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的生存挑战

提问:在没有最卷,只有更卷的商业世界里做事,你一般喜欢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
我随便说几个例子,你看看有没有和你更像的:
都是有天一拍大腿要创业。有人会说“开咖啡馆,是我灵魂深处真正热爱的事,得做”,有人会说“拐点到了,这个模式盘下来跑得通,可行”。
说干就干,带上PPT去见投资人。有人上来第1页“我有一个梦想”,第2页“一个和全人类有关的梦想”,热血沸腾。有人上来第1页“我是谁,我的产品是什么” ,第2页“请看收入模型”,一顿推理。
钱一到账,马上开干。有人振臂一呼,和所有人讲愿景,要相信相信的力量。有人连人都不招,先自己做几次最小可行性产品测试,然后蹲数据反馈,选出ROI最高的那个再干。
情怀,梦想,愿景……就像在用语文解题,说的是人话,打的是人心。
逻辑,模型,数据……就像在用数学解题,摆的是数字,靠的是逻辑。
语文,数学,你更擅长做哪种题?
前几天,我去参访了一家我一直特别想看看的公司,Shein,很有感触。
Shein是什么?有些行业的朋友可能会说:不知道,没听说过。但如果是行业和“服装”,“跨境”,“快时尚”等沾边的朋友,大概率会说:如雷贯耳。
毕竟,它过去一年的收入已经超过300亿美元,比快时尚巨头Zara和H&M还多。在2023年“全美十大增长最快品牌”榜单上,Shein是唯一一个上榜的中国品牌,排第4, 和它并列的,是ChatGPT和可口可乐。
而它2025年的营收目标,据说还要再翻一倍,超过600亿美元。
这样一家公司,却非常低调。创始人很少接受采访,甚至进电梯连自家员工都不一定认得出来。很多媒体都说,它可能是全球最低调的独角兽公司。
那天参访完,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
真正的高手,从不会只用语文成事。要卷,还得卷数学。
为什么这么说?
这样,不如,今天把Shein曾解过的难题里,挑出3道很关键,也被解得很漂亮的,交给你。
准备好了吗?
我们开始。
开局:生死题
开局,你抽到了2个任务:做快时尚女装+做跨境电商。
现在,你被空投到全球市场,生存挑战正式开始。
你的面前会有什么呢?
做快时尚女装,你的面前,至少有Zara, H&M。
做跨境电商,你的面前,至少也有Amazon,eBay。
真正的,开局就进了巨头环伺的“死亡之组”。
请问,你打算怎么活下来?
做快时尚女装,那是不是要懂怎么打动人心?
毕竟,时尚行业,拼设计,拼工艺,但归根结底,还要拼对时代和人心的阅读理解。
你的消费者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氛围里?渴望反叛颠覆还是回归传统?
你的品牌应该讲什么样的故事?是走高奢、轻奢还是不管奢不奢的有多巴胺就好?
把握准确,做出精准有效的差异化,才能在时尚行业这种同质化的重灾区里竞争突围。
真好。
可是,你的竞争对手做得也很好。并且,实力更有积累。比如Zara,设计师团队已经有400多人,平均每天能上新80多款,每年能上新25000多款。
请问,白手起家的你,要怎么卷?
那换个思路。从跨境电商里找优势。
比如,作为一个中国过来的品牌,怎么说也有天然的优势:文化差异。
或许,可以在营销上发力,打造一个独特的,新鲜的,又打动人心的品牌内涵。
比如,讲好中国故事,用好文化势能。
真好。
可是,你的竞争对手讲得也很好。并且,资金更为充足。比如H&M,每年砸的营销费用超过100亿美金,今天和大牌联名,明天和著名设计师签约,在全世界都有铺天盖地的广告。
请问,初来乍到的你,要怎么卷?
Shein的做法是,首先,语文题该做也要做。
比如,写一条品牌使命:“人人尽享时尚之美”。
再比如,讲一些品牌故事:和其他人一样,也和KOL签约,在Youtube,TikTok……上投放广告。
但同时,Shein还做了一道数学题:打出价格差。
举个例子。
周一,美国,一个年轻的女孩收到消息:周五又有Party。
那不得赶紧,买件厉害的衣服。
可是,打开好几个APP,搜了好几个牌子,半小时后她纠结了:就算是那些走性价比的牌子,一套下来动辄都要100多美元,太贵了。
怎么办?问闺蜜。诶,你每周Party的衣服都不重样,都是在哪儿买的啊?
