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德年底三连发再谈中美大国竞争!提出“极限竞争”与“稳定竞争”新概念,是怕了吗?

兰德年底三连发再谈中美大国竞争!提出“极限竞争”与“稳定竞争”新概念,是怕了吗?

2021接近尾声,兰德公司三日内连发三个报告,聚焦中美大国竞争。三个报告分别为12月1日发布的《与中国的极限竞争指南》(A Guide to Extreme Competition with China),11月29日发布的《稳定大国竞争》(Stabilizing Great-Power Rivalries)与《从制度上实施中国在亚洲的大战略》(Implemen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 in Aisa Through Institutions)。本文对此三个报告的主要内容与关键结论进行摘编与译介,仅供学习参考。

兰德年底三连发:聚焦中美大国竞争

本文主要内容及关键词

 

1.《与中国的极限竞争指南》

①强调大国竞争动态对国家权力工具的重要作用,保持竞争力的极限保持敏感度;                                  ②重要结论:中美竞争重点与根本应放在教育、科学、技术及基础设施的投资,地缘政治竞争只能暂时延缓中国发展速度; ③中美竞争新框架(强调风险回报权衡,5种政策回应方法);④中美竞争10个政策建议

 

2.《稳定大国竞争》: 强调大国竞争的稳定性;导致大国竞争不稳定的3个危险因素;稳定竞争的2个政策选择(军备控制,国际体系约束); 对美国陆军的3个建议(灰区威慑,加强军事沟通,军备控制)

 

3.《从制度上实施中国在亚洲的大战略:探索性分析》:中国的大战略及近期目标分析; 中国战略演变趋势(增加国际组织与机构的作用)

 

兰德备战系列报告(一):中美作战想定与美国对华战略制定

兰德备战系列报告(二):美国对抗中国的军事能力

兰德备战系列报告(三):美国对抗中国的部队规划、资源配置与重要同盟关系建设

兰德年底三连发再谈中美大国竞争!提出“极限竞争”与“稳定竞争”新概念,是怕了吗?

1.极限竞争

2021年12月1日,发布报告《与中国的极限竞争指南》(A Guide to Extreme Competition with China),报告研究了:①中国在全球的地位及其行动,②美国制定与中国竞争的战略时应考虑的因素,③中美竞争在外交、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潜在风险与回报分析,以及增加美国优势的措施。

1.1 报告概况

(1)报告背景:中美竞争局势紧张

报告指出,中美竞争动态发展迅速,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新冠疫情的全球流行非但没有促进更大的合作,反而加剧了紧张局势,并促使美国重新思考、重新构建和加强美国的竞争地位。

(2)基本判断:长期竞争趋势对美国不利

美国或许有能力抗衡中国的影响力,但中国的快速崛起意味着与中国的竞争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相关竞争措施也将受美国和国际法的约束。此外,从长远来看,社会和经济趋势将使美国处于不利地位。因此现在需要修改联邦支出优先事项,以促进美国的经济增长、创新与合作。

(3)报告目的与重要建议:保持美国竞争力极限的敏感度

本报告的目的是:在考虑到美国影响力有限情况下,提供符合美国利益的、现实的、可操作的政策选择,并为决策者提供全新的思考框架。该框架主要借鉴对中国意图的评估,并解决了竞争动态如何(或可能)在国家实力的外交、信息、军事和经济要素中发挥作用,同时保持对美国竞争力的极限保持一定的敏感度。

1.2 主要结论

(1)要不要竞争?要!超出地缘竞争范畴的全领域竞争 

对于美国来说,与中国竞争有风险,但不竞争的风险更大。美国有能力对抗、竞争或击败中国的影响力,但这样做存在风险。如何与中国竞争的决定受到美国法律、国际法、以及维护国际规范标准的约束与负担。

美国不应只将中美竞争重点放在地缘政治影响力或惩罚不当行为方面,这种防御最多只能推迟中国追上美国的速度。现实是,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以超过美国两倍的速度增长。如果中国最终达到日本或亚洲“四小龙”这些国家的生产率水平,其国内生产总值可能是美国的三到四倍。中国产品和服务已经通过“在价格、质量、融资和交付方面击败美国”,并且在全球主要市场上取代美国产品和服务。培育美国的正式联盟和伙伴关系网络对于平衡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至关重要。但美国与中国的竞争也涉及教育、科学、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新投资。

(2)提出中美竞争新框架,强调政策制定者需权衡双方的风险与回报

在该框架下,美国可以有五种不同的政策回应方法:

