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 新能源汽车火了,电池回收行业也要大爆发!龙头企业副总裁:中国可做到世界领先

行业 | 新能源汽车火了,电池回收行业也要大爆发!龙头企业副总裁:中国可做到世界领先

邦普循环:锂电回收挖金矿,新能风口闭环经

今年以来,蔚来、理想、小鹏陆续走向上市,特斯拉热切拥抱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风口已来。

 

在这背后,动力电池作为关键部件,支撑起新能源汽车成本的近四成,而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由此,历史上长期被忽视的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及其背后的公司,随着产业更迭历经十余年蛰伏,如今正赶上了新一轮产业大时代。

 

时间拉回到2006年,14名年轻人经过内部激烈的探讨,最终选择放弃当时能带来颇高收益的电池废料贸易生意,转而下潜研发,开始筹备自主参与将废旧电池资源再利用的过程。

 

因为他们看到,散布在生活周遭的小小电子废弃垃圾,其实是另一种可循环、具备生命力的“富矿”。从“电子垃圾”中分离出的有价金属含量,甚至会是从一般金属矿产资源中获取的几十倍。

 

尤其在上游稀有金属日益紧缺、进口成本趋高的背景下,对“电子垃圾”中金属资源的分离、回收并再利用正成为迫在眉睫的产业诉求。

 

但新兴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何其艰难。即使前述年轻人组成的团队已经能够实现具备商用能力的动力电池回收技术,下游公司无人敢尝试一用。

 

直到2010年相关行业标准报批,局面终于被打开;五年之后,动力电池龙头上市公司入股成为其公司大股东。十五年发展至今,这家公司已经成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Top级龙头公司。

 

这家公司叫做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是位于佛山的隐形小巨人。

 

行业 | 新能源汽车火了,电池回收行业也要大爆发!龙头企业副总裁:中国可做到世界领先

 

“艰难”的转轨决策

 

创业是从看起来颇高风险的决策起步的。

 

2001年,李长东在豪鹏电池厂担任生产厂长,月薪一万多元,这在当时已是十分可观的收入水准。

 

“当时在电池行业,锂离子电池因为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和绿色环保等突出优势,逐渐成为二次电池需求市场中发展速度最快、市场容量最大的一个品种。”邦普循环副总裁李和敏向记者回顾道,锂电池的广泛应用带来了锂电上游矿源和下游载体行业的急剧扩张,加上政府对锂电行业的大力支持,让整个锂电行业在当时成为最具热度的行业之一。

 

不过很快,李长东发现了产业真正的痛点所在,但当时似乎并没有谁意识到这一点,抑或意识到了,却没有想过抓住其中出现的机会,即锂电回收环节。

 

“回收处理环节虽然看起来在产业末端,但如果没有这个环节,锂电产业链在未来的发展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中间大,两头堵’的现象。”李和敏进一步分析,在当时,大多数投资者专注在前端的生产和中间的消费环节,回收环节常常被认为是“捡垃圾”、“收破烂”而被人忽视。

 

实际上,当时已经显现出问题: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和次品很难处理,交给环保局处理要交巨额处理费,不交又会造成排放不达标。此外,在当时中国生产电池用到的金属镍和钴基本需要依赖进口,成本还越来越高。

 

于是李长东开始有一个想法:能不能把这些电池废料回收起来,用于后续循环利用,盘活打通产业环节?

 

随后他开始着手行动。在2002年末,李长东辞去了在电池厂的工作,跑到市场做一线调研,并且寻找合作伙伴,暗暗筹措着力量。

 

摸索之后他认定,电池回收将会是一个充满机遇、利国利民的事业。于是在2005年12月,与合作伙伴筹集了50万,邦普循环由此成立,李长东担任总经理职务。

 

创业初始阶段主要还是作为类似第三方的角色,邦普早期的业务方向是电池废料贸易。如前所述,锂电池行业当时正兴旺蓬勃,连带让废旧金属交易市场行情高涨。按照李和敏的说法,“只要不怕累不怕脏,拿到了货就不愁卖。”