闺蜜推来一个APP:Shein。
里面很多衣服看起来和其它平台的都差不多,但价格却只要10多美元。
100美元,10美元。
请问,价格差到这个量级时,还有多少人会在乎,这个APP之前有没有听说过,广告怎么样,设计师怎么样?赶紧下单先试试啊。
而如果,她第一次试完发现,质量差得并不太多,她会不会每次买衣服都去逛逛,甚至主动和新的朋友安利?
讲故事。价格差。
都是做生死题,2种解题思路,2种生存概率。
厉害。可是,那么有竞争力的价格,谁不想做到?
Shein,是怎么做到的呢?
很多人在研究。
而最好的研究方法,永远少不了:“回到现场”。
先回到:做快时尚服装的现场。
服装:库存题
提问:做服装,尤其是做快时尚女装的人,最头疼什么?
库存,绝对算一个。
毕竟,季节会变,时尚的潮流更会变。
今天,一个款式爆了。
过几天,已经满大街都是那个款式了。
可是再过几天,那个款式可能就已经气数耗尽,卖不动了。
而一旦这个款式的货卖不出去,不但占仓库,更占资金,占到后来可能连前面的都白忙了。
怎么办?
很难办。毕竟,我怎么知道到底有多少人会喜欢这个款?又会喜欢几天?
我只知道,富贵险中求。一旦觉得这款可能会爆,我就必须得赶紧先去想办法进一大批的货。
卖光了,大赚一笔。卖不掉,变成库存。
可是清库存,就必须得打折,打对折,打骨折……
怎么才能在这种风险下,尽量确保自己不亏钱?
加价。在一开始开售时,就把价格定高点,用前面的利润来平摊后面可能存在的亏损。
虽然这样一来,衣服的价格就上去了,但至少我的风险能低点。
听起来,是个思路。但Shein没听。
Shein换了个解题思路,启动了小单快返。
什么是“小单快返”?
把订单变小。把生产变快。
首先,为什么之前宁可压库存,也要一次进一大批的货,把自己整得那么被动?就不能给厂家下个小点的订单,先100件、200件地进一批试试吗?
难。先不说订单那么小,大厂会不会接,就说这么进货,一旦发现卖爆,再想追单就来不及了。毕竟再等个把月生产出来,潮流都过了。
大厂接了不一定划算,那能不能和小厂合作?比如,光是一个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可以找到的小制衣厂都超过300家,那全中国都整合起来又有多少?
个把月等不了,那能不能把生产周期变快点?比如,把服装从设计生产到上架销售的时间压缩到半个月?2周?甚至,7天?
这样,是不是就能100件、200件地进货了?如果能,那一旦发现卖得不错,马上追单,这边还没卖完,后面一批都已经生产好了。还怕什么来不及?还怕什么压库存?
说得容易。这么多的小厂要对接、要管理。这么多的工序要准备,要配合。7天的生产周期,怎么可能?
靠口头说,不行。靠数字化升级供应链,行。
很多年前,服装产业的生产节奏,还是半年半年地开发布会。
后来,Zara来了,H&M来了,世界因此也多了一个词:“快时尚”。而新词的背后,是基于垂直整合的供应链,被缩短到1个月的服装生产周期。
今天,Shein也来了,行业分析师们又再次造出了一个更新的词:“即时时尚”。而这次新词的背后,是基于数字化技术驱动的供应链,被再次缩短到7-15天的生产周期。
通过“快返”,实现“小单”,解决“库存”。
进而,减少库存带来的损耗,让服装价格有更便宜的空间。
Shein的衣服,就这么算着算着,变便宜了。
有意思。可是,就算这样,也不一定能比本土品牌更便宜啊。
毕竟,Shein做的,是跨境的生意,要走的物流更复杂。这块成本怎么办?
继续算。
跨境:物流题
物流的成本,怎么算?
主要有2段。
1,头程。就是把衣服从中国运到美国。
2,尾程。就是把衣服从美国的仓库,运到美国的消费者手里。
我们一段一段算。
首先,第一段,判断题:
你觉得,把一件衣服从中国运到美国,是走“海运”更便宜,还是走“空运”更便宜?