【政策回应一】报复、威慑中国的行为

无论美国选择报复、还是阻止中国的胁迫,政策制定者都应该为中国的反制措施做好准备——这些措施可能与美国最初的行动不相称。

【政策回应二】推广现有规范,推广新闻,制定国际规则和标准,界定和揭露中国的违法行为。

除了建立外交和经济联盟体系之外,中国还在联合国等现有国际机构中担任领导职务,这两项举措都赋予了更大的权力来制定规范和标准。此外,中国的双边融资做法具有决定性的优势和机会。

【政策回应三】保持美国在提供全球利益方面的领导地位

无论有没有美国的领导或参与,建立伙伴关系、联盟和安全合作安排都有利于提供与中国结盟的替代方案,并增强弱势国家、私营部门集体应对或抵抗的能力。

【政策回应四】支持和建立全球联盟和伙伴关系

提升自身的形象,慷慨地保护合作伙伴,对处于危机中的国家做出反应,透明地支持新闻自由,并积极合作。增进信任,为中国提供替代方案,将有利于美国和最容易受到中国影响的国家。理解“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技术和经济影响力的长期博弈的工具。该倡议达到了许多目的,但并非所有目的都必然对中国有利。虽然由于美国政府对私营部门干预的限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限。然而,美国可以采取发展融资举措,并提供激励措施,以鼓励在受中国经济外交影响的国家投资。

【政策回应五】重塑美国体制活力

如果政策制定者希望在中国行为发生时予以反击或报复,需要提前明确发起行动的具体状况:

(1)一旦就是否以及如何全力应对达成一致,政策制定者应该利用美国国家力量的各方面能力,建立国际共识。如果有采取行动的政治意愿,国际机构可以威胁或强加大规模的外交、经济和军事代价给中国。

(2)如果没有准确的情报和持续的战略博弈,以及对能力和合作伙伴互操作性的实地测试,则无法如上述那样进行回应。而是应将重点转向重塑美国体制活力方面,包括:支持美国国内的实力,以税收激励和其他联邦计划的形式填补中国离开美国市场留下的空白,以实现跨部门供应链的多样化。

具体来说:

在互惠方面,同样需要前瞻性的协调和门槛设定。决策应该考虑中国在哪些方面受益于市场准入,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了市场准入。中国的知识产权盗窃、双重用途技术的收购以及全球供应链的主导地位都是当前失衡的症状。

不断、严格地重新评估和改进军事战略可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并从中国对美国反应的计算中消除可预测性因素。对创新和伙伴关系的投资可以让美军承担更大的风险,从而补充这些努力。

国际机构可以威胁或强加大规模的外交、经济和军事成本,但如果没有准确的情报、持续的战略博弈以及能力和合作伙伴的互动,这种反应几乎是不可能的。

1.3 美国应对中美竞争的政策建议

(1)国际共识/战略:借鉴美国国力要素的能力,在制定与中国竞争的战略方面建立国际共识。

(2)供应链多样化:加强美国国内能力,并利用税收优惠和其他联邦计划使供应链多样化。

(3)投资军事与创新:投资于军事创新和伙伴关系,这可以让美国在与中国的竞争中承担更大的风险。

(4)强化规范与贸易关系:签署执行现行规范和标准的条约并加入联盟以加强贸易关系,在中国感兴趣的政策领域的委员会和委员会中起带头作用。

(5)网络空间安全:在网络空间发挥领导作用,使其符合国际武装冲突法,并鼓励采用优先考虑安全的标准。

(6)反击中国经济:积极反击给中国带来巨大优势的经济做法。

(7)宣传美国自由形象:为增强信任,宣传合作、慷慨、保护合作伙伴和支持新闻自由的美国形象。

(8)激励投融资:采取发展融资举措并提供仔细监测的激励措施,以鼓励对易受中国经济胁迫的国家进行投资。

(9)加强联盟关系:建立伙伴关系、联盟和安全合作安排,为与中国结盟提供替代方案;这应该包括与美国和其他地方的中国侨民社区的关系。

(10)公开集中诋毁宣传:扩大组织基础设施,通过协调、集中的机制公开传播谴责和诋毁中国宣传和胁迫的信息;可信的信息应以对中国活动的全面了解为后盾。

兰德年底三连发再谈中美大国竞争!提出“极限竞争”与“稳定竞争”新概念,是怕了吗?

兰德年底三连发再谈中美大国竞争!提出“极限竞争”与“稳定竞争”新概念,是怕了吗?

2.稳定大国竞争

2021年11月29日发布报告《稳定大国竞争》(Stabilizing Great-Power Rivalries)。报告分析了:①导致国家关系稳定/不稳定的关键因素;②美国最最要两个竞争对手(俄罗斯和中国)现状;③美国与中俄维持稳定对抗的政策;以及④在与中俄竞争加剧时期,美国陆军的调整策略。

兰德年底三连发再谈中美大国竞争!提出“极限竞争”与“稳定竞争”新概念,是怕了吗?

