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 11月制造业PMI上升至52.1%,创三年新高

在“六稳”、“六保”等政策的进一步发力下,中国经济复苏势头稳中有进。

国家统计局11月30日发布的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1%,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并创2017年10月以来新高,显示中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11月制造业PMI指数回升,而且各分项指数普遍回升,表明制造业全面恢复态势更为明确。剔除十一长假影响,从9-11月份趋势看,制造业PMI指数平稳提高,表明经济呈现持续稳定恢复的特点。

数据 | 11月制造业PMI上升至52.1%,创三年新高

从分项指数来看,市场供需加快增长,经济复苏动力增强。11月份生产指数为54.7%,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位于53%以上较高水平,显示企业生产较为活跃。

需求方面,11月份,前期连续实施的扩内需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市场需求加快回升,带动企业生产较快增长。新订单指数为53.9%,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创2018年以来最高水平。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连续5个月下降,本月较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至41.4%,已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表明市场需求持续较快增长,有力支撑经济复苏。

外需方面,进出口继续改善,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5%,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创2018年以来高点。进口指数为50.9%,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上升且都运行在50%以上。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表示, 11月份,我国进出口继续改善,一方面疫情引致国外防疫物资、居家生活办公设施设备等需求持续上升,另一方面疫情对部分国家的生产供给也造成一定冲击,从而带动了我国相关行业出口持续上升。同时,我国继续增加高端原材料的进口,进口总量连续趋增。结合来看,当前我国进出口整体稳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好。

受市场需求增长带动,企业产品出厂价格也加快上升。11月购进价格指数为62.6%,较上月上升3.8个百分点,为2018年以来最高水平。出厂价格指数为56.5%,较上月上升3.3个百分点,同样为2018年以来高点。

文韬分析,11月购进价格指数与出厂价格指数基本同步上升,且增幅较大,表明当前市场流通情况较好,价格传导机制运行顺畅。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业比重较上月上升3.9个百分点至43.6%,但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比重较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至35.1%,比较来看,在市场价格联动上升的情况下,企业消化原材料成本压力的能力有所上升。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3.0%、52.0%和50.1%,高于上月0.4、1.4和0.7个百分点,均位于临界点以上,不同规模企业景气度均有所回升。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调查结果显示本月小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反映资金紧张的小型企业占比为42.3%,低于上月2.6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的低点,表明前期出台的助企纾困以及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等政策措施效果显现。

文韬认为,综合来看,11月份我国经济保持复苏有所加快,市场供需两端加快增长,带动市场价格上升,外贸保持稳中有增,大中小企业协同上升,高端制造业加快增长。企业对后市预期也较为乐观,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至60.1%,年内首次上升至60%以上。尽管目前国际疫情仍在加快蔓延,但我国经济有较大的潜力和较强的韧性,在“六稳”、“六保”等政策的进一步发力下,经济将继续加快恢复。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第一财经):11月制造业PMI上升至52.1%,创三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