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云计算产业链掘金

风起云涌–云计算产业链掘金


上一篇文章结尾预告了下,今天来交作业了。


因为查了很多的资料还有自己做了相当程度的梳理,所以还是费了些时间的,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大家对于云计算产业链中长期的投资有个清晰的思路。


云计算因为疫情的关系最近又被炒了起来,做服务器的浪潮,做IDC的光环新网,做Sass应用(ERP)的用友软件短期内都有了非常可观的涨幅。


然而现在你看这么火,其实云计算完全不是什么新东西了。从2006年云计算的概念被提出到今天,已经衍生大量的投资机会,也走出了大量的好公司。


云计算是过去美股十年牛市很重要的一个推动力。亚马逊靠着全球第一(市占率超30%)的云服务AWS市值成功突破万亿。自AWS发布以来,亚马逊股价暴涨了90倍。微软也靠着云服务Axure在这两年重返巅峰,一度再次站上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


现在美国在云计算的发展和渗透率上遥遥领先。根据国发院的数据,2018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仅相当于美国云计算市场的8%左右,这与同期中国GDP约占美国GDP的66%的现状差别显著。


落后对于我们做投资的来说并不是坏事,因为这意味着:未来空间更大,增速更快。


中国2018公有云市场规模约437亿元人民币,增速高达65%,远超全球市场。未来几年,也会延续这样的趋势。国内云计算阿里云遥遥领先,收入从15年到19年增长了20倍。


云计算的投资基本上只要把握一点,就是学美国,投资方向和投资标的都学美国就可以了。


今天文章略长,先把重要结论放在前面:

1. 在5G的驱动下,数据和流量将进一步呈现数倍的增长,未来云计算会延续高景气。


2. 当前产业链中最值得研究的部分是产业链上游基础设施(确定性高)和中游Saas应用,包括传统应用软件转云和云安全服务等(空间巨大)。


3. 云计算产业链静态估值普遍较高,上车短期风险不小,长期回报依然可观。


这是一篇基础的科普文,想看标的和结论的可以直接跳到第三部分。



1


云计算的价值和前景


什么是云计算?维基百科是这样解释的:

“云计算是基于网络提供的按需的、共享的、可配置的计算以及其他资源”。


单纯看解释可能有点费劲,我就直接跟大家说说云计算改变了啥。


如果没有云计算,开公司需要花费一大笔资金去买 IT软硬件以及寻求系统集成厂商的帮助,并且还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时刻维护。


而在云计算出来后,很多东西都可以交给云,不需要企业去购买服务器、购买软件、再找第三方进行实施。


在云计算的架构下,一般企业会大大受益,核心就是云服务可以让企业做到:按需购买,弹性扩充。


说一个应用场景你看你就明白了,年后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学校开始搞线上直播开课,对于某些线上讲课平台来说一下子迎来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流量。


在传统模式下,企业这个时候需要按照最大需求购买硬件。这样做不但效率低,而且会在疫情过后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而如果采用云服务,就可以在流量暴增的时候短暂性地加服务就可以了。


为什么阿里云做的好,也跟早期要解决双11的流量暴增问题有很大的关系。之前每天四平八稳地卖东西,突然有一天成交量脉冲式上涨,服务器支撑不了。于是阿里云开始探索云计算这种模式。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最早的12306,当时它经常在春运的时候因为网站崩溃的问题被投诉,现在没有任何问题了,因为它搬到阿里云上去了。现在绝大多数银行、医疗企业都把数据中心搬到云上去了,所以云计算的本质就是IT支出的重新分配。


总得来说,云计算的出现,改变了传统IT行业的供需格局。因为计算和储存都集中到了云计算厂商,所以集中采购导致云计算厂商的议价能力大幅提升,进而云计算厂商的价值大幅提升。


这也是云计算能够大跨步发展的基石,云计算产业链中的需求方和供给方都获益良多。


搞清楚云计算的意义后,我们开始梳理云计算的产业链。



2


云计算产业链梳理


云计算产业链较短,简单来说,云计算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硬件基础设施——中游云计算厂商——下游多样化的云服务模式。


看下面这个图,会更清晰一些:


风起云涌–云计算产业链掘金


很多人区分不清楚下游和中游,我简单补充一下。我们大家熟知的很多SaaS软件应该算中游,比如钉钉。不过钉钉是标准化的,可能还不能满足一些企业的需求,这时候你会发现钉钉上还会有内嵌的各种服务插件,比如OKR管理工具之类的,这些才真正是云计算的下游。


上游和中游的硬件基础设施是云计算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因而也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础和核心。


先说中游的云计算服务商。


亚马逊AWS和阿里云大家都听过,分别是中美云计算市场的绝对龙头。但其实AWS和阿里云只是其中一类云计算服务商,按提供服务的层次区别,云计算服务商有三类:IaaS、PaaS、SaaS。


具体区别可以看下图:


