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系列研究之二:中美钢结构市场及龙头公司对比(附报告)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系列研究之二:中美钢结构市场及龙头公司对比

 

报告目录:

美国市场总览:17 年钢结构渗透率46%,当前已处成熟期 
市场空间:2017 年钢结构相关产业市场空间超500 亿美元
市场份额及驱动力:各类建筑应用广泛,需求结构性波动影响整体渗透率
市场份额:非住宅建筑渗透率高,轻重钢产品差异显著
市场驱动力:下游需求结构性波动及消费者偏好变化影响整体渗透率
模式/竞争:商业模式以产品为核心,制造商集中度高
轻钢行业商业模式与我国存在明显差异,制造环节集中度较高
重钢商业模式分两个流派,最大建筑钢结构企业的年产能在80 万吨左右
Canam:北美钢构制造龙头,扩产提效体现规模效应 
商业模式由多元走向聚合,并购助力产能扩张
始终以制造为核心,管理模式由分散走向集中
行业周期性决定盈利波动大,折旧及S&A 费用体现规模效应
中美龙头对比:行业所处阶段不同,中国龙头成长空间可期
行业阶段:我国处于行业成长期,美国已完全成熟
竞争格局:中美商业模式差异明显,制造行业走向集中或是大势所趋
制造龙头公司架构及布局:我国龙头中长期规模效应的体现有望更加显著

 

报告要点:

相比美国,我国钢结构行业处于成长期,龙头公司规模效应或更加显著我们认为:1)与美国1970 年代后类似,钢结构在中国有望实现由成本优化、技术成熟、需求提升和劳动力结构变化带来的渗透率提升,当前处于
行业成长大周期和下游景气上行小周期的叠加期;2)美国钢构制造市场集中度较高,主流模式下安装服务商话语权弱于制造商,中长期我国市场中制造商的产业链地位有望提升,而行业特性和政策的逆向选择有望加速龙
头市占率提升;3)中美制造龙头相比,鸿路钢构在产能布局、扩张方式、管理集中程度方面均有一定优势,产能爬坡过程中体现规模效应及集中度提升的潜力均有望大于美国龙头Canam。

我国钢结构行业处于成长期,美国已完全成熟 2017 年AISC 统计美国钢结构产量800 万吨,建筑市场渗透率46%,09年后渗透率波动下行,主要系下游占比较高的非住宅领域景气度低于住宅所致,2018 年美国MFU(多层)住宅中钢结构渗透率9%,09 年时曾达20%。美国钢结构兴起于1920 年代,1970 年代旺盛的下游需求使其成本低,工期短的优势充分发挥,带动其渗透率上行,当前其在下游中的渗透率基本见顶,行业已处于成熟期。我国钢结构发展时间较短,行业驱动力逐步由政策推动向成本优化、技术成熟等产品优势转变,行业有望进入快速成长期,当前同时叠加了基建、公共建筑下游景气度上行周期。

中美钢结构商业模式存在差异,美国制造商集中度高美国市场大体分为轻钢建筑结构体系和重钢两个分支,轻钢建筑结构体系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商业模式为制造+工程服务经销商模式,18 年制造商CR5 达到74%,而经销商高度分散,我国暂无非常可比的行业。重钢行业产品定制化程度高,且行业龙头公司分属建筑、重工业等多个领域,我们测算北美钢构制造龙头Canam2016 年的美国市占率可达到5%以上,加拿大市占率或超过10%。美国轻重钢市场均为制造商主导的市场,安装商大部分情况为制造商的分包,二者在产业链上的位置与我国相反。美国产品的价格主要由市场供需决定,与我国的成本加成也存在明显差异。

制造龙头对比:鸿路钢构的规模效应及市占率提升更有潜力Canam2017 年完成私有化前拥有产能80 万吨,其在通过收购工厂扩产的同时,也进行了类似于鸿路的管理集中化改革。12-14 年其改革效应和产能利用率提升下的规模效应,使得降本为公司带来了约15%的吨营业利润提升。我们认为Canam 的收购扩张方式和相对不彻底的集中化改革对其规模效应的体现仍有一定障碍,而其十分不均衡的产能地域分布也使得其在美国中西部市场的竞争力大幅削弱。相比之下,鸿路的管理架构集中化程度更高,工厂的集中化生产程度更高,产能分布于需求中心地带,未来其规模效应及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均有望超过Canam 在美国的水平。

 

内容精选:

美国市场总览:17 年钢结构渗透率46%,当前已处成熟期
市场空间:2017 年钢结构相关产业市场空间超500 亿美元美国钢结构行业总体分为制造和安装两个子行业,分工专业化程度很高。在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ISC)中,与钢结构相关的子行业分布于建筑和制造业两个一级行业中。其中建筑业中主要含专业工程中的钢结构和预制混凝土承包,而制造业中则主要是建筑及结构钢加工二级子行业。具体来看,在建筑及结构钢加工中,包括预制金属建筑及零部件制造、预制结构金属制造、板材加工制造、金属门窗、钣金加工(金属薄板加工)、装饰品等六个子板块,其中预制建筑板块主要含轻钢结构,而预制结构制造则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和基建等重钢结构,板材加工则主要包括核能、化工石化、交运等钢制设备的加工制造,与建筑业关联度较低。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系列研究之二:中美钢结构市场及龙头公司对比(附报告)