 

资本就在此过程中累积起来。不过李长东的“野心”也随之延伸,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企业能不能着手做下一步工作,把废旧电池中有价值的资源提取出来,然后为生产新电池所用,也即自主盘活这些废旧电池资源,并且再利用。

 

“当时内部曾经引起很大争论。”李和敏现在想起来依然记忆犹新。参与到再利用环节,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招募团队进行相关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线,还要具备能力让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看起来成本颇高、时间周期被拉长,是一条很难走的路。

 

最终,创始团队还是达成一致,踏出了从贸易转向产品研发的这一步。2008年,邦普循环第一个工厂(长沙基地)动工建设,拓展产业链上下游,这成为公司如今业务的雏形。

 

跃过“死亡谷”迎来大风口

 

在投入研发、生产之后,技术路线选择成为极其重要的关键节点,这也让邦普循环得以在产业间抢先占据了发展先机。

 

21世纪初,受消费类电池驱动,电池材料主要以钴酸锂为主,因此邦普转型之初以四氧化三钴为主要产品。2009年前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崭露头角,在此过程中,三元锂电池由于更能够满足汽车使用需要而成为被关注的核心。

 

“我们决定改变产品战略,由四氧化三钴产品为主转向三元材料的生产研究。”李和敏回忆,这至今看起来都是一项极为精准的决策。

 

这是内生发展层面,实际上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发展到一定成熟度后,关键环节的角色开始向上下游投资入股,由此形成强绑定生态关系,成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方向。

 

对于邦普循环来说也是如此。2015年,动力电池龙头公司宁德时代通过入股方式成为其控股股东,得以进一步被助推着走上新的发展阶段。

 

李和敏向记者指出,“依托母公司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完善的产业链布局,邦普得以受益于业务协同,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并在母公司的战略支持下加快全球战略布局。”

 

看起来邦普循环的发展脉络一帆风顺,其实并非如此。正如任何新的产业角色进入市场都会面临的一样,在早期公司曾坐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冷板凳”。

 

“最痛苦的是当我们研发成功并量产以后,很多电池厂就是不敢用(研发出的钴盐和镍盐等产品)。尽管产品纯度和各项性能指标都非常优异,甚至成本比进口矿石还便宜。”李和敏表示,后来多方探讨才发现,这是因为当时国家没有这种靠回收资源做出来产品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标准。

 

通过后续主动与有关部门和标委会沟通协调,直到2009年底,邦普循环终于获得了参与相关国家标准研制起草的机会,并成为国家电池回收标准的主导起草单位。

 

“从此,我们的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并获得客户认可。截至目前,邦普牵头或者参与制修订废旧电池回收、电池材料再生等相关标准近两百项,拥有技术专利超过300件。”他介绍道。

 

2008年,邦普循环的业务再度扩围,开始启动汽车拆解项目。但显然,当时行业普遍还很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公司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初步建成了汽车拆解生产线。再后来通过技术改进,进一步实现报废汽车高值化循环,并且实现电动汽车拆解和动力电池拆解相兼容。

 

外部环境近些年也在持续变化。随着国家对新能源补贴的退坡,从业者后续对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持续演进,挑战还在不断出现。

 

“邦普近些年的营收在不断攀升。整体来看,尽管补贴退坡对市场需求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是向好的。”李和敏向记者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发布,相信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前景将一片光明。

 

当然也不用盲目乐观。他续称,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遭遇的痛点和难点。

 

“在我看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难’,本质在于新能源汽车在与传统汽车抗衡中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力,而提高竞争力的核心是成本控制与技术创新,也就是创造高性价比的产品。”李和敏表示,一家企业只有持续创新才能永葆生机、跨越“死亡谷”,而技术创新最重要的就是技术路线选择和产品定位设计差异化。

 

“尽管目前邦普循环的技术路线已经相当成熟,但会一直坚持改进工艺、加强研发,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当我们达到这个目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自然会随之提高。”他总结道。

