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演进趋势分析

读而思

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模式从“粗放式”发展逐步转向“内涵式”发展,转型重点从智能化运营、商业创新和主营增长演变为涉及战略目标、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的全面转型变革,领军者企业也逐步演变为“重塑者”企业,致力于实现长期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

原创|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演进趋势分析
李姣姣 赵霞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后的主要经济形态,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1.5%;产业数字化规模达41万亿元,占数字经济的比重约为81.7%。数字经济的最终落脚点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竞争力,以及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就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对于保持竞争力、提高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促进创新和确保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日趋复杂化,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全球数字化革命浪潮下,伴随着后疫情时代宏观经济环境、地缘政治环境的极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数字化转型不仅成为跨行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成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深入分析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有助于加速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构建数字经济新优势,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2018年开始,埃森哲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开发了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连续6年持续追踪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并发布六份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为了评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成熟度,埃森哲开展了一系列对企业高管的调研,并开发了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以量化的方式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进行评估。报告调研行业涉及高科技制造、汽车及工程机械、消费品、自然资源、传统零售、化工建材、医疗医药、公用事业。

 

数字化转型指数的指标体系层面,也略有差异。2018年主要通过智能运营和数字化创新两个层面构建数字化转型指数的指标体系;2019—2022年通过智能运营、商业创新、主营增长三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2023年从五大关键能力出发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体系,包括开创竞争新前沿、全局性拉通、打造数字核心、融入可持续、释放人才力量。

 

转型模式的演变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得分的高低意味着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快慢。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从2018年的37分增长至2021年的54分,随后从2022年开始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放缓,数字化转型指数下降为52分,2023年进一步下降至44分。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从“粗放式”(2018—2021年)发展逐步转向“内涵式”(2022—2023年)发展。

原创|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演进趋势分析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粗放式”发展指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主要侧重于规模的扩张和技术的快速采用,而忽视了转型的深度与广度;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式”发展是指全面、多维度的立体转型,转型重点不仅在于技术的应用,更强调企业需要对行业竞争前沿具备前瞻性、协同组织内部以实现全局转型、构建强有力的数字核心以优化运营,并促进加速增长,以及重视环境可持续发展。

 

“粗放式”发展阶段

2018年至2021年,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经历了从初步探索阶段逐渐演变到深入实施和不断优化的过程。2018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数字经济规模从31.3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增长了45.37%。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动力和方向。2018年,互联网企业凭借数字技术优势跨界延伸到许多传统行业,“互联网+”策略被许多企业作为探索数字化转型的初步尝试。

 

2019年,企业更加注重通过数字化迅速扩张市场和产品线。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中国企业不断强化线上沟通渠道、提供线上服务、开展远程办公,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企业领导人开始反思如何进行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应对不确定性,维持企业经营活动。2021年,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以适应远程工作、线上服务和数字化运营的新常态。企业也开始利用高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驱动决策制定、优化业务流程。

 

总体来看,2018—2021年企业数字化转型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在“粗放式”发展阶段,企业在追求数字化转型规模和速度的同时,忽视了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

 

首先,企业在数字化技术和工具上进行大量投资,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和有效的实施措施,长期看这些投资并未带来预期的回报。其次,企业积极采用先进数字化技术,但没有深入到业务的核心,如对供应链、生产流程等的深度优化和重新设计。再次,忽视人才和文化转型,在“粗放式”的数字化转型中,企业未能充分重视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改革,导致员工无法有效利用新的数字工具,同时企业文化也未能支持创新和数字化的深入发展。最后,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更多关注短期效果,而未能为长期的数字化发展制定可持续的战略规划。

 

“内涵式”发展阶段

2022年、2023年,全球形势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格局发生深刻动荡。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全球企业正面临“挤压式转型”的挑战,即政治环境不稳定性、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技术的不断进步,迫使企业加速转型,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也涉及业务模式、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转型。

 

从国内情况看,在新冠疫情之后,由于经济复苏速度低于预期,消费、投资和出口领域均遭遇压力,导致企业的利润率出现下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着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受制于人,不同行业、区域、群体间数字鸿沟未有效弥合,数据资源价值没有充分释放的挑战。因此,中国企业也面临着“挤压式转型”的挑战。

 

埃森哲全球颠覆指数显示,全球不确定性在过去五年内飙升了两倍。面对充满高度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环境、科技创新的加速迭代、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气候变化、供应链挑战、人才短缺等因素,“粗放式”的数字化转型方式失效,也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企业加速重塑,逐步向“内涵式”转型模式转换。

