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复苏具有战略意义

观点 | 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复苏具有战略意义

2020年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深度衰退中率先复苏,一枝独秀。这不仅源于中国经济固有的弹性和韧性,源于中国实施了一揽子规模性政策,更源于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果断而有序地采取了“疫情狙击战+经济保卫战”的策略组合。

 

1、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中国疫情管控方案+适度刺激的经济纾困方案,是2020年中国经济走出疫情困局的关键。

 

2020年中国宏观政策的规模和力度相比过去几年显著提高,但从国际比较来看,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的刺激力度是较低的,中国成功的首要因素在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果断采取了“疫情狙击战+经济保卫战”的策略组合,迅速有效控制住疫情并成功守住经济下滑底线,为全年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奠定了有利基础。从1月20日启动疫情防控,至2月19日确诊病例存量由升转降,到3月19日全国本土新增确诊病例“清零”,中国在1个月内迎来疫情发展的拐点,在2个月内取得疫情防控的决定性胜利,将疫情对中国经济的正面冲击“锁定”在1季度(集中在1月下旬至3月上旬),从而为全年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微观视角看,中国迅速战胜疫情使得企业停工停产不超过3个月,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稳健经营的企业能够度过“寒冬”,而不会出现大规模破产倒闭,结合六稳六保举措的扶持,疫情过后能够很快恢复经济生产能力,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速得以保持。因此,尽管1季度中国经济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但2季度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以来,疫情对供给面的冲击得到较快修复,对需求面的影响也持续缓和,而且由于没有出现疫情二次暴发,复苏进程得以连续,4季度有望恢复至正常增长水平。

 

观点 | 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复苏具有战略意义

图1 中国疫情防控取得胜利

 

2、中国疫情与世界疫情的不同步、中国产业链与世界产业链重启的不同步,使中国供应链产业链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疫情物质和宅经济的供给基础,保证了中国外需不仅没有随着世界贸易的崩溃而崩溃,反而逆势出现超预期反弹,为中国内循环的重启和经济整体复苏提供了强大支撑。在全球需求大幅紧缩的背景下,我国出口出现了超预期增长,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正是中国与海外疫情及经济复苏的不同步所提供的出口替代。中国工业生产及供应链较早恢复运转,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先机,而且通过满足海外疫情引致的防疫物资、线上办公用品等需求的高速增长,有效弥补了外需的总体疲弱。例如,前3季度,我国集成电路、计算机、医疗器械等产品出口增速分别达14.9%、10.7%和48.2%。在海外疫情暴发的高峰期,我国一举成为全球最稳定的供应商,出口占全球份额大幅上升至16%,比去年逆势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既有医疗物资、居家办公品等需求受疫情支撑的行业,也有汽车、玩具、服装等需求受疫情拖累的行业。从疫情中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来看,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高技术产品方面的出口份额下降明显,亚洲、南美部分新兴经济体在中低端制造业方面的出口份额下降。出口市场与国内市场的一个不同点在于进入壁垒和退出机制,而一旦进入(或退出),即使疫情消退也仍具一定的贸易持续期优势(或劣势)。因此,在中短期内,如果全球疫情好转,欧美经济复苏,则中国外需将明显回升;如果全球疫情持续难以好转,则中国出口替代优势依然得以维持。

 

当然,近年来中国贸易多元化以及减税降费和营商环境改善等多项稳外贸举措在疫情冲击下起到了有力支撑作用,这方面因素未来也还将持续。在国际市场布局方面,前3季度,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增长7.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5%,东盟临时取代欧美传统市场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国内区域布局方面,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长7.0%,增速高于整体5.2个百分点;在经营主体方面,民营企业出口增长10.0%,增速高于整体8.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以其市场弹性和韧性充分发挥了“稳定器”作用。

 

从行业层面来看,疫情的不同步提高了我国部分行业的比较优势水平与国际竞争力。下图从显性比较优势(RCA)角度展示了2018年以来行业特征的变化。RCA直接反映了行业的比较优势水平与竞争力,可相对体现行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分行业RCA水平在疫情前均相对稳定,而在疫情后均有所波动,其中在动植物产品、食品、化工产品、木制品以及光学设备产品等领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正向波动,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有一定提升。具体来说,在我国疫情快速得以控制的背景下,我国在动植物、食品、贵金属制品等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有所上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在化工产品以及光学、医疗设备等产业的比较优势显著上升,则反映出在疫情期间我国制药、医疗设备等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提升,在这些行业我国将更深入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并向价值链高端延拓。

观点 | 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复苏具有战略意义

图2  2018年以来我国主要行业RCA变动趋势

 

为定量测算疫情在短中期对于各行业RCA影响,下表进一步报告了疫情对各部门的不同冲击程度,结果与图中表现基本一致。展望今明两年,海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外贸、外资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但也不必过于悲观。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表 1  疫情对于各部门RCA短期、中期影响

观点 | 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复苏具有战略意义

注:* p < 0.1, ** p < 0.05, *** p < 0.01。

 