行业 | 新能源汽车火了,电池回收行业也要大爆发!龙头企业副总裁:中国可做到世界领先

专访邦普循环副总裁李和敏:中国动力电池循环核心技术可达世界领先水平

 

 

不同于传统的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之间的公司往往有着密切的股权关系,这尤其常见在下游整车与动力电池厂商之间,动力电池厂与上游把控着核心技术环节的厂商之间。

 

比如大众、戴姆勒等车企纷纷通过参股方式与电池厂商深度合作,上游电池厂商通过股权收购完善技术和业务布局等。

 

这体现出该产业极强的生态关联度,同时也意味着其间公司的发展颇有点“一荣俱荣”的味道。

 

近年来,随着产业链生态外延的扩展,以及全球核心厂商对技术的引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夯实。

 

邦普循环副总裁李和敏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就指出,目前无论从核心四大材料产业布局,还是电池循环核心技术等角度来说,中国产业链厂商都具备了足够的竞争实力。

 

当然囿于产业角色所限,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一直处于被动跟跑状态,但也正因如此,更考验着厂商“比别人先走一步”的能力储备。

 

行业 | 新能源汽车火了,电池回收行业也要大爆发!龙头企业副总裁:中国可做到世界领先

 

构建产业生态闭环

 

《南方财经》: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一个看起来强产业生态的发展脉络,上下游公司之间常见股东关系。在宁德时代成为邦普循环控股股东之前,公司怎么构建自己的产业链生态?

 

李和敏:在宁德时代入股之前,我们主要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优化竞争策略来拓展上下游产业链。

 

我们最为成功的商业模式之一是把供应商和客户锁定,因为电池厂的电池要报废回收处理,同时我们循环处理之后的新材料成为了他们的原料。只要我的回收技术与他的正向开发技术同步迭代,就完全可以一直保持稳定的供应链关系,同时给客户带来稳定的成本效益。这又进一步推动我们的规模和经济效益逐年攀升,形成良好的商业发展模式。

 

《南方财经》:在强产业生态关系背景下,邦普循环有没有产业链扩张计划?并购和投资计划会遵循什么脉络?

 

李和敏:15年来我们一直围绕电池循环这一核心业务不断拓展上下游。

 

我们以废电池为原料生产前驱体,往下做到正极材料,往上开拓了报废汽车拆解和矿业,不断丰富电池大循环产业的内涵。

 

《南方财经》:在新能源汽车还没有如今天这般大规模推进时,公司在电池循环回收方面的人才体系培养是怎么积累下来的?

 

李和敏:公司要成长,个人要成才。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坚持“人才自育”原则。一方面是强调骨干人才和关键人才由企业自己培养的发展理念,把人才培养“导师制”作为推进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举措,重视应届毕业生的引进和培养。另一方面,邦普鼓励员工善于提升自己,培养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突显自身价值,促进企业发展。

 

《南方财经》:公司摸索出具备竞争力的“逆向产品定位设计”、“定向循环”等技术路线背后,怎么构建在产业链、产学研之间的创新网络?

 

李和敏:成立以来邦普就很重视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多家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达成战略合作,广泛开展废旧电池材料提取工艺技术、高质三元材料合成工艺技术、汽车与电池拆解回收装备研发等多元研发合作。

 

为了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我们提出今后要坚持创新“双驱动”战略,走好内外研发两条路线。一是建立外部的产学研开源平台,打造国家级创新中心。以政府和行业科研平台为依托,以及利用龙头企业自身研发平台载体,主要开展基础科学和产学研研究,以开源形式与外部各单位合作,所有成果服务于行业,为国家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谋和建议,推动产业链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巩固企业内部的自主研发平台,重点发展应用与产业化研发平台。以企业研究院、基地技术部、工程部等为主,根据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主要开展以产业化为导向的产品应用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内部转化和商品化。

 

《南方财经》:公司目前一年的研发收入占营收比重大约是多少?未来研发投入会有什么趋势?

