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固碳、储氢、航运燃料、掺混发电:绿氨行业概览与展望(附报告)
摘要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世纪热潮中,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下一代能源技术,绿氨正在成为近期全球关注的焦点。相较于氢,氨由于其在储存和运输方面的明显优势,正在从最传统的农业化肥领域向能源领域拓展。2022年年初,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委连发两文,提出提出逐步引导原本高耗能的传统合成氨优化原料结构和生产技术、淘汰落后低效产能,向绿氨发展;以及探索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在合成氨等行业替代化石能源的示范等。未来合成氨市场将进一步由传统合成氨向绿氨转移,绿氨的市场规模必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氨作为零碳燃料和氢能的载体,“氨-氢”能源密不可分,是实现未来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柱。毕马威中国于今年9月发布了《一文读懂氢能》报告,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和市场反响。在此基础上,本报告聚焦绿氨行业,从氨的简介和分类入手,对全球市场、中日韩三国发展策略、重要应用领域、绿氨成本趋势、以及海内外企业布局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梳理。主要发现包括:
氨的简介和分类
氨目前是世界上生产及应用最广泛的化学品之一,主要用于制作硝酸、化肥、炸药以及制冷剂等。目前全球八成以上的氨用于生产化肥。
全球市场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70%以上
目前绿氨生产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化仍有待时日。随着公众减碳意识的进一步提升以及政府关于碳排放和防止大气污染立法的进一步完善,相信绿氨的产业化发展将加快。从全球范围来看,2021年绿氨市场规模约为3,600万美元,到2030年预计将达到54.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4.8%,潜力可观。
中日韩三国合成氨增长速度世界领先,发力布局绿氨转型
未来中日韩三国的合成氨市场增长速度领先于世界,预计2035年将达到1.5亿吨,其中作为燃料的动力氨将达到0.9亿吨,市场占比达60%,需要加快向绿氨转型才能在满足如此大市场需求的同时减少碳排放。
应用领域集中在固碳、储氢、航运燃料、掺混发电等场景
固碳载体:绿氨生产过程接近“零碳”,耦合CCS技术固定二氧化碳,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氢的载体:绿氨作为储运氢的载体,可实现氢的低成本远洋运输。无碳燃料:绿氨是未来航运业脱碳的主力燃料之一。掺混发电: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愿景下,推进火电机组掺烧氨或纯氨等低碳燃料是发电领域碳减排的重要技术方向。
绿电价格下降带动绿氨成本呈显著下降趋势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下降及风光电氢氨一体化技术的成熟,绿氨的成本将显著降低。
国内外企业积极布局绿氨产业
全球绿氨产业发展处在产研结合和商业化早期阶段,但由于其广阔的市场前景,海外和中国企业竞相布局绿氢-绿氨赛道。
查阅完整报告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