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巨头们的2019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博世的一举一动都具有风向标式的意义,而芯片就是博世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今年10月,博世宣布旗下罗伊特林根工厂将于2020年开始生产新一代微芯片,三年之后将用于多款量产电动汽车。


博世预计2019年全球汽车产量将下滑5%,但同时认为即使车市下行,半导体依然会有较好的增长机遇,也是博世未来发力的重心之一。
自2015年以135亿美元收购美国天合后,采埃孚加速数字化转型,走上了“买买买”的扩张之路。今年3月底,采埃孚宣布,以每股136.5美元的价格收购威伯科,股价总值约70亿美元,预计交易将在2020年初完成。


采埃孚与威伯科合并后的销售总额将达约400亿欧元,有望跻身全球零部件排行榜前三位。
大陆集团于11月20日表示,由于更为严格的排放规定降低了市场对内燃机的需求,公司将削减发动机制造业务,而此举将导致其在2028年之前裁员约5040人。此次裁员涉及大陆集团在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地的5家工厂,这些工厂主要生产汽柴油发动机零部件。


大陆集团预计其2019年将出现十年来首次年度净亏损,促其加速从内燃机到“新四化”的转型。
今年11月初,日立和本田宣布,将集合双方旗下的4家零部件企业,组建成一家全新的公司,合并后将成为日本第三大零部件厂商。新公司由日立持股66.6%,而本田持股33.4%。


“新四化”促使整车企业和零部件厂商竞相联合,以分担成本和风险。
今年6月初,德国半导体厂商英飞凌宣布收购美国电子芯片公司赛普拉斯。根据最终协议,英飞凌将以每股23.85美元现金的价格收购赛普拉斯全部股份,交易价值总计90亿欧元。


电动化及智能网联浪潮使得芯片成为重中之重,也使得半导体行业整合大潮此起彼伏,英飞凌与赛普拉斯的合并绝非最后一起。
作为德国工业的标志性企业,去年9月,蒂森克虏伯宣布,计划将集团拆分为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即蒂森克虏伯材料公司和蒂森克虏伯工业公司。


并不是所有的拆分都能得到认可,蒂森克虏伯放弃拆分后股价反而上涨。
今年3月,德国零部件供应商舍弗勒宣布,由于欧洲和中国市场需求疲软,该公司2018年利润大幅下滑,为此,公司考虑裁员900人,并关闭5家欧洲工厂,缩减产品范围。


作为一家以轴承著称的零部件厂商,舍弗勒很容易受到电动化的冲击,需要早做准备。
来源:中国汽车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百铸联盟):零部件巨头们的2019
注:本站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未网友或机构投稿分享,如有宣发需求或侵权请联系dongxizhik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