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参加了一家汽车域控制器生产企业——车联天下的十周年庆典。这个企业的创始人杨泓泽先生是笔者的老朋友,近年来企业发展很好,销售额从五年前的亿元上下徘徊,今年可超过25亿,已成为国内汽车驾舱预控制器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这家企业发展快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与博世中国创建了一种中外汽车零部件合作的新模式。从2019年开始,这两家中外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合作生产基于高通8155芯片的新型驾舱域控制器。合作模式是:车联天下作为一级供应商,主要负责市场开拓、和整车企业商务对接、项目管理、软件设计与开发、生产组装与产品交付、质量控制与售后服务等;博世负责硬件与底层软件设计与开发,PCBA生产以及全过程技术支持与服务。
比较难得的是,博世作为世界汽车零部件头部企业,能认识到面对中国汽车产业日新月异的创新,自己在市场开拓和新技术应用方面有明显短板,能积极寻求与中国本土软件与应用特长的企业合作,全权委托车联天下做Tier 1,与车企对接开拓市场,编制应用层软件,自己屈尊做Tier 2的供应商。而车联天下则充分发挥自己熟悉中国市场和应用软件方面的特长,深入了解整车企业对驾舱域的创新需求的优势,全力开拓市场,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这是双赢的结果。博世中国让自己的新产品迅速扩展市场,加强了自己在中国市场的产业链;而车联天下则收获更大,通过与国际头部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和自己的技术创新,由非主流的汽车电子企业,成长为重要的新型域控制器企业。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满足于为博世基础产品开展市场开拓和应用对接工作,而是迅速发展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正在开发更多的满足中国汽车创新市场的新产品。
这件事情给我们的启发:一是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壮大以后,中外企业都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中国企业当然不会忘记学习、追赶阶段的收获、艰辛与受到的制约,但赶上甚至打败外国企业不是我们的目的,利用一切资源,发展好中国汽车产业,才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外国企业也不要满足于过去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而应该正视中国汽车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创新合作模式,为世界奉献更好的产品。二是在当前,汽车动力与控制技术产生重大变革,整车电子电器架构迅速升级,产业结构重构的新阶段,需要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创新企业间、产业间的合作模式。
本文摘编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dongxizhiku@163.com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