 

“内涵式”转型模式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广度上有了新要求。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一项全面的战略工作,要求企业在整体战略规划中明确地融入数字化目标,通过建立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探索前沿技术应用,推动业务创新、提高运营效率。同时,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来支持基于数据的决策制定,从而获得关键的业务洞察。

 

转型重点的演变

 

智能化运营转型升级

在“粗放式”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2018年至2021年),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聚焦于智能化运营,并逐步扩展到包括主营增长和商业创新在内的三大价值维度。

 

这一阶段,面向客户的前台环节、生产制造的中台环节,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后台环节,都在数字化的浪潮下经历了显著的变革。在前台环节,企业通过应用大数据和先进的分析工具创建用户画像,运用数字化营销策略提高效率、改善客户服务体验。例如,借助聊天机器人、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加强与客户互动。在中台环节,企业借助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在后台部门,企业通过建立高效的IT系统,加强内部的信息流动和沟通协作,提高管理效率。

 

这一时期的转型虽以核心业务的运营效率提升为主,但为后续的全面业务模式和组织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例如,宝钢集团通过将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与其相关业务融合,构建了智能制造体系。同时,通过创建B2B电商平台欧冶云商,专注于钢材供应链服务。

 

全面数字化战略转型

在“内涵式”发展阶段(2022年至2023年),企业数字化转型更加强调战略性和综合性。面对全球经济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企业开始更加谨慎地对待数字化投资,将重点从单纯的技术引入,转移到整体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的优化。这一时期,企业对数字化投资的决策更加注重长期效益和战略契合度。随着数据保护法规的加强和市场风险的增加,数据安全和合规性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企业在选择技术解决方案时,更倾向于那些能够提供明确投资回报和符合长期业务目标的选项。

 

2023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演变成为一场涉及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等的全面变革。企业开始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技术的先进性,更取决于如何将这些技术融入公司的核心战略、改善业务流程,以及如何塑造支持创新和适应变化的组织文化。企业越来越关注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数字化文化的建设。随着技术的发展,对具备相应技能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此外,企业也开始探索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数字化战略,以期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业务增长。例如,联想集团通过业务模式、流程、人员、组织文化、技术和系统的全面转型,形成数字化转型生态圈。面对全球经济疲软、地缘政治等风险,联想集团2022/2023财年非PC营收占比提升到近40%,基础设施方案业务和方案服务业务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领军者企业的演变

 

领军者企业指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敢于探索和拓展新业务领域的公司,并不断地向新业务领域进军寻求转型机会,且在过去三年中,新业务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50%以上。根据2018—2023年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领军者企业的占比从2018年到2022年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7%增长到17%;2023年降为9%,但出现“重塑者”企业(2%)。

 

“重塑者”企业以创新和数字化为驱动力,不仅追求当前业务的卓越,更致力于塑造未来的竞争优势,通过全面的业务和功能改革,在追求财务增长的同时,也注重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整体看,领军者企业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

 

积极探索和战略性扩张

2018年至2019年间,数字化转型领军者企业进行积极探索和战略性扩张。2018年,领军者企业逐渐意识到数字技术是推动业务转型的关键,主要在智能化运营和数字化应用上投入显著。2019年,领军者企业增加至9%,这表明更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并采取行动。此时,领军者企业在深化主营业务的同时,敢于拓展新业务领域,在战略上表现出领先优势,且在长期规划中强调商业创新和新旧业务的协同发展。

 

新冠疫情挑战下化危为机

2020年,领军者企业在新冠疫情挑战下化危为机、化险为夷。领军者企业占比为11%,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巨大挑战,企业凭借着完备的数字能力,有效地应对了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首先,由于领军企业在韧性和创新两大核心数字能力上的突出表现,63%的领军企业在3个月内恢复到正常产能,这一比例在非领军企业中远不及一半。其次,面对危机,领军企业借助数字化转型开辟新的增长路径,利用数据驱动的运营体系和决策机制应对外部变化、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全渠道数字化营销策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加速新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和应用。

 

此外,供应链的数字化和弹性化改造,使得领军企业在新冠疫情中能够快速调整供应链策略,减轻新冠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以美的集团为例,该企业持续升级数字化转型部署,打造云端全价值链、积极布局工业互联网,夯实数字化经营基地,实现了研发、制造、营销、售后的全价值链条数字化转型,最终从数字化转型1.0进程步入数字化转型2.0进程。