风起云涌–云计算产业链掘金


我们可以把它们分别比喻为灶台、灶台+食材、直接点餐。


IaaS只租底层基础设施,获取算力支持,比如AWS和阿里云,还有腾讯云,金山云之类的。


PaaS租整个平台,比如Google APP Engine,用户可以在Google的基础结构上运行自己的网络应用程序。


SaaS直接租用云计算服务应用软件。比如Salesforce CRM,ZOOM视频这样直接购买服务使用的应用软件。


这三类中PaaS占比很小,投资的话基本都只关注IaaS厂商和SaaS厂商。

在分别说一说IaaS厂商和SaaS。


1)IaaS:


IaaS厂商格局已经相当清晰,现在这个市场已经高度寡头化了。全球前四占据六成份额,AWS和Axure占比接近5成。国内来说阿里云一家独大,腾讯云排第二。目前IaaS的巨头厂商的增速均高于平均增速,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云服务厂商集中。


IaaS的最大价值就是给多数企业提供“按需弹性订购”的基础设施服务,所以IaaS要做的就是利用服务器、存储等规模部署将单位效率最大化,单位成本最小化,从而达到规模效应。


对于IaaS厂商来说,规模越大,优势越明显。阿里云七年前一个季度只有一个多亿,如今一个季度收入已经破百亿。


国内市场方面,阿里云是绝对的龙头,腾讯云排第二,亚马逊AWS第三,百度云第四,但差距明显,其他比如金山云,京东云等等差距比较明显。


风起云涌–云计算产业链掘金


以后国内的云计算领域大概率就是双寡头,“二马”争霸,就像现在的支付市场一样。对比全球云计算巨头,二马的云计算都还有长足的空间。


2)Saas:


相较于IaaS厂商的高度寡头化,小厂商基本出局的格局,SaaS厂商可以算是百花齐放了。


毕竟一般来说,越往产业链下游,越接近用户,标准化程度越低,无法简单进行参数的横向比较。


只要懂用户,会做产品,就有机会成功。美股已经出现了好几个SaaS大牛股,比如salesforce,Twilio。A股这边也有用友,广联达等在过去两三年股价已经翻倍。


SaaS厂商的研发和应用能力最重要,这个方向将来会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而且还大有前景。


在过去,单机软件贵的离谱,盗版横行,比如Office和PS这样的办公软件,价格昂贵,大量的用户使用盗版。而云时代的到来,使得使用门槛大幅降低,原来好几千的office现在一个套件一年的使用权也就几百块。


对于企业用户来说,一套复杂的ERP  license动辄上百上千万,同时需要配套高价格的培训实施费用。然后实施周期很长(包含业务流程改造,二次开发满足定制化需求),没有个一年半载根本完不成。


这种背景下,中小企业信息化改造的资金和时间成本都很高,一大部分长尾客户被挡在门外。


使用价格的大幅降低,加之国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盗版,从而使得行业整体容量也迅速扩大。


除了市场容量大增之外,对于转型SaaS的传统的软件厂商来说,还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收入变得可预期了。


以前是项目制的,卖一个是一个,今年业绩好,不能确定明年好不好。而变成SaaS后收费服务是订阅制的,一但订购,基本都是相对长期的稳定的。


这也是以前这些传统软件估值很低,现在估值明显高出一截的原因。


整体来说,现在相比美国的SaaS发展来说,我们中国现在是大大落后的。


这里边有很多原因,比如说我们信息化水平较低,市场意识没起来(美国SaaS发展时已进行了20年的信息化建设),国内SaaS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限制,过去销售过于依赖渠道等等。


不过近两年已经明显看到国内SaaS开始起量,国内的互联网厂商都在向企业级市场发力,阿里做钉钉,投资恒生,腾讯投资长亮等等。传统软件龙头金蝶、用友、广联达、石基等都在大力向云化进行转型;初创企业中也陆续涌现一些优质厂商。


接着往云计算产业链的上游看,就是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了。


3)云计算的基础设施:


上游主要是给Iaas厂商提供支撑的,首先是需要很多很多的数据,其次这些数据中心需要需要服务器、交换机以及一系列的基础硬件设备。


数据中心和基础设备供应商作为云计算的地基和核心,直接受益于流量增长,也是目前A股这一波云计算炒作的主要方向。


而基础设备供应商中,大概是下面这样一个关系:

服务器厂商向云计算厂商和第三方IDC提供服务器;

网络运营商主要指三大电信运营商,他们向云计算厂商和第三方IDC提供宽带;网络设备厂商提供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核心设备。