 

2.1 《稳定大国竞争》报告概况

 

(1)背景:国际体系竞争愈发激烈。

 

美国政府内外的共识是,国际体系正朝着主要国家之间摩擦不断、有时甚至是激烈竞争的新时代迈进。

 

(2)研究目的:评估大国间新兴的战略竞争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美国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新出现的战略竞争,研究最有可能在这些竞争中保持长期稳定的方法,并得出对美国陆军能力和态势的影响。

 

(3)报告基本结论与建议

 

评估表明,美俄和美中对抗的稳定性堪忧。虽然某些背景因素,如相互战略脆弱性,仍将是冲突的缓冲地带,但许多不稳定的警告信号清晰可见,未来似乎可能更加动荡。

 

(4)建议美国陆军:加强政策反应的细致程度

 

该报告特别为美国政府和美国陆军提供了管理这个充满挑战的新竞争时代的建议。确定的一个总体主题是,为了确保稳定,避免战争,应对这种激烈的大国竞争的政策反应应该是细微的,而不仅仅是增强对抗竞争对手的能力。

 

2.2《稳定大国竞争》主要结论

 

(1)稳定的竞争的两个关键因素

稳定的竞争由两个关键特征来定义:一是相互接受共同的现状,二是有弹性的平衡以吸收冲击和不确定性。分析表明,竞争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背景和政策因素、以及竞争对手的关键战略认知。

 

军事威慑与平衡

 

双方都拥有核威慑力量与强大的军事能力;两个国家的相对实力形成了一个基本的、也是最高级别的军事平衡,其特点偏重于防御优势。然而,这一原则不适用于如网络攻击等低于战争门槛的所有形式的侵略;此外,如果发生大规模危机,先发制人的代价可能会被放大。

 

战争成本巨大

 

拥有核武器和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提升了战争的潜在成本,从而有利于维持稳定。全球市场体系为和平有效地获取资源和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机会。一旦发生冲突,国家间高度依赖的经济将遭受巨大破坏。此外,如果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相互开战,全球经济可能会遭受严重的反弹。

 

(2)当前大国竞争的“不稳定”趋势及其危险迹象

 

研究显示,大多数关键因素正在推动美中和美俄之间的竞争走向不稳定。目前唯一的稳定因素是威慑军事力量以及冲突的破坏性后果。

 

其中,导致不稳定的因素包括:

a.美国国内利益集团的影响:国内的外交政策精英、政府官员和军事领导人倾向于支持强硬政策。

b.中国意图与实力的增长:中国试图增强世界政治地位的行动加剧了竞争,并有破坏竞争稳定的风险。

c.没有共同敌人:理论上,两国可以为应对共同的气候威胁而共同努力,从而加强稳定的国际关系,但美国目前的政策排除了这种合作。没有共同敌人作为目标,很容易使得对抗加深。

 

(3)美国用来稳定竞争的政策选择

【政策选择一】寻求相互透明、通知和军备控制的机会

 

可通过减少不确定性和威胁感知,改善关于另一方信念、意图、能力和立场等信息来源,从而加强竞争的稳定性。

制定旨在提高透明度的正式协议,既可限制新能力的部署,也可建立减少不确定性的机制。

其他相关措施包括:新制定或更新战略武器协议、对关键地区常规力量的新限制,以及旨在提高透明度的开放天空式协议等。

 

【政策选择二】采取美国可以采取的行动来塑造国际体系,以扩大其制约作用

 

美国应维持并深化二战后美国在全球国际体系中的规范,以维持结构性的约束与稳定。如:重新支持联盟,利用国际法和准则作为应对具体挑衅的基础,投资于为解决争端提供稳定框架的国际机构和进程。

 

2.3 对美国陆军的建议

 

所有军种,包括陆军,都应从稳定竞争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仅仅是提供威胁对手的能力,才能最有效地为国家利益服务。历史表明,战略对手之间爆发战争的最高风险源于他们对生存风险的担忧。

 

就陆军来说,具体措施包括:在概念开发中,慎重考虑风险升级的做法,并在设计态势时认真考虑竞争对手对重型地面部队构成的威胁的看法。

 

具体建议有三:

【建议一】地面部队可在有效威慑和破坏稳定的挑衅之间灵活掌握

 

分析认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最担心:美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几乎没有警告的情况下就能抵达本土的能力,具体包括:核能力,以及隐身无人机与高超音速武器这种非核能力。

 

当然,陆军也可以在不构成破坏稳定的情况下加强威慑。比如:小规模的地面部队、不足以对他国构成进攻风险的重型部队、地面部队轮换以及参与训练和建议任务或演习,都可以加强军队行动的意图,而不会引起挑衅,或导致不稳定的局面。

 

