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需求分析

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骑行数据进行建模分析,详细刻画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的骑行停车需求,并结合现有公共设施空间利用情况,提出符合现阶段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自行车停放设施布局,助力全市自行车智能停放设施建设工作推进,为规范车辆有序停放提供保障。

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有序停放,我院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做好相应技术支持工作,目前已协助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务中心开展包括智能锁桩、智能滑轨、电子围栏等自行车智能停放设施试点建设工作,正在开展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点规划布局研究工作。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骑行数据进行建模分析,详细刻画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的骑行停车需求,并结合现有公共设施空间利用情况,提出符合现阶段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自行车停放设施布局,助力全市自行车智能停放设施建设工作推进,为规范车辆有序停放提供保障。

01 基本概况

为满足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需求,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于2016年底发布《深圳市自行车停放区(路侧带)设置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规范了路侧带自行车停放区配套设施的尺寸、形式和设置要求等,用于指导路侧带自行车停放区统一规划、标准建设,规范各类车辆有序停放。按照《指引》要求,深圳市从2017年开始在路侧带建设自行车停放区,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建设路侧自行车停放区1.7万个,均为路边白线停放框。虽然全市建设了一定数量的自行车停放框,但目前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在车辆停放秩序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车辆乱停放现象依然存在,停放秩序管理有待加强

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强化乱停放行为的巡查整治、鼓励市民随手拍举报等,营造共管共治氛围,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受企业运营调度能力、市民使用行为的规范程度等因素影响,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乱停放行为依然存在。根据《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评估》的调查,54.97%的访客认为乱停乱放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主要问题。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需求分析

△图1 市民认为目前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主要问题

城中村、商业等人流集中区域,部分物业、沿街商铺等工作人员擅自将停放在所辖范围内或路侧的车辆随意堆砌在公共空间,既造成了单车的损坏,也影响了城市环境和市民使用。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需求分析

△图2 车辆乱停乱放

(2)企业运维能力不足,车辆破损较多,市民反映无车可骑

截至2019年4月,全市车辆平均失联率约20.8%,平均车辆损坏率约22.5%,受此影响,全市日均活跃车辆数(一周平均开关锁一次及以上的)约26.7万辆,仅占投放总数的55.6%。

(3)热点区域停放设施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全市1.7万个停放框理论上仅能服务60%左右的车辆,但轨道站点、产业园区(如科技园)、城中村(如白石洲)、口岸、公园景区等热点区域自行车停车需求与供给矛盾依然突出,加之受道路条件等制约企业无法及时调度,高峰期车辆过度堆积现象严重。

(4)停放设施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对车辆停放的管理仍依靠人工路面巡查,管理成本和效果不成正比

目前全市已建成的路侧自行车停放区基本采用地面划线方式,对于停放秩序的管理主要依靠人工巡查,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随用随还的方式导致停车点分散,且政府投入人员和精力有限,难以实现全面、精细化管理,实际管理成本与效果不成正比。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需求分析

△图3 已有白线框停放区使用情况

为应对目前自行车停放设施规模不足、利用效率不高、智能化水平低、无法达到有效监管等问题,深圳市已开展包括智能锁桩、智能滑轨、电子围栏等自行车智能停放设施试点建设工作,并正在推进全市范围内智能停放设施建设工作。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需求分析

△图4 已试点建设的智能停放设施

02 停车需求分析

对某一周内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骑行订单数据(包括骑行起、终点的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等)进行处理,结合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骑行特点,搭建分析模型,从车辆停放需求时间分布特征、区域分布特征、不同用地类型停车特征、轨道站点停车需求进行分析,分析得到全市范围内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需求分布情况。

2.1 时间分布特征

以5分钟为时间间隔进行划分,得到全天的停车需求曲线图,可以发现早高峰期间停车需求最大的时候集中在8:00左右,晚高峰停车需求最大的时候集中在18:30左右,结合全天骑行特征,将早上7:00-9:00确定为早高峰研究时间段,晚上17:30-19:30确定为晚高峰研究时间段。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需求分析

△图5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不同时间段停车需求分布图

将全市域划分为200*200米的网格区域,每一个网格作为一个研究单元,将早高峰和晚高峰期间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骑行数据与研究单元进行空间运算,获得每个研究单元内停车需求的分布情况。针对每个研究单元进行分析可知,早晚高峰时间段内停车需求约占全天停车需求的30%左右,其中晚高峰期间车辆停车需求整体较早高峰停车需求量大(约增加6.5%),约71%的区域早晚高峰停车需求呈现动态平衡的状态。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需求分析

△图6 全市200*200米网格早晚高峰停车需求特征分布图

2.2 区域分布特征

从全市区域来看,早晚高峰期间停车需求旺盛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南山、福田、罗湖和宝安、龙华、龙岗中心区沿轨道站点周边区域(土地开发强度大、商业办公区等区域)。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需求分析

