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下一个行业浪潮?

近年来涌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可谓风云际会,这其中包括传统IT企业如金蝶、用友等,也有制造业企业如徐工、三一重工、海尔、美的等,还有云计算巨头如阿里云、腾讯云、浪潮云、华为云等。此前,华为云AI领域总裁贾永利表示,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加上互联网、5G等新技术,一定能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变化。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传统产业的加速融合,全球新一轮的产业技术变革正蓬勃兴起。这也预示着“工业4.0”时代即将到来,新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工业互联网应运而生,更是进一步推动着全球工业体系的智能化变革。

工业互联网:下一个行业浪潮?

开启下一个红利期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由通用电气于2012年提出,随后美国五家行业龙头企业联手组建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并将这一概念大力推广开来。除了通用电气这样的制造业巨头,加入该联盟的还有IBM、思科、英特尔和AT&T等IT企业。

从称谓来看,所谓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即开放、全球化的网络,并将人、大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属于泛互联网的目录分类。这也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传感技术及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消费互联网的红利期逐渐消逝,工业互联网或将开启下一个红利期。

与此同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工信部也出台多项政策,加速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伴随着工业互联网概念的盛行,根据百度指数显示,“工业互联网”的关键词热度在2018年翻了3倍多。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关于工业互联网方面的会议论坛也十分热门,即便是一个相关小型会议都会云集众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大量的企业纷纷登台推广自己的理念和方案。那么,为何出现这么多工业互联网平台?都有哪些企业在做?以及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什么?据了解,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各省政府高额补贴的刺激下,国内不同类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实现了快速发展,截止到2018年3月,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类产品数量已高达269个,超过了国外工业互联网平台总和。

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和产业发展的大国,要保障我国工业制造业由大变强、从资源及劳力依赖型向技术和智力密集型转型,出路就在于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两化融合”。此外,随着产业政策逐渐落地,我国工业互联网企业在赋能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政府管理等领域的前景巨大,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级别。

资本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

近年来涌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可谓风云际会,这其中包括传统IT企业如金蝶、用友等,也有制造业企业如徐工、三一重工、海尔、美的等,还有云计算巨头如阿里云、腾讯云、浪潮云、华为云等。此前,华为云AI领域总裁贾永利表示,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加上互联网、5G等新技术,一定能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变化。

不过,相较于传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还是有所区别。一方面是目标受众有所不同,工业互联网的诞生就以工业发展为关注点,因此服务工业发展是其核心目标,而传统互联网的受众是C端用户;另一方面是由于工业互联网的用户来自企业,它可以算得上是企业SaaS的一种,工业互联网软件不是简单的“开箱即用”,一定需要涉及到大量的应用实施环节。

据了解,工信部把工业互联网分为三大部分:网络、平台和安全,其中平台是核心。与此同时,在相关政策相继落地,以及相关业内人士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正步入规模化扩张的窗口期,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也开始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尤其是进入2019年以来,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资本争相布局热点。目前最为活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航天科工、三一重工、富士康、海尔为代表的工业龙头企业。他们将工业互联网既视为自身转型升级的火车头,也作为战略性业务发展。尤其是以航天科工、海尔等为代表的企业,本身自己就是制造企业,对生产制造流程轻车熟路,其打造的平台是从制造业的思维出发的。

不过,这类企业的相对弱势是缺乏互联网基因,云计算技术底子薄弱,并且在推广自身的“工业云”时也会遭遇同行对数据主权的信任阻力。因此,他们更多是围绕自身核心业务整合上下游供应商而构建起封闭体系,严格意义上属于服务于某一个行业的“专有平台”,而非“通用型平台”。

第二类是以用友、东方国信、华为、浪潮等为代表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企业。这类企业优势拥有客户基础和渠道优势,熟悉ToB市场场景,并且有为客户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凭借多年的市场积累,结合客户定制化需求,推出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第三类是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以公有云为基础、以工业云作为落地平台。如腾讯提出“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并将工业列为腾讯云超级大脑的五个重点方向之一,从垂直行业和区域两个方向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阿里巴巴构建ET工业大脑,推出了阿里云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百度则打造了百度云“天工”智能物联网平台。虽然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以及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上具有优势,他们可以发挥在互联网、云计算上的沉淀和优势,打造工业云平台,但对工业制造业的痛点和逻辑不够了解。

这三类工业互联网平台,由于其各自的背景不同,以及各自具备的优势也有所区别,使得他们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也有所区别。不过,根据目前的情况来分析,上述三类中,任何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都很难解决工业企业的所有的痛点。其原因正是由于工业领域的复杂性和行业壁垒,在这个领域几乎不太可能出现一家独大的平台公司。预计未来工业互联网平台最终形成的格局一定是松散的联盟形式,联盟成员各自负责自己擅长的行业,将相关的数据接入,最终汇集于整个大平台。

赋能高端制造业

经过长期的生产和发展,中国已经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并且拥有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世界工厂”,要保证我国工业制造业由大变强、从资源及劳力依赖型向技术和智力密集型转型,出路就在于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两化融合”,积极拥抱正在发生的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不过,工业互联网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设备联网。对于真正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而言,制造业知识、软件与硬件缺一不可,其水平的高下,不仅要看三者的实力,也取决于协同的程度,只有通过对制造业知识、软件、硬件实现三位一体,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此外,从需求侧看,我国工业制造企业竞争激烈,渴望在成本和效率上得到提升,迫切需要转型升级。而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是行业知识的数字化,应用的是生产大数据,并直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如优化节能降耗、提供设备状态检修等。

然而,如果对制造业理解不深,或者触及不到工业实质,那么再先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也难以发挥不出应有的价值。也正是因为工业行业应用太少,尤其是缺乏直击痛点的应用,所以现在大部分工业企业并不愿为此买单。

因此,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形成不是由一个互联网巨头或者云计算企业以一己之力构成的,正如上述阿里云、腾讯云、浪潮云、华为云等大公司在产业互联网的实践均立足于自身的优势探索工业互联网平台化的模式。据了解,目前已有72个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在工业制造业各个领域、行业之中先行先试。而由浪潮云报送的《基于浪潮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机床云应用示范项目》成功入选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是工业赋能的典型。

据了解,目前我国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均设备连接数65万台,平均用户注册数50万,平均支持工业协议125个,平均活跃开发者3800人,平均机理模型数830个,2018年平均业务收入5亿元,平均利税8000万元。在石化、机械、钢铁、电子、轻工等领域催生一批新模式新业态,不仅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也在节能减排、生产资源优化配置、产品质量跃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前提是工业制造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要在第二产业形成类似我国在互联网行业之中发展起来的产业优势,这样在“两化融合”过程之中才可以将我国的综合国力推向新的高度。工业互联网已成为这一历史进程的战略支撑,成为我国工业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再加上一系列具备了完整公共服务能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使得我国在“工业4.0”浪潮之中占据相对领先位置。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制造业企业汇入工业互联网的潮流之中,未来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竞争中势必愈发强大,前途不可估量。

本文来自信息化观察者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