第三方数据中心(IDC)同样向基础设备供应商采购硬件,再向云计算厂商提供机房、机柜等产品和灾备等服务。


这些云计算基础设施厂商的收入来源,其实就是IaaS大厂的资本开支。所以关于这些基础设施厂商的投资,主要看IaaS大厂的投资节奏和方式。


从全球来说,19年三季度开始,受益于5G网络的建设,全球的云计算巨头开启了新一轮的资本投入,未来这个趋势仍将伴随5G建设持续下去。


云计算的投资是严格遵循时间顺序的:IDC交付(基建->机电)—>光网络(光纤/连接器->交换机/光模块)—>服务器/存储。


其中IDC从建设到交付需1.5年左右时间,需提前规划启动。多数云计算厂商会在IDC交付后将光网络一次性部署完毕,而服务器则按需上架,类似于先把房屋的硬装完成,然后再按需购买家具家电。


这次疫情造成的流量增加,其实短期最受益的是服务器,然后才是光模块和数据中心。


厘清产业链后再来说云计算的估值与投资。



3


估值与投资


1)云服务厂商:IaaS格局稳定,主要看点是SaaS


从美国的云计算发展历程来看,基本只有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吃肉,其他厂商连汤都喝不到。


未来国内IaaS基本会是阿里和腾讯的世界,最多加一个华为。


不过虽然阿里云和腾讯云确定性最强,未来将最大程度的受益于中国云产业的发展,但这两家企业业务繁杂,云计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占比不算高。要投资阿里腾讯,只看云计算是不够的,所以在此不再详述了。


A股上市的IaaS厂商只有一家,就是刚在科创板上市的优刻得(UCloud)。UCloud的业务也算是大而全,目前最新市值是403亿(2020年2月21号),昨天刚发布19年的业绩快报,营收为15.1亿元,PS估值高达27倍。(亚马逊AWS的PS估值在10倍左右)


总体上来说,我并不看好UCloud,19年UCloud增速只有27%,已经逊色于阿里云和腾讯云。公司宣传的差异化定位其实也没什么差异,未来想和阿里腾讯抢饭吃,不容易。


对于云服务厂商来说,IaaS层的格局已经相当稳定,未来选股最重要的就是在SaaS层去找,A股有不少公司已经在SaaS层领域做得不错了,或者正在向这个方向转型。


尤其是从传统软件龙头转云做的比较成功的几家公司,比如用友网络,广联达和石基信息等。


目前这几家公司的估值都不低,但也不至于像表面显示的上百倍PE那么夸张。简单来说,这些转云之后的软件服务企业,不能再简单的看PE来估值,因为转云之后,商业模式变成了先收钱、后服务,报表上就是先有现金流,再有利润,所以用P/OCF比P/E更有效。后面有时间我会专门花一篇文章来简单说一下云服务公司的估值。


2)云计算产业链的基础设施:最值得关注的主要是数据中心,光模块,交换机和服务器。


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极其仰仗IaaS大厂的资本开支,所以周期性较高,严格来说并不算是很好的商业模式,只是目前来说,刚好处于新一轮周期的向上阶段,而且还大概率将持续2-3年,所以还是值得关注。


先说数据中心吧,伴随着5G落地,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整体增速达25-30%应该问题不大,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11%)。


国内数据中心的主要玩家仍然是三大电信运营商,但是近年来,一大批民营企业的营收规模也在迅速扩大。第三方IDC龙头为万国数据(4.5%),第二梯队企业主要有世纪互联(4.1%)、光环新网(1.8%)、宝信软件(1.5%)。


有价值的数据中心严格来说不一定是份额最高的,而是在核心城市拿地成本和资金成本比较低的,这样才能保证较高的利润率。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光环新网宝信软件,光环新网主要在北京和上海地区拥有很多核心数据中心资源,利润率较高。宝信主要是大股东给力,有大批便宜的地,而且绑定了钢铁行业的云转型需求。


目前两者估值略贵,但估值泡沫不大,比前面提到的几家SaaS企业要好些,如果再有回调,会是不错的买入机会。


其次说下光模块,云计算光模块需求主要在海外,看的是亚马逊们的资本开支,目前来说已经出现拐点进入景气周期,叠加5G需求,未来两年也是30%左右的增长。


比较值得关注的公司就两家,一家是中际旭创,一家是新易盛,前者是全球高速数通光模块份额第一,后者是后起之秀。两家公司目前的估值泡沫化比数据中心要高,有20%以上的回调会是很好的机会。


服务器和交换机不再说了,逻辑和数据中心和光模块差不多,增长确定,但是短期估值也是偏高。主要关注的公司有三个,紫光股份(交换机),星网锐捷(交换机)和浪潮信息(服务器)。


最后总结一下,目前云计算产业链静态估值普遍较高,上车短期风险不小,长期回报依然可观。


除了估值部分,这是一篇对于中长期都算有效的文章。之后此类的行业方向写作,也尽量会去写一写长期管用的内容,而不是短线博弈的东西。


……

如果你看到这儿,表明你已经看完了整篇文章,感谢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

如果觉得好,欢迎点在看。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点打赏~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月球密探阿波罗):风起云涌–云计算产业链掘金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