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延安:关于区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编者按   

随着复工复产状况的好转,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产销量大幅下滑的汽车市场,4月份出现大幅反弹,5月份仍然处于逐步回暖态势。加之国家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近期连续出台一系列支持和引导汽车消费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汽车产业正在逐步复苏,起到了引领经济走向稳定的重要支撑作用。

疫情之后,老百姓的钱袋子紧了,消费观念变了,消费模式也随之调整了,作为耐用品的汽车消费也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只有那些质量过硬、品牌过强、价格够有吸引力的车型才会成为市场的宠儿。生产端则出现了两级分化现象:运营能力较强的企业,一方面通过转变营销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和优惠幅度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则顺势推出了健康车、安全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品,为抢占未来市场做好了充足准备。而部分运营效率不高的企业,则面临着市场订单持续下滑、供应商不能及时交付、现金流面临严峻考验等多方面的困难。

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受疫情影响,区域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冷热不均。作为优势龙头企业的本部基地,更多地借助产业调整期进行产品升级和组织再造,努力推动企业更高质量发展;而作为优势企业的生产基地,则需要面临原有产品减产或新产品投放速度降低的压力;一些没有优势的整车企业基地,在这一轮的竞争中则面临的产销双降、现金流紧张的严重局面。这些发展相对困难的企业很多都是当地政府资本平台深度介入并承担当地未来发展希望的重点企业。现阶段如何推动产业重组和实现行业破局非常重要。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作为助力区域产业和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机构,长期为地方政府发展汽车产业出谋划策。本期我们邀请到了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江淮集团原董事长左延安,基于对汽车企业长期管理的经验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解,为区域汽车产业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方向提出了系统的思考。整车企业应该重视从精益生产到精益企业的打造,标杆企业则应该追求向智能企业的发展。借助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迅猛发展势头,推动企业的研发体系和企业文化的构建。通过当地企业的创新发展带动区域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依托区域产业升级创新产业链、培育新企业,形成正循环。

左延安:关于区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江淮汽车集团原董事长左延安

左延安:关于区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地方政府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规划者和创新环境的打造者,要通过政策引导加强汽车产业链的创新升级,有条件的地区在新时代更应该做好智慧交通汽车生态系统的顶层规划。努力推动当地龙头整车企业的转型升级,形成有竞争力的规模,带动新产业链的兴起。”

                                                          ——左延安

以下为全文内容:

 


关于区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特征的转型升级如火如荼,局部地区和优强企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国汽车产业在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推动下,通过全产业链企业的实践,转型升级亦呈现良好的势头。

纵观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展望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能否及时实现转型升级将决定企业的存亡乃至一个国家和地区汽车产业的兴衰。因此,我们必须有强烈的危机感,从而激发转型升级的紧迫感。所幸,通过业界的探索和实践,转型升级的目标方向和路径越来越清晰,同时,信息技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尤其是5G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极佳的物质条件,区域汽车产业及自主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理应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正确制定发展战略,加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学习和对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解,就区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一、立足构建汽车产业生态系统制定发展规划

对汽车产业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区域,构成汽车产业生态系统的要素首先是汽车产业链,进一步就是实现智慧交通的汽车生态圈。汽车产业链的生存发展和转型升级主要靠市场选择,其次是政策引导;而智慧交通的汽车生态圈则应由政府主导制定规划并组织实施。

基于智慧交通的汽车生态圈规划的主旨是实现人-车-路-环境的和谐共生,目标是行人和驾乘人员的安全,持续满足人们的体验需求,以及通过以汽车为载体的物流的智能化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贡献。为此,必须对区域智慧交通的场景进行准确的描绘,借助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规划区域智能化终端设施网络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如大规模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以及相应规模的神经元感知网络等。

在清晰的顶层设计下,对新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围绕智慧交通的基础设施主要有:新能源终端和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燃料电池汽车终端设施,电力物联网和配电网终端智能化;车路协同互联网和智慧道路,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全息感知与智能管控道路研究与建设,还有公共停车信息平台等。