3、宏观政策力度显著高于往年,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有力支撑了中国宏观经济快速复苏。

 

(1)积极的财政政策全面发力。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草案报告》,2020年广义财政政策力度较上年显著加大,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实际赤字、政府性基金预算实际赤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实际赤字,分别达到67580亿元、44678亿元、4997亿元,分别比2019年扩张19088亿元、37829亿元、10852亿元,三项实际赤字合计总规模达到11.7万亿元,比上年规模扩张幅度达到6.8万亿元。更重要的是,以上财政扩张的政策主力是在2、3、4季度逐步展开,即在1季度疫情防控取得胜利、生产能力得到初步恢复的背景下,面对总需求不足的矛盾,有序推出的一揽子规模性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地,必然对短期经济产生显著拉动作用,即使不考虑任何“乘数效应”,也将拉动名义GDP增长6.9个百分点。目前看,由于政策传导时滞,政策效应还没有完全显现,这为未来两个季度的经济持续复苏提供了政策支撑。

 

观点 | 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复苏具有战略意义

图3 政府收支赤字占GDP比重变化情况

 

除了规模扩张,2020年的相关配套政策使得总体政策力度存在弹性空间。2020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若按1.5倍杠杆计算,理论上可以额外撬动基建投资规模2.4万亿元;结合去年底出台的降低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要求以及今年新提出的提高专项债可作项目资本金比例,若提高10个百分点,理论上可以额外撬动基建投资规模近0.6万亿。由此,1.6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在理论上可以带动基建投资规模较去年增加3万亿元。截至10月底,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累计发行35466亿元,完成全年额度的94.6%。前10个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0.7%,增速比1-9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发挥了一定的增长拉动作用。

 

观点 | 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复苏具有战略意义

图4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和节奏显著提升

 

(2)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货币信用较为宽松。年初以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基础货币供应量和广义货币供应量明显提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和流量增速显著高于去年。9月份,M0同比增长11.1%,比去年同期增速大幅提高7.1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8.1%,比去年同期增速大幅提高4.7个百分点。M0和M1同比增速的大幅提高,反映了央行明显加大了货币投放力度。

 

观点 | 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复苏具有战略意义

图5 基础货币供应量显著增加

 

9月份,M2同比增长10.9%,较去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3.5%,较去年同期提升2.8个百分点。前9个月,社会融资规模流量达到29.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0万亿元,增长43.7%,较去年全年总规模高出15.8%,显示信用扩张速度较快。

 

观点 | 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复苏具有战略意义

图6  信用政策边际宽松

 

从社会融资结构看,信用全面宽松的特征明显。前9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企业债券、政府债券分别达到16.7、4.1、6.7万亿元,合计占社会融资总额的92.9%,分别比去年同期多增2.8、1.7、2.7万亿元,增长20.1%、67.8%、68.8%,显示信用政策较去年全面宽松。

 

观点 | 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复苏具有战略意义

图7  2020年信用政策明显宽松

 

4、疫情阻击战和经济复苏保卫战的胜利,显示了中国制度优势和经济体系与产业链的弹性与韧性,也为我国战略深化和战略转型提供了战略契机。

 

1)全球低迷中我国实际GDP等核心宏观经济指标大面积转正,标志着我国疫情阻击战和经济保卫战的策略和工具组合是成功的,10月以来欧美疫情的反弹和4季度经济反弹面临的压力进一步说明中国抗疫战略的正确性。几大国际机构关于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最新预测在1.7%-3.0%,而关于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则为4.1%-4.5%的负增长。按照目前的预测,中国也将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其中,中国外资外贸的逆势上扬更说明市场的力量依然强大,中国制造的战略地位不容小视,去全球化和围剿中国并非线性变化。

 

观点 | 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复苏具有战略意义

图8  部分国际机构对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

 

2)中国与美国GDP比重的快速上升有利于改变不对称博弈的属性,率先复苏具有战略意义。疫情前后,我国与美国之间的博弈格局发生战略性变化,中美之间的博弈将会从严重不对称向相对对称的方向大踏步地改善。由于今年中国经济会正增长2-2.5%,而美国经济可能会负增长5.5%左右,中美之间的增速差在过去几十年中第一次达到接近8个百分点,这将导致中国GDP与美国GDP的比值由2019年的66%上升到2020年的74.1%,而不是此前预测的68.4%。重要的是,这种相对变化趋势未来几年可能还会进一步延续。

 

观点 | 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复苏具有战略意义

图9  疫情冲击前(左图)和疫情冲击后(右图)关于中美GDP比值的预测

 

3)成功应对国际大循环的全面停摆,是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联动关系的一次危机演练。在这个演练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必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中外疫情及经济恢复的不同步也为我们立足国内大循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创造了一个战略时点。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期、世界经济调整动荡期、我国两个百年目标衔接的关键期和深化改革调整的攻坚期,我们要抓住在世界经济低迷状况下赢得正增长所提供的宝贵窗口期,坚定下一步工作的基本基调,加快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传统战略的对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复苏具有战略意义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