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中国创新生态发展报告2019(附PDF全文)

从科技竞争的领域来看,全球各国纷纷将科技创新的目光聚焦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半导体、量子信息科学和5G等决定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上。在以上领域具有优势的国家开始对本国的技术实行保护主义。但同时也将倒逼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科技创新
将迎来自力更生的历史机遇。

发达国家的创新生态各有所长,美国更加注重以创新集群主导的生态系统建设;以色列则是在政府主导下的风险投资体系稳健推动创新发展;德国关注稳定而持续的创新基础。而中国在将创新定位国家的核心战略发展地位之后,不断开放市场,通过持续加强人才和技术的不断投入,使得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稳步增长。

创新生态系统可以从三个指标进行评量:第一,创新机构,能够反映城市拥有的创新主体数量,以及城市进行科技研发、商业创新的实力;第二,创新资源能够反映城市拥有的各项要素是否足够支撑创新机构进行创新;第三,创新环境反映城市是否能够吸引并留住优秀的创新资源,为创新机构集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中国创新生态城市排名中,各城市根据得到的总分数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中,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杭州异军突起,超越广州排名第四。第二梯队中,南京、成都、武汉排名更为靠前。第三梯队中,以政策导向推动创新生态取得突破的城市为主,例如东莞、佛山、珠海以及贵阳。

从区域层面来看,中国创新生态体系特点鲜明:京津冀地区创新生态发展中,北京成为创新生态核心,创新机构、创新资源占据绝对优势,在创新环境方面也居于前列;长三角区域综合创新水平普遍高于其他地区,上海、杭州带动效应强,南京、苏州均位于第二梯队创新城市;港澳大湾区发展将以广州、深圳为龙头,东莞、佛山、珠海三地地区虽然创新优势相对欠缺但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未来发展可期;政策驱动下,中西部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发展迅速。

中国创新生态系统的最佳实践非人工智能产业莫属。中国人工智能优势的形成除了得益于大量的搜索数据、丰富的产品线以及广泛的行业提供的市场优势, 还因为各大科技巨头对开源科技社区的推动,帮助人工智能应用层面的创业者突破技术的壁垒,将人工智能技术直接应用于终端产品层面的研发。在政策与资本双重力量的推动下,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快速上升,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地人工智能企业超过4,000家 ,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是人工智能企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创新生态则因此更加完备。

中国创新发展的基础产业则是制造产业。在中国,智能制造生态发展离不开用户价值深度挖掘。如在研发设计阶段,嵌入新技术,生产更智能或更多样化的产品;在销售阶段,提供设备相关金融服务;在售后阶段,对出厂设备和产品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控,并进行性能分析、预测性维护等,既提升安全性,也为企业创造更多服务机会。所以整个智能制造生态,需要智能化产品科技企业、金融服务企业、数据采集和分析企业、安全性能测试企业等等,中国具备全方面的制造配套产业,所以在智能升级的道路上,可以帮助制造企业走得更远。

中国创新发展的挑战依然存在,特别是关键技术仍需追赶其他发达国家。在科研投入上升、专利数目增加的背景下,中国的创新企业和创新产品已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在通信、电子设备和精密仪器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如半导体材料和制造、超高精度机床,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等产业,中国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在某些环节尚未掌握核心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这主要是因为研发经费的投入产出不均衡,在基础层面的研发仍显不足。其次扶持政策如何进一步提升执行效率和细化,也需深入思考。最后人才的引进和积累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带领中国创新走向全球化。数字经济成为了中国GDP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增长20.9%,占GDP比重为34.8%。在数字化的推动下,中国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正在迈向全球化。未来中国可以更多利用互联网创新升级,向国际产业链高端攀升,培育经济新动能并优化结构。

科创板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全力支持中国创新生态持续优化。2019年科创板落地,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市场在中国创新发展中起着支撑作用,科创板则为二级市场的一个分支,象征着中国创新生态正愈发受资本支持。资本市场顶层设计响应创新驱动发展的改革号召,把握科技创新带来的新机遇。下一步,资本市场应该更加完善与创新企业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资本市场要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大力增强资本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的引领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支撑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完善筛选机制,防止“伪创新”和资本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