 

巩固优势与持续创新

2021年,领军者企业的比例显著提升至16%,反映了我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加速前行。领军企业在新冠疫情大考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应对能力,通过积极的数字化投资和创新实践,迅速适应市场变化,有效利用数字化手段恢复产能并保持业务增长。在营收增速方面,领军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差距从新冠疫情前的1.4倍扩大至3.7倍,凸显了其在后疫情时代的竞争优势。2022年,尽管外部环境依然充满挑战,但领军企业的比例进一步增加至17%。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情况,领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创新领域,在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升级、新兴数字技术的培育积累,以及基于平台的研发能力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值得一提的是,领军企业还积极促进内部创新创业,从员工潜力和组织协同的角度出发,鼓励创新迭代和业务开拓,持续推动企业转型和市场扩张。例如,三一重工集团长期坚持数字化发展战略,以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能运营为抓手,不断突破,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

 

全面重塑以应对新挑战

2023年,数字化转型领军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领军企业的比例下降至9%,但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重塑者”企业。“重塑者”企业不仅继续加强数字化投资,还积极开创新前沿,致力于全面的战略性重塑。这类企业不局限于传统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更多地涉及业务模式、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的转型。

 

领军企业仍然坚持数字化转型战略,不断加强创新和技术方面的投入,维持并强化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利用数字化手段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新的需求。然而,领军企业依然面临着如何在不确定的宏观环境下保持创新和竞争力的挑战。

 

2023年,“重塑者”企业占比2%,主要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战略进行全面重塑。这类企业不仅关注业务层面的数字化,还在组织架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变革。“重塑者”企业在财务维度、技术回报和全方位价值创造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敢于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进行大胆的投资和尝试,推动企业内部的重塑,考虑企业内更广泛、更细粒度的变化,主动谋求多维度不确定带来的价值机遇。

 

这些企业不仅在数字技术应用上展现出前瞻性,更在组织文化和员工参与方式上进行了创新,建立了更为灵活和适应性强的工作模式。由此,“重塑者”企业成为市场新的变革引领者,呈现出企业转型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以零售行业为例,阿里巴巴旗下新零售品牌盒马以数据为驱动、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构建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产业模式、生态模式、消费模式、经营模式,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转型发展多措并举

 

在不确定性环境下,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建议企业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创新、战略引导、人才培养等多维度策略引领行业变革,确保持续增长和市场竞争力。

 

以创新为驱动,引领行业变革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颠覆性技术正引发深刻变革。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工作流程自动化,还在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遇。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客户服务模式。因此,企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借助先进的数字化工具,更深入地挖掘和应用数据,优化决策流程,增强客户互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突破。

 

以战略为指引,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

明确且全面的战略能够帮助企业集中资源、优化运营、促进创新,并适应市场变化。目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选择,数字化转型战略对于企业高效实施数字化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确的战略规划不仅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市场趋势、应对市场变化,同时也促进了内部结构优化和组织效率提升,进而为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稳步前进提供坚实的基础。

 

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促进企业新增长

可持续发展正在逐渐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报告,中国在推动全球绿色经济转型方面具有独特机遇,预计到2030年,每年将有望创造近2万亿美元的新增商业价值。这表明,将可持续性融入业务创新中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因此,企业不仅需要关注短期的经济效益,更应关注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环保和能源管理的创新应用,积极采用数字技术来支持可持续的业务模式,促进长期增长。

 

以人才为发力点,加强数字化文化建设

数字化人才发展和数字化文化建设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以人才为发力点,加强数字化文化建设,不仅能提升企业在技术革新方面的能力,还能促进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工作流程。企业应致力于构建支持创新和适应变化的数字化文化,不仅能吸引和保留关键人才,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同时,企业也需要在招聘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重点投入,吸引和培养具有数字技能的人才,确保这些人才能够在数字化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

 

综上所述,在2018年至2023年间,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经历了从“粗放式”到“内涵式”的演变,反映出企业在适应全球经济和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中的战略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转型领军者企业也在不断演变为“重塑者”企业,从最初追求技术快速应用和市场规模扩张,转向更全面的战略规划和深度整合,重视数字化与业务模式、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的紧密结合,致力于实现长期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本文摘编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dongxizhiku@163.com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