 

李和敏:研发收入占营收比重达3%以上。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比例呈逐年递增趋势。

 

崛起的中国产业力量

 

《南方财经》:目前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快速发展,你认为接下来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要与国外产业链竞争,优势和需要努力的地方在哪里?

 

李和敏:动力电池产业链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一部分,整个产业链较长,上游可追溯到锂、钴、镍等矿产资源端,中游是四大锂电材料及其他辅助材料,动力电池的下游是新能源汽车,整车之后是下游运营与服务等环节。

 

在材料端,中国四大材料产业的布局已经成熟,整个产业链布局在全球范围来说都是非常完善的。中国材料企业已经向全球主流电池厂供应体系渗透。

 

在矿产资源端,中国锂资源虽然丰富但禀赋不佳,镍、钴资源匮乏,对外依存度较高。

 

而三元动力电池中的镍、钴、锰、锂等元素含量均较高,回收的产品可以直接应用于三元正极材料领域。磷酸铁锂电池虽不含钴、镍等价格较高的稀有金属,但在废旧锂电池中锂的含量达到1.2%,因此电池拆解回收实现原材料再利用的价值凸显,这将会很大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和缓解原材料供需紧张的问题。

 

因此通过电池拆解回收,实现原材料再利用至关重要,这也是邦普一直努力的方向,目前通过我们的技术,使废电池中镍、钴、锰等核心金属回收率可达99.3%以上。

 

《南方财经》:在动力电池循环回收领域,你怎么看国内和海外在技术成熟度方面的差异?

 

李和敏:在电池循环领域,无论是自动化拆解、粉体制备,还是全过程清洁循环利用技术,我们的技术都可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南方财经》: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高速发展,你认为公司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会来自哪些方面?

 

李和敏:从整个产业链来看,一方面,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正向制造端技术路线一直在演变。

 

产品一直在迭代,导致回收端的原料体系越来越复杂,但回收产业一直处于被动跟跑状态,缺乏技术话语权。要改变现状、领跑行业,关键还是要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研发能力。

 

总而言之,要把握住产业变革的趋势,比别人先走一步,凡是别人没想到的,我们要先做到,只有快人一步,我们才能领先。

 

《南方财经》:邦普循环怎么定义企业长期的成长目标?

 

李和敏:长远来说,“成为世界一流的电池定向循环服务商”一直是我们不变的愿景。

 

短期目标来看,我们制定了“2025战略规划”,坚持以循环为核心,围绕新材料、电池回收、矿业、汽车回收四大主营业务,规划建设8大基地,以“创新双驱动”战略为支撑,在技术路线上做前瞻性布局。

行业 | 新能源汽车火了,电池回收行业也要大爆发!龙头企业副总裁:中国可做到世界领先

投资者说丨走过爆发和冷却,动力电池再生产行业进入成熟发展期

 

 

回想起来,鲁志恺至今难以忘记2018年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那段被财务资本高度热情裹挟的发展阶段。

 

“印象很深刻。2018年我曾去拜访一家动力电池再生产业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当时公司一天会接待5-6波投资机构,每一轮都有20-30人规模参与,可见市场氛围。”他向记者回忆道。

 

鲁志恺是青域基金投资总监,观察动力电池再生行业多年。现在来看,他很清楚那是一段不太冷静的发展时期。在当年下半年直至2019年,整个行业迅速因为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降了温。

 

不过可以明确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后走向市场化发展阶段,加上产业间此前一轮的深度调整,整个行业将步入成熟期的发展阶段。

“接下来,我认为产业会经历二次发展周期,这会比第一次发展周期更加理性。”鲁志恺指出,此后应该不会再有如2015-2018年间产业非理性爆发增长的过程,而新一轮发展周期目前已有迹象,预估2021年前后将是一个关键节点。

 

五轮调整后迎来春天

 

根据鲁志恺的观察,动力电池循环产业的发展进程并不全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周期拟合。至今,该行业大约经历了五个迭代周期。

 

