数字湾区标准化资金保障,发挥财政资金、产业资金引导作用,对数字湾区建设中的重大标准化项目经费支持,鼓励数字化领域龙头骨干等加大数字化标准研制投入,抢占行业话语权。三是加强数字湾区标准化人才培养,以数字化、标准化、国际化为导向,培育一批高端标准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