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杀回河南
斥资10亿,富士康加码中国河南,180°大反转。
“希望富士康坚定投资河南信心”。7月22日,河南省政府与富士康在郑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坐实了这一传言,市场热血沸腾。
富士康突然回头,河南突然喊话,二者重归于好,时机微妙。
富士康回头
押注造车
曾经富士康的掌舵人郭台铭表示:“苹果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的iPhone,我们既然能造iPhone,为什么就不能造电动车?”
相互奔赴
回归到开头的问题,富士康为什么选择郑州呢?
答案是,目前的形势下,富士康离不开河南,河南也离不开富士康。
富士康这么大的体量,去物色新人哪有老相好吃得顺嘴。郑州早就已经是富士康的第一大制造基地了,且郑州地属中原四通八达,依仗于航空港,物流可通全球,优势明显。
更重要的是,郑州背靠河南,河南目前已经有上汽郑州、东风日产、郑州宇通、开封奇瑞等十余家知名企业,汽车产业链相对成熟。
另有相关数据显示,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在2023年达到31.6万辆,同比大幅增长,并跻身新能源车产量TOP 10城市。比亚迪、宇通、一汽等众多新能源整车项目也相继落户郑州,还定下了打造“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目标,呈现生机盎然的景象。
而反观富士康的“去大陆化”,除了越南工厂比较成功,美国工厂、印度工厂都失败了,它需要河南,需要郑州。
大陆对富士康的心态也变了。
曾经,由于对外资外企的歧视性偏见,富士康和郭台铭并不受网友待见。
所以富士康转移生产线时,被骂“农夫与蛇”,低端产业,滚出河南,滚出中国。他们却忽略了,成功培育一个产业到底有多难。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路风曾说过,“不要把工业分出三六九等”,那种只追求一小撮“高精尖”,把中国经济中占比最高的传统工业体系抛在一边的思路是错误的(传统工业占整个工业体系80%左右)。
为引入一个像富士康这样的巨无霸企业进来,河南更是举全省之力,在土地、税收等方面,为富士康量身定制了系列优惠措施。有专家估算,这些优惠措施对应的招商成本高达120亿至150亿元左右。
富士康的落地,也带来了上下游企业跟进,不断壮大当地生产线,成为河南的重要经济支柱,带动地方经济产业以及出口的增长。
截至2024年5月,富士康累计为河南提供350余万个工作岗位。换言之,富士康再差,起码为颠沛流离外出务工的河南老乡们,提供了一个在家门口就近打工的机会。
由于富士康的产业调整,今年上半年,河南的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累计同比减少66.9%,出口减少88.3%,周边很多依赖富士康的小商户纷纷倒闭。
产业转型、经济阵痛,遇上就业率下滑,中国还有大量的普通人需要就业,大量的低收入家庭需要哺育。对比某些血汗工厂,富士康按时发薪,严格按照劳动法给加班费,竟然已经算良心大厂了,这就是赤裸裸地经济现实。
郭台铭早前的“赏饭吃”,其实也是没看到“依赖是双向的”的偏颇之言。另一方面,也说明,河南这个农业大省还是蛮务实的。
放下偏见,尊重包容,互惠互利,对于能为中国经济带来利好的企业,我们愿意双手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