图表1: 美国钢结构所涉及具体行业分类

2017 年与我国建筑钢结构市场对应程度较高的美国细分市场,市场空间约为546 亿美元左右。根据美国统计局公布的美国商业统计数据,2017 年与钢结构相关子行业的企业总营收(estimated receipts)为1048 亿美元(该统计只在2 和7 结尾的年份发布行业营收情况,因此2017 年为当前最新数据)。但我们认为我国建筑行业钢结构公司主要提供与建筑或构筑物主体结构相关构件的加工和安装服务,因此主要与PC 及钢结构承包、预制金属建筑及零部件制造和预制结构金属制造三个子行业相关,而2017 年美国上述三个子行业的合计市场空间约为545.73 亿美元,其中制造类市场空间占比为71%,而具体来看,预制结构金属制造业在钢结构制造业中的占比为81%,轻钢建筑制造的市场份额较小。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系列研究之二:中美钢结构市场及龙头公司对比(附报告)

图表2: 2017 年美国钢结构相关行业市场空间情况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系列研究之二:中美钢结构市场及龙头公司对比(附报告)

图表3: 2017 年美国钢结构用钢量分布

市场份额及驱动力:各类建筑应用广泛,需求结构性波动影响整体渗透率
市场份额:非住宅建筑渗透率高,轻重钢产品差异显著
钢结构在美国非住宅及多层住宅类建筑中的应用比例较高。根据AISC 的数据,2017 年美国非住宅及多层住宅房屋建筑中钢结构的占比达到46%(建筑面积维度),是所有建筑结构形式中占比最高的,高出位居第二名的混凝土12pct,排名3-5 的木结构、砌体结构和预拼建筑分别占比10%/6%/4%,而预拼建筑中大部分冷弯型钢作为结构材料的轻钢结构房屋,但其结构形式相对简单,构件标准化程度较高,与传统钢结构的应用下游有一定
区别。从趋势上看,2009 年时钢结构在非住宅和多层住宅房建领域的应用占比更高,达到56%,但在2010-2013 年间占比下降较为明显,与此相反的是,混凝土结构和木结构的应用占比在09-17 年间总体呈现上行趋势。根据AISC 的解释,2010 年之后,非住宅和多层住宅房建市场中住宅占比的提升,导致了钢结构市场份额的下降。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系列研究之二:中美钢结构市场及龙头公司对比(附报告)

图表4: 美国2009-2017 非住宅及多层住宅房建领域各类结构形式的占比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系列研究之二:中美钢结构市场及龙头公司对比(附报告)

图表5: 2017 年美国钢结构下游占比

市场驱动力:下游需求结构性波动及消费者偏好变化影响整体渗透率
总体来看,09-13 年间美国钢结构渗透率的下降伴随着非住宅工程建造支出占比的下降,2013 年之后非住宅建造支出占比企稳后钢结构渗透率也随之企稳。美国的建造支出可分为住宅和非住宅两类,其中住宅可分为1 单元(single-unit,可通俗理解为没有上下楼邻居,有独立墙体,一栋住宅如果有3 层,如果都属于同一户,那也是1 单元)和多单元(multi-unit,上下楼有邻居,墙体共享),非住宅按建筑用途划分为住宿、办公、商业、医疗、教育、工业等类型。08 年金融危机之前,住宅和非住宅占建造支出的比例比较接近,但07-09 年住宅占比大幅下降,非住宅占比快速提升,与此同时非住宅类建筑中住宿、办公、商业的占比有所下降,而医疗、教育、公共安全、运输、能源、道路和制造业的占比有所提升。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系列研究之二:中美钢结构市场及龙头公司对比(附报告)

图表12: 美国住宅与非住宅建造支出的占比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系列研究之二:中美钢结构市场及龙头公司对比(附报告)

图表13: 09 年相对07 年,19 年相对09 年,19 年相对13 年美国各类建造支出的增速

模式/竞争:商业模式以产品为核心,制造商集中度高
轻钢行业商业模式与我国存在明显差异,制造环节集中度较高
以轻钢结构为主的332311 行业,可分为制造和服务两个环节,整体看集中度较低,大企业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根据美国统计局五年一度的普查数据,332311 行业(以下简称“轻钢”行业)的收入高峰出现于2007 年,当时818 家公司创造了75.1 亿美元的收入(receipts),平均每家公司的收入不足1000 万美元。根据统计局口径的数据来看,轻钢行业公司数量存在一定周期性波动,08 年金融危机时期企业数量快速减少,但随后随着行业回暖,企业数量有所增加,我们认为导致轻钢行业企业数量增减的核心因素可能在建筑服务商领域。通过北美行业分类系统根据营收对企业的划分,可以看到2018 年时轻钢行业小企业数量占比高,在营收超过1 亿美元的企业中,有17 家企业的营收在1-5亿美元,没有企业收入在5-10 亿美元之间,而仅有一家企业营收超过10 亿美元。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系列研究之二:中美钢结构市场及龙头公司对比(附报告)