都是明码标价,一查一比就知道:当然是海运。
确实。但是,Shein又没这么算。
因为海运,有一个细节:运输时间长。
而这会让一项成本变高:打包出库。
本来,衣服在中国生产好了,可以直接根据订单,在中国的仓库里打包分拣,入库出库。
然而,海运的运输时间,可能都是按月算的。
你总不能对周五就要参加Party的用户说,“不好意思请稍等,您的小礼服当前正在中国打包分拣,预计下个月送到”吧?
所以,走海运,就只能先把货全部运到美国,在美国的仓库里打包分拣,入库出库。
那么问题来了:打包分拣,入库出库,都需要人工。
中国的人工费用,平均处理一件可能只要两三毛人民币。而美国的人工费用,平均处理一件可能要两三块美元。
这笔差价,你算不算?
如果算,这笔账就变成了:空运+中国人工费用,或,海运+美国人工费用。
如果算得再细一点,还可以加进去不同情况下,不同的关税政策导致的成本差等。
这么算下来,Shein算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答案:空运,比海运更便宜。
现在,第二段,应用题:
衣服运到美国后,怎么送到美国的消费者手里?
也有明码标价,可以从美国的联邦快递、UPS等去比去选啊。
确实。但你肯定已经知道:Shein,又没有这么算。
因为这里,又有一个细节:在美国,不到1磅(大概400克,不到1斤)的件,运费是一样的。
这意味着什么?至少,对于轻飘飘的服装来说,意味着你买1件,和买2件,3件,实际产生的运费可能是一样的。
于是,Shein抓住这个细节,推出了一项政策:鼓励拼单,多买包邮。
大力鼓励用户拼单,一次买更多衣服。
比如,告诉用户,那10美元一件的小礼服,你多买个三五件,就能免运费。
用户一听,很开心,本来已经这么便宜了,居然还能再省一笔运费,真划算。
Shein一说,也很开心,多寄个三五件,可能大多还是在首重范围里,物流成本没怎么变高,却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头程空运。尾程拼单。
本来跨境最难做的物流题,就这么被做好了。

现在,再回看最初,你被空投到美国市场,左手“快时尚服装”,右手“跨境电商”的时刻。
你是什么感觉?还觉得没得打吗?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
怎么把交易做好?
做语文题,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开始。
和自己聊情怀,和投资人讲故事,和消费者做品牌营销……
这些,或许都能给这场交易锚定一个起点,打开一个可能。
但是,一旦真正上路,进入残酷的商业战场,最终总是要拼出一个结果的。
怎么拼?
竞争对手越是厉害,越别只是卷语文。要卷,还得卷数学。
谁能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拆解,一个数据一个数据地优化,降更狠的本,增更狠的效,谁才更有胜算。
就像,《孙子兵法》曾说的那样:“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你的土地面积,决定了耕地面积,进而决定了粮食收成,决定了可养兵数,决定了相对实力,最终决定了最终胜算。
你的仗能不能打赢,靠的不止是一个又一个的口号和故事,还有一步扣一步的推演和计算。
怎么算?尊重逻辑,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直到,把一个又一个复杂的难题,变成可以具体测算的数据,再变成可以真正拿下的结果。
2021年,Shein的交货周期已经比Zara快1倍,营收规模已经相当于3个H&M。
而在美国乃至其他很多国家的APP排行榜上,也已经取代了Amazon,成为美国iOS和Android平台下载量最多的购物应用。
但是,与此同时,拼多多旗下的Temu,已经在2022年上线,并在登录美国4个月后,销售额就已接近Shein。
而字节跳动旗下的TikTok,也已经在美国拥有了超1.7亿的月活用户,这个月刚刚宣布和亚马逊达成深度合作,进一步发力电商。
竞争,还在继续。
好在,今天中国的很多企业,都已经越来越厉害。不但敢于出海,在全球的市场里迎接挑战,还能够在商业世界里,算明白很多远比卷子里更复杂、更难解的数学题。
佩服。
祝福。
来源:刘润
原标题:《商业世界里做事,别卷语文,要卷,卷数学》
本文摘编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dongxizhiku@163.com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