△图7 全市高峰期间停车需求特征图分布图

2.3 不同用地类型需求特征

通过采集互联网地图POI数据,结合全市建成区用地开发情况及建筑类型,将全市分为交通站点类(主要为轨道站点、公交站点)、公建点(主要为商业办公点、学校、医院等)、居住类、休闲类(主要为公园、休闲广场、风景区等),将各类区域点周边100米范围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不同类型区域停车需求变化。从分析的结果来看,交通站点类、公建点、居住点类超过50%以上区域早晚高峰期间停车需求是平衡的,对于早晚高峰需求不平衡的交通站点类、公建点区域,则表现出早高峰停车需求要大于晚高峰停车需求,对于早晚高峰需求不平衡的居住点,则表现出晚高峰停车需求大于早高峰停车需求,这与早高峰时段市民的通勤特征相吻合;对于休闲点区域则表现为晚高峰停车需求大于早高峰的特征。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需求分析

△图8 全市不同用地区域停车需求特征

2.4 轨道站点停车需求特征

具体针对轨道站点进行停车需求分析。以全市轨道站点周边200米范围作为轨道站点的服务半径,对高峰期间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骑行用户的起点或终点落在服务半径内的数据进行分析,划分为“骑往轨道站点停车需求”和“从轨道站点骑走停车需求”两类,对两类情况下利用每个骑行用户的起终点位置信息,得到每个用户的骑行OD。通过对各骑行OD与空间位置匹配,得到每个骑行用户的的骑行OD距离分布,通过分析可知,轨道站点周边停车需求80%以上为2km以内短距离骑行,其中1.5km以下占比约为68%,这也说明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在接驳轨道站点、短距离出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需求分析

△图9 轨道站点周边不同骑行距离停车需求分布图

对“骑往轨道站点停车”和“从轨道站点骑走停车”两类OD进行可视化分析,可见高峰期间停车需求形成以站点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扇形区域,而对于不同的站点由于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所起接驳作用不同,而呈现不同方向停车需求强度不一致的特点,如白石洲地铁站,骑往该站点的主要方向包括科技园、上下白石洲、世界之窗等方向,主要连接了居住、办公和休闲等区域,且各个方向的停车需求较为均衡;而从该站点骑走的方向主要为上下白石洲区域,主要以连接居住为主。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需求分析

△图10 轨道站点2km范围内骑往轨道站点停车需求分布图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需求分析

△图11 轨道站点2km范围内从轨道站点骑走停车需求分布图

对各个站点停车需求进行分析,南山、碧海湾、西乡、坪洲、华强路、国贸、大新、固戍等站点附近停车需求较大,对这些需求较大站点的停车需求按10分钟、30分钟为间隔进行划分,分析得出各轨道站点停车需求最大时候均为早高峰期间,这与骑行者早高峰期间集中通勤这一特征相吻合。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需求分析

△图12 部分轨道站点全天每隔10分钟停车需求变化图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需求分析

△图13 部分轨道站点全天每隔30分钟停车需求变化图

2.5 停车设施布局

目前深圳市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超过95%,基本上覆盖全市主要建成区,同时结合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大数据分析可知,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约50%集中在轨道和公交站点500米范围内。结合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定位,停放设施建设应重点考虑公交站点500米覆盖区域。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需求分析

△图14 公交站点500米覆盖范围

与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主要骑行热点区域叠加图

综合考虑公交站点500米范围内的其他公建点、居住点、休闲点停车需求情况,分析得到全市的停车需求规模以及分布情况。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需求分析

△图15 全市自行车停放设施规划布局示意图

03

停放设施建设建议

行和停是自行车交通发展的两大基本问题。完善自行车停放设施,解决车辆乱停乱放问题,是自行车交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结合停车需求分析,对停放设施的建设提出以下完善建议。

(1)近期重点考虑轨道站点周边停放设施建设。根据停车需求特征以及《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评估报告》,轨道站点及周边2km半径范围是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使用频次最高的区域,也是停车需求最为集中的区域。为满足市民对于轨道接驳出行需求,提供良好车辆停放环境,建议近期重点考虑轨道站点周边自行车停放设施建设,后期向其他一些热点停车区域逐步推广建设。

(2)结合城市建设,同步完善相应停放设施配建。深圳市自行车停车位配建标准低(如住宅配建标准深圳为北京的15%、上海的30%),且执行力度不足,导致建筑配建自行车停车位设置较少,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建议一方面结合一些商业办公点、居住区、交通枢纽等建筑完善现有停车设施配建,另一方面以国土空间规划调整为契机,将自行车停放设施建设纳入到深标调整中一并考虑。

(3)试点建设自行车立体停车库。自行车立体停车库由于单车占地面积小,相比平面停车设施,除了可规范车辆停放秩序、提高管理效能外,还具有节约地面空间、缓解用地紧张区域自行车停车设施供给不足、保障车辆安全等优势,目前在国内外已逐步推广使用。建议结合深圳城市用地条件、自行车交通发展需求以及自行车立体停车库的特点等,在深圳市试点自行车立体停车库的建设。

本文来自信息化观察者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