在规划实施区域新基建时必须充分考虑汽车全产业链智能制造的需求。

智能交通生态圈的规划建设既要体现前瞻性同时又要考虑应用场景实现的阶段性,还要一定的弹性,以适应转型升级过程中难以预料的变化。

制定发展规划只是完成了顶层设计,要实现转型升级首先要有强有力且高效的实施机制,包括组织保证和科学的运行机制;二是精准的政策支持,如补贴和税收减免以及差异化交通管理等;三是政府牵头,政产学研合力推进;四是充分发挥技术支撑机构的作用,形成科学的项目申报-评审-监管-评估体系,以保证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率;五是在需求侧,培育市场和引导市场相结合实现需求的升级,在供给侧,遵循要素市场化配置原则,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着力整合全社会资源参与生态圈的建设。

智慧交通汽车生态系统建设与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智慧交通生态圈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物质基础和创造市场环境,汽车产业链的创新升级为智慧交通生态圈的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区域内整车企业的生存发展与转型升级

在汽车制造业有一定基础的区域,整车企业的转型升级是区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和引擎。如众所知,我国区域汽车产业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无生存压力只需发展转型的为第一阵营,生存压力很大有发展转型机会的为第二阵营,自我发展无望的为第三阵营。

处于第二阵营的区域当务之急是解决生存问题,通过系统创新提升综合竞争力,同时推进转型升级。这需要企业努力还要政府助力。

1、推动区域汽车产业重组以求生存谋发展促转型

在充分竞争的乘用车领域,首先要优化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竞争性行业比拼的是资源的配置效率,而资源的配置效率取决于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执行效率,决策效率和执行效率又取决于企业的治理结构和产权结构。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长周期和短周期的下行阶段,加上突如其来的疫情,一些传统车企和新造车势力短板凸显,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以为,对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而言,市场这只手在起作用了,对有望转危为安的车企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重振区域汽车产业难得的历史机遇,政府该出手时应出手。利用区域汽车产业重组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造以优化产权结构,建立高效的治理结构,激活经营机制。

实践证明,竞争性行业合理的产权结构和科学的治理结构是做好企业的必要条件,其作用是通过市场化选人用人找到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才是做好企业的充分条件!好的治理结构和优秀的企业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绩效。期待相关地方政府和企业认清形势,审时度势,积极推动以求生存谋发展促转型的汽车企业的重组。

2、从精益生产到智能企业

制造业有一个简单的逻辑,即好技术不等于好产品,好产品不等于好商品,有好商品不等于能做好一个企业,而做好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才是终极目标,多数退场的企业问题出在第二第三环节。全世界汽车产业几十年激烈竞争的历史表明,以丰田汽车为代表的精益型车企才是最大的赢家。

因此,坚定地持之以恒地推进精益生产,进而建设精益企业。

关于精益生产,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工具与方法已经足够丰富,导入我国汽车产业亦有四十余年,但真正将其做彻底的企业寥若星辰。窃以为,车企推进精益生产的第一要素是企业一把手,只有一把手真信真懂真做才能有所成效;二是培养全员的精益意识;三是坚持不懈地培育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精益文化,不少企业学习推行精益生产收效甚微或不能持久的根本原因在企业文化,我们习惯评功摆好,而持续改进的前提是针对问题进行彻底的反思,从而找到根本解。对于部分企业同时还要培育廉洁文化。

广义的精益生产还包括精益研发、精益采购、精益营销等,加上人力资源、信息化等资源保障构成精益企业。无论传统车企还是新造车势力打造精益企业均为必修课,也是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转型升级的基础。

学习践行精益生产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选择合适的咨询公司借用外脑,运作得当,可加速企业精益化的进程。

