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袭来的背后是对数据能力的拷问!

疫情袭来的背后是对数据能力的拷问!

疫情袭来的背后是对数据能力的拷问!

导 读 ( 文/ e-works媒体运营与知识服务事业部总经理 许之颖 )


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让疫情数据采集更简单、充分共享,构建疫情数据直报的通道,让“坏消息”传得快一些吧!


一场令人痛心的疫情,在无声无息中悄悄燃起。从12月1日不明肺炎的最初出现,再到“谈冠色变”、“惶恐度日”,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从车水马龙的喧嚣骤然到无声的寂静,武汉人刻骨铭心经历的背后,不得不引发人们深刻的反思。


疫情袭来的背后是对数据能力的拷问!

一、对疫情“保守”的判断,

造成难以阻隔的蔓延


从众多的疫情报道来看,武汉市多家医院的临床医生都有对于病情的发现,但非常遗憾的是,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当时并不了解武汉一些临床医生已经有了病毒传播变化的发现,然而医疗基层的感知,并未触动对于疫情的警觉,直到1月6日新型冠状病毒才被成功分离,1月8日,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才初步确认了新型冠状病毒为此次疫情的病原。


由于谨慎,由于条件受限,1月20日前的官宣一直是“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最终人们不愿看到的结果出来了,从425例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做出的回顾性推论,实际病毒在2019年12月中旬已经开始出现了大面积“人际传播”的情况。时逢每年一度春节家庭团聚的日子,再凭借高效、发达的交通体系,病毒已经大踏步地走出武汉、走出湖北,向全国各地蔓延。


疫情袭来的背后是对数据能力的拷问!


二、沉痛的教训

是对疫情数据采集和管理的拷问


对于疫情的发展,不禁要问:对临床医生的发现为何没有在第一时间引起疾控部门的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月3日召开会议强调: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其中疫情数据的采集与利用是体系能力的重要因素,缺乏数据支持就是缺乏对于疫情的快速响应机制、缺乏对于医疗资源合理调配的能力。而恰恰是当前令人堪忧的疫情数据的收集、处理机制造成了医疗救治、物资调配的无序:


① 医疗体系多部门自建数据平台,但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

医疗体系中有卫健委(医疗管理机关)、医疗机构(医院)、公卫服务机构(如疾控中心)等不同的职能机构,这些机构都有各自的信息平台采集与管理数据,比如大多数医院都已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病人就诊建立电子病历,疾控中心也建有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卫健委自己也有各种五花八门的系统,这些系统为各自的业务管理或医疗服务需求而建,因为隐私保护等原因,平台之间未建立联系,数据不能共享。


② 数据采集手段不统一、统计方式落后,造成数据上报迟缓

笔者每天都在关注新冠疫情每日新增的数据,但通常在早上7点以前,很难看到官方公布的前一天数据。实际上,不仅是各医疗机构间的平台数据没有完全打通,而且针对此次疫情信息来源多、采集手段不一,甚至非常落后。


疫情袭来的背后是对数据能力的拷问!

疫情数据采集自下而上,从最基层的社区卫生中心上报到区卫健委,再报给市卫健局,再汇总到省一级,依据人工采集,逐层汇报,工作人员只能通过电话、微信催收或上报数据,在这种工作模式下,自然看不到实时数据,谁也看不到。此外,官方公布的数据除了来源于社区的数据,还需要整合辖区医院、疾控中心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在不同的系统内,数据定义存在差异,需要数据清理、人工查重、补漏,统计人员苦不堪言,为此,仅一个区卫健委就需要安排近10人进行每天的数据统计,这还不包括社区统计人员。繁重的工作也使得工作人员频频出现感染情况。


③ 疫情数据无统一标准,数据融合难,形成疫情直报的严重阻碍


前文已提到,不同的医疗机构自建数据平台,解决了自身业务的效率提升,但由于管理目的不同,平台间的数据定义差异大,又缺乏集成,数据难于归集,给统计汇总带来很多麻烦。目前处在非常时间,数据统计需要快、准,便于医疗资源和防护资源的安排,由于过去没有积累,临时搭建采集渠道,部分寄希望于社区“毛细血管“的职能,可工作人员几乎无医疗专业可言,难于准确判断轻、重、急的危重程度,再加上有些行政命令无可操作性,如曾经要求社区人员逐家逐户排查发热病人,对于疫情数据的上报,估计也只能似是而非了。


④ 数据多头监控,利用无序

疫情发生,体系内外的多个职能部门都在关注数据,但各部门需要的数据又不尽相同,在原本杂乱、缺失的数据中淘出数据,应付各类表单填写,对于统计人员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归根结底,中国的医疗体系对于疾病、疫情信息采集、分析、利用、决策缺乏统筹规划,缺乏科学的规划。

 

疫情袭来的背后是对数据能力的拷问!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时光不能倒退,着眼于未来,需要尽快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疫情监控的信息系统建设。


首先,应从国家层面统筹,进行顶层规划。系统应充分考虑所有的参与者,应制定可执行、可操作的过程模型,设计覆盖各层级的紧急预案,形成业务模型,再以此为基础进行信息系统的顶层规划。


第二,是规范数据,形成疫情数据的统一标准,从国家疾控管理的层面,明确所需要的核心数据,明确定义数据的来源、数据的格式和数据管理的要求。


第三,是应实现医疗体系内外各信息平台的融合,对内整合医院、疾控中心、社区卫生中心的业务和数据,对外应与与其他公共服务系统建立联系,如交通、公安系统,便于数据的追踪和传播范围的控制,以及与主流社交平台提供的全民医疗服务对接。同时,也需要注意隐私的保护。推进过程可以多借鉴金融行业、税务系统的成功经验,务实推进,切实应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在2月3日的会议上还指出:要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指出:最原始最有效的方法仍是“早发现、早隔离”。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让疫情数据采集更简单、充分共享,构建疫情数据直报的通道,让“坏消息”传得快一些吧!



疫情袭来的背后是对数据能力的拷问!

疫情袭来的背后是对数据能力的拷问!

▼百家智能工厂精彩视频案例,点击了解!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数字化企业):疫情袭来的背后是对数据能力的拷问!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