在2009年以前,可算作产业萌芽期。在没有国家标准的背景下,商业社会中仅存在从事矿石加工或废料回收再生利用的锂电企业。“比如从合金中提取钨、从矿石中提炼硫酸钴、碳酸锂等。但这些企业当时更多面向小众市场,因为上游体量有限、规模较小。”他表示。

 

进入初创期大约是2009-2015年间,在标准之外,还受到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和市场驱动的影响,对未来的良好预期,让行业参与者快速增长。

 

但与此同时,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金属价格经历过一次大幅下滑,行情逐渐进入慢牛区间,一部分参与其中的公司也在此背景下惨遭淘汰。

 

不过,一些动力电池循环企业的技术工艺得到初步验证,行业在拆解、冶炼等环节的技术开始初步发展。

 

2015-2018年间,行业才算是首次进入大发展时期。在2015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始起量,推动电池废料在此期间快速攀升。

 

在这样的机会之下,早期已成立多年的企业由于具备一定的技术储备,得以“顺着风”收获较高利润和收益表现;其间也催生了更多细分领域公司纷纷设立。

 

外部资本同时活跃起来。最先是产业资本开始在动力电池循环相关产线等方面进行投资储备,在2018年初,财务资本也开始涌入。但就在当年下半年直至2019年,整个市场就迅速降了温。

 

站在现在分析,当时的降温一定程度也与这种产业热度提升有关。鲁志恺表示,在这一阶段,随着前期被大量积压的电池废料开始被消耗、处理,上游的来料价格反而变得昂贵。加上稀有金属钴和锂的价格在明显回落,来自原料的成本门槛被拉平,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也因此被推回到冷却期。

 

何况当时正面临资本寒冬的到来,甚至倒逼动力电池再生企业开始从商业模式或发展战略等层面做调整。

 

当然在冷静期,产业角色愈发丰富,针对动力电池的回收网点,预处理产能都开始悄然培育起来。

 

技术能力储备将改变行业地位

 

今年,变量已经出现。“从我们投资的企业处发现,找到他们提出需要处理磷酸铁锂电池的企业非常多,这意味着电池废料开始快速增长;同时,虽然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导致钴和锂产能迅速扩建,出现供过于求的苗头,但随着国外一些锂矿企业的减产行为,反而让供求关系再次走向平衡,金属价格也回归正常水平。”鲁志恺指出,经历产业周期调整之后,从业企业和资本都变得相对更加理性。同时,在部分资金、政策和产业链相关因素的促进下,新一轮发展周期的迹象已现。

 

在此过程中,动力电池再生企业无疑将一改过去的产业地位,走向价值链前端。

 

鲁志恺向记者分析,在过去,动力电池退役后卖给废料回收企业的价格往往很低,但继续转手予电池再生利用企业的价格却相对较高,这往往是受动力电池产废量级所限的影响。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兴起,废料量级不断增加,溢出效应会逐渐显现。“这时候谁所处的产业链壁垒更高,就有更强话语权,也就会获得更多价值链分配。”他分析道,而动力电池再生利用企业相比产废回收企业的数量更少、技术能力储备丰盛,无疑将转变产业地位,由此也将改变整个产业长期发展的商业结构。

 

这愈发凸显出这一行业的价值。虽然在宁德时代成为控股股东之后,外部机构很难再进入邦普循环的投资人清单,但这并不妨碍其被作为重要观察标的。

 

鲁志恺向记者指出,邦普循环属于在产业萌芽期就已成立的企业,走到今天无论从技术还是规模都属三元电池上游领域业内领先,同时由于有大股东宁德时代的加持,具备一定产业优势。“当然核心前提还是在于,邦普自身在技术完善度、技术体系化、产业链布局层面都相对完备。”他续称。

 

他同时认为,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再生行业仍有巨大想象空间,相比磷酸铁锂电池,三元电池领域的产业公司竞争更加激烈,未来将逐步迎来真正行业充分竞争的发展阶段。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新能源汽车火了,背后这行业也要大爆发!龙头企业副总裁:中国可做到世界领先

 

欢迎加入东西智库微信群,专注制造业资料分享及交流(微信扫码添加东西智库小助手)。