以创建精益企业为基础,依托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进行数字化、智能化企业建设。企业智能化的目的是提升综合竞争力,首先是敏锐地感知客户和市场需求以及全产业链快速响应能力;二是产品品质保证能力;三是成本控制能力;四是技术进步产品研发和知识管理能力等。企业智能化必须坚持需求导向、适度超前、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急用先投注重实效的原则。企业智能化是借助信息、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的过程,不能简单地作为IT和AI工程来做。实施智能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企业内部纵向和横向的协调匹配,同时关注始于终端客户的营销系统和供应链的协同。

在企业智能化的进程中,要特别关注员工的培训,人的“智能化”必须先于企业智能化。

企业在智能化的过程中,都会借助外部专业咨询公司,在选择咨询公司和应用软件及硬件时,应以项目成功率和运行质量为首要考量,在此基础上控制好投入成本。还要分阶段对项目的效果和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估。

从精益生产到精益企业,从精益企业到智能企业,与之相伴的一定是优异的市场表现。

3、电动化、智能化背景下研发体系的转型升级

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已成为全球共识,也是传统车企转型升级的关键,面对先声夺人的跨界造车势力和传统车界列强的竞争压力,自主车企必须奋发图强,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整合资源,加速推进汽车平台的电动化智能化,加快以“软体”为重点的研发能力建设。

首先,遵循技术研究适度超前、产品开发迭代进步的原则,努力掌握相关核心技术。在电动化方面,洞察动力电源技术发展趋势和动态,确认主流技术路线,着力研究电池管理系统、电机管理系统、整车管理系统以及三者的协同技术,积累数据,建立标准体系。研究掌握高效传动系统的关键技术。在智能化方面,认清并理解完全无人驾驶的应用场景及智能汽车产品的相关技术,如智能汽车的感知、控制和执行系统和OTA(空中下载)的核心技术,掌握运用作为整车企业应有的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重点研究阶段性可市场化技术,及时将智能汽车相关技术转化为用户欢迎的汽车产品,从辅助驾驶到部分自动驾驶到有条件自动驾驶,再到高度自动驾驶,直至完全自动驾驶,由近及远,领先一步,把握节奏,迭代升级。

创新始于市场、终于市场的汽车产品研发流程,高度重视前期的产品策划,精准研判市场需求、政策法规走向以及竞品动态,在此基础上策划拟开发产品的性能、品质和成本,作为产品开发的输入。唯如此,才能将好技术转化为好产品。

在软体定义汽车产品的时代,强化软体研发能力是研发体系转型升级的关键,在研发架构的设计上重点加强软体板块,在资源保障上向软体板块倾斜,对于传统车企,要以强化软体为目标,优化研发团队的知识结构,通过引进和培养着力提高IT、AI人才的比重,探索将传统汽车技术专家掌握IT、AI技术,使其成为复合型技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选择IT、AI行业企业开展跨界合作结成策略联盟。

4、围绕转型升级创新企业文化

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背景下,技术迭代速度大大加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车企应以内部的适度竞争以适应外部的激烈竞争,必须创新企业文化以支撑转型升级,建立以奋斗者为本价值体系,鼓励创新容忍失败,重视个人能力更强调团队协同,营造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创新环境,这样的环境,创新型人才才能引得进、用得好、育得优、留得住。

3

三、扬长避短创新区域汽车产业链

 

我国传统汽车产业链基本成型且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因此,区域汽车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必须遵循发挥比较优势、构筑后发优势的原则,一是推动现有优强零部件企业的转型升级,二是依托区域产业升级,创新产业链培育新企业。例如,安徽省尤其是合肥市,显示屏产业国际水平国内领先,芯片产业负重奋进,新材料的产业化亦取得可喜进展。据不完全统计,电动化相关零部件企业有22家,智能化相关零部件企业有15家,电动化相关新材料企业有17家。安徽省基于电动化智能化的产业链创新已初见端倪,但要成为区域优势,一要企业自身努力,二要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尤其是资金重点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

区域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整车是龙头,只要整车成功转型形成有竞争力的规模,新产业链即会随之兴起,从而促进区域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实现。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汽车专家咨询委):左延安:关于区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