虽然这种行动能力极为有限,但仍可以在低于威胁水平上发出明确的威慑信号。如此便可以在不向前部署挑衅能力的情况下加强威慑。

此外,陆军还可以加强概念和能力的发展,允许更小、更轻的单位有效防御重装甲部队或海上突击部队。任何能最大化非伤害性力量的威慑效果的力量设计、技术、姿势或概念都有助于有效地穿针引线。

 

【建议二】加强与中俄军方沟通,建立有用的交战规则

 

在竞争不断升级的背景下,陆军和国防部需要最大程度地强调该做法。包括:美国和对手军队指挥官的地区会议、军种负责人的相互访问、建立特定问题工作组等等。旨在创造更多机会,加强美国陆军军官与中俄同行的定期对话。虽然无法解决重大战略分歧,但可以为控制战区事件奠定基础。

 

【建议三】军备控制与削减

 

陆军可检查在欧洲的部署、态势和能力的潜在制约因素,以增强稳定性。由于各国都在发展可信的威慑能力,武器限制并不十分现实,但该手段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保证安全的有效手段,陆军可评估最有效地支持其行动目标的军备“限制”。

 

2.4 报告核心主题:避免战争,维持竞争的“稳定性”为最优先事项

 

以上结论指向一个最重要的主题:竞争升级的时代背景所要求的,不仅是能力的持续增加,抓住一切机会威慑对手……而是要保持稳定的竞争,并避免战争。包括美国陆军在内的其他军种和国防机构,都需要增强“新竞争时代”的管理能力,尤其是如何管理这些“不确定性”。

此外,为达到威慑对手的目的,军事能力只能占有一半的考虑,而另一半则应是在做出有关态势或能力发展决定时,更应考虑其对稳定性的影响。

 

(1)“能力相当”有助于军事平衡的稳定与安全

 

历史表明,如果双方都建立军事威慑能力的底线,并强调重大侵略的风险,则双方都会从稳定局面中受益。然而,本研究表明,目前局面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共识与倡议来达到平衡,并将威慑与各种承诺相结合,即使是在竞争中,需要认真对待制定正式和非正式道路规则的必要性。

 

(2)塑造国际体系,放大其约束效应

 

美国的政策应维持、深化美国自1945年以来的一系列规范制度。

 

(3)增加透明度,寻找军备控制的机会

 

美国可以通过给竞争对手更高地位的方法,换取符合美国利益且稳定的贸易空间。同时,美国陆军应更多地考虑如何稳定大局,精简(控制)军备,而不仅是只专注提升威胁对手的能力。

 

兰德年底三连发再谈中美大国竞争!提出“极限竞争”与“稳定竞争”新概念,是怕了吗?

3.大战略

2021年11月29日发布报告《从制度上实施中国在亚洲的大战略:探索性分析》(Implemen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 in Aisa Through Institutions)。报告研究了中国大战略与实施情况,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应对反应。

兰德年底三连发再谈中美大国竞争!提出“极限竞争”与“稳定竞争”新概念,是怕了吗?

 

3.1 报告概况

 

报告称,中国的大战略可能已经改变。

本报告回顾了中国大战略及其在亚洲的实施情况,并以朝鲜半岛国家为案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中国主要使用基于制度的战略来实现与朝韩更大程度的经济融合,并同时采用了制度性和非制度性举措。

 

3.2 研究结论

 

(1)冷战后,中国的大战略始终以一个长期目标为指导

 

即:在社会经济、外交和国防领域建立亚洲与全球影响力。

 

(2)中国的战略目标

 

中国长期目标的重点仍是复兴,即重新获得中国作为先进国家和大国的地位。目前的阶段性目标有三:

①与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实现更大的经济一体化;

 

②控制与美国在亚洲和全球的竞争;

 

③建设软实力,寻求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软实力参与,而不仅仅是在发展中国家。

 

(3)中国战略演变趋势:增加对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利用

 

即更多地利用多边、区域和双边机构等制度来解决中国利益的社会经济、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说:

 

首先,中国对亚洲的关注从东南亚和东北亚发展为覆盖整个亚洲。这种变化由经济需求驱动的,如获得矿产资源;也有安全需求,比如确保与中亚国家的边境安全。

 

第二,经济一体化取代亚洲和全球的贸易开放。中国现在扮演了美国和其他 发达国家传统上扮演的角色,通过提供发展资金来创建一套由中国出资的陆海基础设施走廊,将中国与亚洲和欧洲其他地区连接起来。

 

第三,由于与美国的关系已经变得更具竞争力,中国需要管理这种竞争,而不是培养战略伙伴关系。

 

第四,寻求全球软实力参与。

 

第五,战略工具越来越依赖机构,主要是社会经济机构,也包括外交和安全机构。

来源:学术plus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