图表25: 北美行业分类系统332311 行业按营收档次划分的企业数量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系列研究之二:中美钢结构市场及龙头公司对比(附报告)

图表26: 美国统计局口径332311 行业的公司个数

Canam:北美钢构制造龙头,扩产提效体现规模效应
商业模式由多元走向聚合,并购助力产能扩张
Canam 的收入规模在2000-2009 年间波动较大,2009 年之后进入了持续增长通道,公司营收和利润的变化周期与下游行业景气周期匹配度较高。收入规模角度,公司2000 年之后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2000-2009 年公司收入下滑较为明显,但04-07 年间收入恢复性增长,08 年金融危机导致09 年公司营收降至了除2003 年以外2000 年以来的最低点,但随后,随着美国市场的强劲复苏,公司进入规模持续增长阶段。2000 年后公司的两个收入规模增长期分别在03-07 年,以及09-16 年,与美国非住宅建筑支出景气周期基本匹配,行业景气度较高的年份同样也是公司利润表现较好的年份,公司营收和利润表现体现出较强的周期性。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系列研究之二:中美钢结构市场及龙头公司对比(附报告)

图表33: Canam 历年营收及同比增速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系列研究之二:中美钢结构市场及龙头公司对比(附报告)

图表34: Canam 历年净利润

中美龙头对比:行业所处阶段不同,中国龙头成长空间可期
我们在本文中对美国钢结构行业的市场容量、商业模式、竞争格局及行业龙头的经营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我们6 月2 日外发的《钢结构高景气,细分渗透加速提升》深度报告中,对我国钢结构行业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比,我们认为我国与美国的钢结构行业处于不同的阶段,龙头公司市占率提升的外部环境相对更好,而从商业模式和公司基本面角度来看,我国龙头公司未来体现规模效应的条件更好。
行业阶段:我国处于行业成长期,美国已完全成熟
美国钢结构行业周期性明显,钢结构特性带来的渗透率提升已经结束,而我国当前建筑业即使在周期底部市场空间也未收缩,钢结构特性的优势也未完全体现。2017 年时美国钢结构在新建建筑面积中的渗透率达到46%,位列各种结构形式第一位,但09-17 年间,钢结构的渗透率总体在下降,这种渗透率的波动源自于钢结构不同下游景气度的结构性变化,而细分行业中钢结构的渗透率已达到一定天花板,我们认为这说明钢结构在美国已经是比较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总体来看,2000 年前,尤其是上世纪70 年代,较好的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了钢结构工期短、成本低的优点,而随着需求放缓,钢结构的优点对终端业主的吸引力下降,其相对混凝土结构的缺陷却被部分放大,导致2009 年后其和混凝土结构渗透率的此消彼长。

与美国相比,我国建筑业的市场空间波动仅仅是在正增长情况下增速的波动,1985 年以来从未出现过建筑业总产值的负增长,且从基建存量、城镇化率等多个角度看,我国建筑业未来空间仍大(具体可参加我们19 年10 月外发的《中美日基建投资现状及历史比较》)。从渗透率的角度看,2019 年我国钢结构在建筑中的渗透率约14%,在政府类公共建筑和住宅领域的渗透率明显偏低,以城市住宅为例,我们测算的19 年住宅钢结构渗透率仅1%,而2018 年与我国城市住宅可比性较高的美国MFU 住宅,其钢结构的占比达到9%,2009年时达到20%。另一个角度,我国农村住宅与美国SF 住宅相对类似,而SF 住宅中木结构的占比超过90%,我国国情所限,基本不可能使用木结构,而轻钢结构具备的工期短、造价低特点或许与农村住房需求较为契合。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系列研究之二:中美钢结构市场及龙头公司对比(附报告)

图表52: 2019 年我国不同类型建筑中钢结构的渗透率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系列研究之二:中美钢结构市场及龙头公司对比(附报告)

图表53: 公共服务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

竞争格局:中美商业模式差异明显,制造行业走向集中或是大势所趋
虽然中美钢结构行业的商业模式都是多元化的,但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美国钢结构大体上可分为轻钢标准化建筑系统和偏重钢定制化产品两个类型,标准化的轻钢建筑系统市场,商业模式大多为制造商+工程服务经销商的模式,而我国目前暂时还没有类似的商业模式。美国的偏重钢定制化产品市场,其主要的商业模式是制造+安装服务,龙头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也探索过技术授权入股和供应链采购平台等创新商业服务。

 

PDF完整报告下载

本报告PDF版已分享至本站知识星球,欢迎加入查阅和交流。原网站年度VIP联系“dongxizhiku”微信可免费加入。

如无法下载,请文末留言,感谢。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